敬告青年读书笔记.docx
6页当代现代之青年——《敬告青年》读书报告摘要:《敬告青年》在开篇就热情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 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并且以进化论来阐述我们的 社会要遵循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才能继续生存于世界,“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 隆盛”之后陈独秀又提出了六项基本原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 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 想象的以此来激励青年们“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成为国家之栋 梁之才关键词:青年、新陈代谢、自主、进取、科学《敬告青年》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相当于是《新青 年》(当时叫《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主要是在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的对 比中表达批判封建礼教,崇尚西方的思想,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陈独秀 在文章中表示,这一切的改变都瞩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但我们又必须改 造“年少老成”之青年陈独秀毫不吝啬地大肆赞扬“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 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 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但是同时他也认识到,其始也未尝不新鲜活泼, 寝假而为陈腐朽败分子所同化者,有之;寝假而畏陈腐朽败分子势力之庞大,瞻 顾依回,不敢明目张胆作顽狠之抗斗者,有之。
所以他写下这篇荡气回肠的文章 来警示当代青年,要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如他所愿,它的 确如当头一棒,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青年即使在现在,也是有一 定的影响力的那么,想要了解1915年前后的青年,我们不得不先去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 《新青年》的创刊,最大动因是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势力倒行逆施, 导致政局混乱、民怨沸腾,让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先进知识分子于混乱与苦闷中 力图为国家、民族寻找到一个新的出路那为什么陈独秀想敬告“青年”呢?当时头脑比较清醒的人都认为,中国社 会积腐太深,中年以上的人大抵都为旧污所染、旧习所困,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 族一线生机所系李大钊说:“国中分子,昏梦罔觉者去其泰半,其余丧心溃气 者又泰半希望只能寄托于青年当时梁启超也断定:“吾国处飘摇欲倒之境, 所恃者厥为青年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进步者革命者爱国者很多都青年, 都是先进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当中也掺杂着许许多多的腐败青年,这些人或 许是中了封建的毒太深,或许是没有勇气反抗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或许是 对中国的未来不抱有希望,或许是自甘堕落,种种原因,导致中国部分青年不思 进取、愚昧无知。
本该是“如初春,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的年龄,却“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 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危难之间,这种国民状况叫人 何不担忧啊!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 耳!”,只是希望当代之青年能够担负起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重担!在当时,对青年的思想起重大解放作用的有《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而陈 独秀是《新青年》的主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 期的主要领导人,可见,陈独秀在中国重大转型期是一个思想启蒙者,革命领导 者!《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它极力宣传民主与科学,在五四 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精神 桥梁作用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是德先生、 赛先生、莫拉尔小姐、还有文学革命,他们提出“破除迷信”口号,号召 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以“求得思想之解放” 的确,《新青年》的创办和新文化运动的普及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 的潮流不论是青年们还是部分年长者的思想都受到极大的冲击,他们开 始或者是更加深入地放眼观看世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救国之路。
我们知道,《敬告青年》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光芒四射的一页,对此后中 国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整整影响和改变了一代人啊!今天的我们再回过头来探讨它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不是还有那么必要 呢?有必要!我可以坚决地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依然要学习《敬告青年》 的积极进取之精神我们不妨看看现在社会的青年们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新一 代的青年是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的好青年在各个重灾区,那些不 远千里势必助人的志愿者们,在北京奥运会、广州残奥会、上海世博会等 等各种举世瞩目的盛会上,那些勤劳奔波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们,那些为 国家荣誉而全力以赴的运动员们,还有无数无数的爱国之士,有谁能说这 当中没有青年的身影?梁启超说:吾国处飘摇欲倒之境,所恃者厥为青年虽然现在吾国不是处 飘摇欲倒之境,但是所恃者厥为青年都说祖国是未来的花朵,是国家的栋梁,对于青年的培养,首先体现在教育 上,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普遍出现一种不自由不自然的状态,近百年前,伟大的 革命领导者李大钊就发现并指出了这个问题,他在《应考的遗传性》中说道:中 国人有一种遗传性,就是应考的遗传性什么运动,什么文学,什么制度,什么 事业,都带着应考的性质,就是迎合当时主考的意旨,说些不是发自本心的话。
甚至把时代思潮、文化运动、社会心理,都看作主考一样所说的话、作的文, 都是揣摩主考的一种墨卷,与他的实生活都不生关系是甚么残酷的制度,把我 的民族弄成这样的不自然!放眼看看,自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我们 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一个个都在揣摩考官的思维以迎合主考的意旨就连我们 读的书都是跟考试相连接,考试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只会死记硬背,如此“对 症下药”地读书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上的常态看来,这种根深蒂固的教育制度 早就形成,已成为我们的遗传了在这样一种不自由的束缚思想禁锢思维的环境 下学习,我们的青年如何能够能够高举自由、民主、科学的旗帜,充分发挥科学 钻研精神,成“新鲜活泼者”?如此看来,陈独秀《敬告青年》在今天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我们的青年 还没有完全实现思想上的解放,还没有完全达到陈独秀期望中的“彼陈腐朽败 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 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 而奋斗耳!” 我们在行走的路上,还应该经常重温那六个基本原则:自主 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 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很多腐败思想流入、侵蚀国人的身心,诸如拜金 主义、享乐主义,诸如近几年炒得火热的众多的“门”事件,诸如哈韩哈日哈美 哈欧如数家珍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时政实事一问三不知等等,以上种种只是冰上一 角,还有更多的价值观问题,道德问题渐渐浮上水面,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它是 我们青年的价值观扭曲,是我们过于忽视传统,导致没有了根,是我们受西方腐 朽思想毒害太深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西化或许在当时的那个特定的背景下 能够激励青年们解放思想,从封建的牢笼中看到一丝希望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已 经不适用了,我们既需要传统文化的精华的熏陶,又需要国外先进文化的陶冶, 这样我们才能成新鲜活泼者,才能成为社会之新鲜活泼细胞由此可见,《敬告青年》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起着重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永远 不过时,都能时时刻刻激励青年!我们不能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应该做到《敬告青年》中陈独秀希望中的新青年!参考文献:1、 李大钊《应考的遗传性》1919年2、 史海《陈独秀创刊敬告青年〃自主而非奴隶 进步而非保守〃》2011年4月28日 《人民日报》3、 马宁《时代需要新青年,我们争做新青年——读〈敬告青年〉等文章有感》2008年10月 《法制与社会》4、。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