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案]2015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北师大版).doc
12页12015 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北师大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文 章来 源 课件 5Y k J.cO m 第 1 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年 月 日 编号: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2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学生回答:(长方体有 6 个面、8 个顶点、 12 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12 条棱,6 个面都相等和 12 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 14 页的表格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3板书设计:长方体的认识长方体: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6 个面面积都相等;12 条棱长度都相等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年 月 日 编号: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4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有什么特点?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长方体有 6 个面、8 个顶点、12 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 6 个面、8 个顶点、 12 条棱,6 个面都相等和 12 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 1 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做第 2 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填完表格学生做第 3 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的形状,分辨出 6 个不同的面的编号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 6 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一步熟悉长方体的 6 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教师根据课本第 4 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三、课堂小结:5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 3 课时 展开与折叠年 月 日 编号: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6 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 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6 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正方体的盒子。
6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正方体展开成 6个面和把 6 个面折叠成正方体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二、课堂练习:1、学生做课本 17 页第 1 题 教师把正方体盒子 6 个面分别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标上1、2 、3 、 4、5 、6 个数字,让学生找一找每个数字相对的面哪一个?2、学生做课本 17 页第 2 题让学生把长方体盒子的 6 个面展开标上数字,然后找出每个数字所对应的面上是多少?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展开与折叠每个面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多少布置作业:教学反思:7第 4 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积年 月 日 编号: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成 6个面并观察这 6 个面有什么特点?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长方体的表面积由 6 个面来组成,每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8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能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讨论活动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 6 个面,等于(长×宽+长×高+高×宽)×2=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 7 厘米、宽 5 厘米、高 3 厘米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列式:(7×5+7×3+5×3)×2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9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 长×高+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边长×6布置作业:教学反思: 第 5 课时 露在外面的面年 月 日 编号: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2、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10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让学生顾回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 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课本插图 1,让学生观察一个棱长是 50 厘米箱子放在墙角处时,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观察图片并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露在外面的面有 3 个;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50×50×3=75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插图 2,让学生观察 4 个棱长为 50 厘米的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处,有几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观察数一数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并计算一下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 (有 9 个面露在外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 50×50×9)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 4 个正方体学具换一种堆放方式来试一试,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有变化,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11板书设计:露在外面的面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一看,一共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 6 课时 练习二年 月 日 编号: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2、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积2、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表面积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教学准备:多个正方体盒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2教师和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露在外面的面的有关内容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 高×宽)×2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边长×6二、课堂练习:学生做第 1 题,教师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学生做 2 题,教师让学生知道正方体的铁盒有 5 个面学生做第 3 题,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工具箱有几个面?学生做第 4 题,教师让学生用正方体学具动手堆放一下?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板书设计:练习二 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正方体铁盒有五个面,6×6×5布置作业: 文 章来 源 课件 5Y k J.cO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