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hg关于写志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8106696
  • 上传时间:2017-09-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写志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大事记的编写大事记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本 单位内发生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的简要记述一)、大事记的地位:以时间为经,以事件 为纬,按历史发展顺序,把一个地区内各方面的事物以古至今贯通起来有这条线贯穿,方志的总体结构有纵有横,互相配合,浑然一体了二)、大事记的体例:按编年体,可将 间隔时间不太长的一件事的几个阶段合在一起写这样既体现以时系事,时为全书之经的特点,又便于把某些事件的来 龙去脉交代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三)、大事记的表述:表述要准确、科学 1、如 实记载,寓理于叙,寓 评于述,体现观点,不议论,不抒情2、 语言贴切,朴实简洁,要简,要平,要精,要雅标题用名词或主谓词组,直书其事,简短、鲜明、准确、通俗,恰当地提示篇、章、 节、目所概括的内容,不用形容或评论词语,不宜字多冗长二、志书行文规则(一)总则:1、行文通俗,流畅,意思表达准确,清楚,严密2、行文中的一切表述形式要规范统一3、行文中的各种符号,代表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4、同一词语始终表述同一概念,同一概念始 终用同一词语表述二)文体用白话文写语言,记叙体寓观点于事实的记述之中。

      关键之处可以用点晴之笔议论禁忌空话、套话,假话和浮词,行文力求生动、有文采三)书写格式编、章、节分别序号,居中 书写 节下的目用一、二、三等序列号,居中书写;目下的子目和细目依次用(一)、 (二)、 (三)、1、 2、3 标列序号空二格书写子目下的正文另起一行空二格上写细目下的正文在同一行空一格书写四)用字:用规范字标点符号用“字典”附载的规定使用五)名称 人物直书姓名,前后统一一般不加同志,烈士,先生和褒贬词 省、市、县用全称不写“某省”或“ 本省 ”、“我省”;机关、团体、工厂、学校等写全称,过去的要按当时名写,惯用的简称不用,如“中共承德市委 ”人名、地名中的异体字,不能改专用名词使用要规范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 、“十年浩” 浩统一写“文化大革命 ”六)时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年龄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 20 世纪 80年代,1921 年 7 月 1 日;12 点 1 刻, 37 岁年份写全数,如 1986 年不写作 86 年星期几和农历用汉字写如星期六,宣统六年,正月初一纪年,辛亥革命前使用传统的朝代和皇帝年号,纪年,在括号内加注公元 纪年,书写时公元二字应省去。

      如清宣统之年(1911 年)月、日用阴历一月写“正月”民国时期一般先写民国纪年,括号内加注公元纪年记载党领导下的活动时间,用公元纪年建国以后用公元记年时间要写准确,具体不用含混的概念如“ 最近” 、“目前”、 “以后”, “文化大革命”初期等一般不用时间代词,如前年,上月,昨天等七)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语, 惯用词等用汉字书写如一律、二万五千里长征九五规划,五省一市等 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 连用,表示概数用汉字书写如三五天,四十五六岁,一千七八百元行文中的不是出现在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的一位数可以用汉字书写如一个人,三本书,六条意见读 了五遍正、负数,分数,小数, 约数等不论 是图表还是在行文中,皆用阿拉伯数字写如 10 楼,5 位以上的数字可用万或 亿作单位小数后面的数可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上进,一般保留点后二位数八)度量衡单位要使用国家规定通行的度量单位如长度单位用米、厘米等不写公尺、公分;里不写华里;重量单位用公斤,克;容积单位升,毫升;单位名称在行文中用汉字书写,如平方米在公式与图表中用国际通用的称号表示如 69m3温度单位用摄氏制,其它制加注摄氏制九)图表图表设计,绘制要规范。

      所用各种符号,要符合国家规定一般置于相关文字之后图表要有名称,标明度量衡单位、序号等十)注释引文、辅文和需要特别标明的事物应使注释注释要尽量少用 为方便读者,采用页末注(脚注)写在本页下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