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案 【教学环节全覆盖】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羟羟
  • 文档编号:339708092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3.47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愿我们的教育,善待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愿我们的孩子,拥有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人生《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思维发展与提升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品味课文语言,研习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了解阅读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文章的论证结构,体悟随笔的写法文化传承与理解 建构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至关重要的认识观;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思路,掌握论证特色教学方法】1.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2.探究法:交流探究,走进文本深化理解感悟教学思路】1.围绕语文素养核心;2.坚持课堂开放性;3.文学阅读是一种再创造;4.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被我忘掉了,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肉而阅读对我的改变也是如此我看过的书,结交过的人(爱过的人),走过的路,最后都会沉淀下来,变成我的骨头和肉,成就现在的我正如一句话所说: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读书,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甚至日后嫁人,此生智慧和善念就是我的嫁妆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之声,未见过太多生灵,未有过滚烫心灵,但书本给了我所有智慧和情感不是说书本本身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方式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读书,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历,但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去哪里读书?德国作家黑塞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他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一定会让我们获得新的启迪;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对图书馆也有一 腔钟情,他的《上图书馆》,真切地道出了坐拥书城的体验。

      二、课前熟知(1)*读书:目的和前提1.识作者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赫尔曼·黑塞赫尔曼·黑塞,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德国,德国作家、诗人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46岁入瑞士籍黑塞一生曾获多种文学荣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爱好音乐与绘画,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对过去时代的留恋,也反映了同时期人们的一些绝望心情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旅》《玻璃球游戏》等[伴读] ①想起了中国古代的隐逸诗人何为“隐逸”?不寻求认同为“隐”,自得其乐为“逸”作者延续黑塞的中国情结黑塞的藏书室里,有一个专门存放中国书籍的角落我曾经在一本书里见过黑塞藏书室的照片,满墙到顶的书架,书籍竖立,光线柔和,书房连着餐厅,连着窗外的风景在另一张书房“中国角”的特写照片中,我仔细欣赏着黑塞的中国藏书……整整一架德译中国书,按书脊上的拼音,能看出有《道德经》《论语》《礼记》《庄子》等等最令我惊讶的是,其中居然有一本《碧岩录》——此书乃宋代著名禅僧圆悟克勤所著,素有“禅门第一书”之称,可见书的主人对中国文化涉猎之广、浸淫之深。

      我踱至书库的一角,这儿站立着许多中国人——一个雅致、宁静和愉快的角落这些古老的书本里,写着那么多优秀又非常奇特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在可怕的战争年代里,我曾多少次在这里寻得藉以自慰、使我振作的思想啊!”在1921年发表的《我观中国》一文中,黑塞曾这样描述从27岁起,黑塞就追踪和评论几乎一切可以搜集到的、欧洲人不熟悉的东方图书的译著他一生研究中国文化达60年之久,读了近160本中国书籍——上至深奥晦涩的宗教、哲学经典,下到怡情悦性的诗歌小说、神话传说他还写过40多篇关于中国书的文章甚至可以说,黑塞所读的中国古籍,比大多数中国人还多1877年,黑塞出生于德国许瓦本地区小城卡尔夫一个虔诚的传教士家庭,其父亲及外祖父均在印度传教多年,母亲也出生于印度——因自幼耳濡目染,黑塞对古老绚烂的东方文明充满向往13岁时,黑塞就立志成为一位诗人诗人的宿命,乃身心漂泊,从成年开始,黑塞就在欧洲游历1911年,34岁的黑塞与一位画家结伴,启程赴印度,寻觅遥远心灵的故乡——这年的9月至12月,他游历了印度、锡兰、新加坡和苏门答腊等地,由于当时中国正爆发辛亥革命,他未能进入中国……此次远行,黑塞对印度人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令他感到强大而富有朝气的倒是中国人。

      回到欧洲以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对中国文化的探索其实,早在1907年,黑塞的父亲约翰·黑塞便把老子介绍给了他同年,黑塞还得到德译中国诗集《中国牧笛》,他如获至宝,读后感叹不已:“……读着这些优美的诗篇,我们仿佛徜徉在异域盛开的莲花丛中,感受到一种与古希腊、古罗马相媲美的古老文明的馨香1912年,黑塞离开德国,定居瑞士两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纷飞,在迷惘与苦闷中,黑塞开始离开曾一度迷恋的印度哲学,离开它的忍受和认命思想,转向中国哲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黑塞认为只有中国的圣贤能够拯救欧洲的灵魂,他把传播中国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视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给友人罗曼·罗兰的信中,黑塞写道:“老子多年来带给我极大的智慧和安慰,‘道’这个字对我意味着全部的生活真谛对于庄子,黑塞也推崇至极,他认为整个西方文化史上还没有一部能与《庄子》相媲美的著作接触老庄哲学后,黑塞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沉潜于内心之路——在内心流亡中,道家学说中“矛盾的两极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既对立又相融”的思想,对黑塞影响极大黑塞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道家的对立统一思想他所有小说的主人公,几乎都面临着生活的两极分裂……而这种分裂,有时体现在一篇小说的两个人身上,有时又聚焦于一人之身——人们往往在道德与人性、理智与感情、禁欲与纵欲、社会与个人、约束与自由间徘徊,为寻找内心最终的和谐统一而苦苦探求。

      晚年黑塞对中国的兴趣,逐渐从老庄哲学转向儒家学说、佛教禅宗——就在作家生命之灯即将熄灭时,他的思想仍停留在东方,仍徜徉在遥远的中国,他仍在研读《易经》1959年,82岁的黑塞还写下了寓意深刻的《中国式传奇——孟夏的故事》,三年后,黑塞离开人世在整个德语文学界,黑塞对中国文化的迷恋与理解,远远超过其他德语大作家,如歌德、席勒、卡夫卡、里尔克等等,在整个欧美作家中也属罕见点评】 一个外国人能够如此热爱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无疑表明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魅力和生命力这提醒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要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2.知背景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便爆发了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这使得黑塞深深地陷入了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中,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两个方面来探索人性,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因此他写下了一系列探讨人性的作品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在文中作者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伴读] ②黑塞受中国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很大,所以他才会笔随心走,其作品又具有心理的深度、哲学的深度。

      3、明文体随笔本文是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感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伴读] ③随笔,顾名思义,随手下笔大家也要记得时常随手下笔,将会才思滚滚4、拓知识黑塞的诺贝尔颁奖辞颁奖辞: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伴读] ④“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这也是颁奖理由5、理基础1.记字音二、课前熟知(2)*上图书馆1.识作者外语界泰斗级人物——王佐良王佐良(1916—1995),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浙江上虞人专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英国十七世纪剧作家韦勃斯特的文学声誉》(英文)、《英国文学论文集》,译有〔英〕《彭斯诗选》,中译英《雷雨》(曹禺著)。

      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伴读] ⑤王先生对诗歌翻译的要求充分地反映出他对翻译的最高要求,即“一切照原作,雅俗如之,口气如之,文体如之”作者延续王佐良凭真诚赢得尊敬李景端在人们的心目中,王先生是一位造诣很深的教育家、散文家和诗歌翻译家,他的这些成就无疑值得尊敬,不过,从我与王佐良交往的切身感受中,觉得他更令人怀念和尊敬的,乃是他待人处世那份难能可贵的真诚正统教育,不守成规1980年春《译林》创刊后不久,我慕名找到王佐良想请他出任编委起初以为,他出身牛津大学,又长期从事英国古典文学研究,对于《译林》以介绍外国健康的通俗文学为主未必会支持,他坦言,不能以自己的爱好要求别人文革”害得许多人都不看书了,多登一些好看的通俗文学,能把人们吸引过来看书,这就了不起他答应当编委,但有个要求,希望刊物也刊登一些外国诗歌在后来的办刊实践中,我努力照他的话去做1986年秋,我突然收到他的一封信,说他虽然不大看足球比赛,但读了《译林》上介绍法国球星普拉蒂尼的人物传记,增加了许多足球知识,文章也有趣,希望多登类似作品这充分表明他的思想一点也不守旧 治学严谨,不容浮夸1987年,我和卞之琳、王佐良等好几位译界学者赴香港出席“当代翻译研讨会”。

      会上,由于王佐良的英文报告要比卞之琳的中文报告受到更热烈的欢迎,我在会议通讯中写了“王佐良教授所做的主旨报告,获得与会人热烈的欢迎”他发现后相当严肃地要我更正,他说,卞先生是在大会讲,他只是在分组会上讲;卞先生讲了“五四”以来中国的诗歌翻译,他只是讲了近些年部分英诗中译情况,所以作主旨报告的,只能写卞之琳而不能写他还有一次他告诉我,他著《英国诗史》书稿,压在一家出版社快两年了我笑说:“您跟他们社长那么熟,打个催一下,还怕他不出?”他说:“越是熟人,我越不想靠关系来出书我的书,全凭它的学术价值看他这么自信,我就进言:“把书稿给我看看,好吗?”他爽快回答:“行但你绝不要碍于我的人情后来书稿很快由译林社出版了,还荣获了“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的一等奖不摆架子,自视平凡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约了梅绍武、屠珍夫妇去清华园王家探望王佐良住的还是老清华的旧式平房,冬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7.2 投影与视图.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4.3 全等三角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2.2 分式方程.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微专题 第二章 结合传统数学文化考查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考点知识梳理 2.2 分式方程.ppt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8.1 统计.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5.2 第3课时 正方形.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6.3 与圆有关的计算.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习题:1.4 二次根式.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3-北京版 (共15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鸡兔同笼人教新课标(共20 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苏教版|苏教版 (共9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六单元 运算律 第8课时 相遇问题|苏教版 (共8张PPT).ppt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3.4 第2课时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docx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梳理 2.1 一次方程(组).docx 2025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15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大模块知识梳理+9个考点+5个重难点+1个易错点)(原卷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平均数2-北京版 (共13张PPT).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利用平移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ppt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一单元1.4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共12张PPT).pptx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第3课时 街心广场|北师大版 (共13张PPT).ppt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