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力计算题(含答案)(1).pdf
12页1、如图 15 所示,容器中装有水,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已知水重200N,水深为0.5m,木块的体积为4dm3,木块的密度为0.6 ×103kg/m3,试求:(1)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是多少?木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2)若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所受的浮力为多大?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比第(1)问中的大还是小?2、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 未浸入水 ) 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g 取 10N/kg) (1) 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2) 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3) 圆柱体的密度3、一个不规则的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装满纯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 的水然后向烧杯中加盐并搅拌,直到物体悬浮为止g=10N/kg )求:(1)物体在纯水中所受的浮力;(2)物体的体积:(3)物体悬浮时盐水的密度如图,容器内分别装有水和盐水,在液面上浮着一块冰,问:( 1)冰在水中熔化后,水面如何变化?( 2)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如何变化?21、如图示,在托盘台秤上放有一个装水的烧杯,一个质量m=900g 、体积 V=200cm3的实心物体被用细线吊着浸在水中。
g=10N/kg )(1)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写出计算过程2)此时托盘台秤的示数等于哪几个力的大小之和?22、如图所示,物体漂浮在圆柱形容器的水面上,B 物体上放着一个物体A 时, B排开水的体积为;若将 A 取下放入水中静止后,A、B两物体排开水的总体积为V2,且,,,求容器底对物体A的支持力的多少?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容积为4.5ml )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 ) 把 注 射 器 的 活 塞 推 至 注 射 器 筒 的 底 端 , 然 后 用 橡 皮 帽 堵 住 注 射 器 的 小 孔 , 这 样 做 的 目 的是 2)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____cm ,计算得到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cm 2 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 5)小明了解到班内同学的实验误差普遍很大,有的偏大,有的偏小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 (请写出 1 条)已知高压锅的限压阀的质量为100.8 g,排气孔的面积为7mm2.求:1.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可达多少? B C 0 t1 g 40 2.设锅内压强每增加3.6 ×103Pa,水的沸点就相应的增加1℃,则锅内的最高温度可达多高?(g 取 10N/kg;外界大气压强为1 标准大气压,计算时取1× 105Pa) 张强同学家的高压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18cm压力锅”的字样,他测得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70g,排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0mm2 .问这个高压锅工作时,其内部水蒸气的最大压强为多大?若锅盖面积为260cm2 ,则它所能承受的压力至少多大才能保证安全?(设大气压P0=105Pa)小明为了解家中高压锅烧水时的最高温度,他测量了高压锅出气孔的横截面积(S=1.6×10-5m2)和压在出气孔上的安全阀的质量(m=80g ) ,并从物理手册上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水的沸点随气压变化的图象.( 1) 根据测量数据结合图象可知小明家中高压锅烧水时的最高温度为多少℃. (外界大气压为1.0 ×105Pa,g 取 10N/kg)( 2)假若要把这种高压锅向西藏高原地区销售,需要对此种高压锅进行改进.需要改进的原因是4. 农业上经常用16%的食盐溶液来选种,如果溶液太浓或太稀都会使优种筛出。
小明准备配制500g 这种食盐 溶液帮家里选种,他应该称量________g 食盐,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小明俯视读数,这样配得的溶液浓度会 ________(填“偏高” 、 “偏低”、或“无影响” ) 1.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B .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1. (福 建 南安 22. ) (4 分) 2010 年 4 月 14 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大地震,某护士为在帐篷里的一位病人滴注500mL 的生理盐水(NaCl 的质量分数为0.9%, 溶液的密度约为1g/mL) 计算 500mL的生理盐水中NaCl 的质量为g,水的质量为g1.(5 分)请根据图7 中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l)在 ____℃时, A、B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 t2℃时, 100g 水中溶解 _ gA 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为 _ 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g (3)将 t2℃时 A、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 ,溶质的质量分 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
24. (5 分)右图为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答:⑴ t20C 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⑵ 将 t20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00C 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A 无溶质析出的是⑶ 20 ℃时,将 30g A 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⑷ 若将 t10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 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6.(4 分)右图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t3℃时,把46g 固体 A 放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A 的溶液 (填“饱和”或“不饱和”)2)t1℃时, A、 B 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 B(填 “>” 、 “”、“ F2 B.F1 1)A 受到的浮力为:F 浮=ρ水 gVA=14.4N设 A放入水中后水深为H′, 则有SH ′ = V 水+VA,所以 H′=0.178m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 ρ水 gH′=1.78 ×103Pa2) 初始 A浸入水中深度为h0=5L/6=10cm 当绳子刚被拉断时有:Fm+F 浮′ = G, 所以 F 浮′ =10.08N 设此时 A浸入水中深度为h, 则有 F 浮′ =ρ水 gL2h所以 h =7cm, Δh = h-h =3cm6、精析分别对木块所处的几种状态作出受力分析.如图 3(a)( b)( c).(a)(b)(c)图( a)中,木块受拉力F1,重力和浮力.图( b)中,细线剪断,木块处于漂浮状态,设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图( c)中,将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后,木块仍漂浮,这时再施加 F2=1 N的压力,仍有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已知: F1=2N ,F2=1N,V′= 20cm3—2×10— 5m3求:水解根据三个图,木块均静止,分别列出受力平衡过程将公式中各量展开,其中V排指图( b)中排开水的体积.代入数值事理,过程中用国际单位(略)水V—木V=水V排—木V (水V排—木V排)=+水×2×10— 5约去 V排和 V,求得:水=0.6 ×103kg/m3答案木块密度为0.6 ×103kg/m3.7、2400 2400 2.4 1.6 8、V排=V物-V露=2 米3-0.2 米3= 1.8 米3 1 分F浮=ρ水 g V排 1 分=1.0 ×103千克 / 米3×9.8 牛/ 千克 × 1.8 米31 分=17640 牛1 分9、( 1). m= ρV =7.8 ×103千克 / 米3×1×10- 4米3=0.78 千克2 分G=mg =0.78 千克× 9.8 牛/ 千克 =7.644 牛2 分(2).F浮=ρ水gV排=1.0 ×103千克 / 米3×9.8 牛/ 千克× 1×10-4米3=0.98 牛3 分(3).弹簧秤示数为F= G-F浮=7.644 牛- 0.98 牛=6.664 牛2 分说明:( 1)、( 3)小题中公式1 分,代入与结果1 分(2)小题公式1 分,代入1 分,结果1 分10、解法一: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求解即:解法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解。 解法三:根据木块受到的力求解11、精析这道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来判断,关键是比较两个体积,一是冰熔化前,排开水的体积V排,一个是冰熔化成水后,水的体积V水.求出这两个体积,再进行比较,就可得出结论.解(1)如图 5( a)冰在水中,熔化前处于漂浮状态.F浮=G冰水g V排=m冰g V排=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m水=m冰求得: V水==比较①和②,V水=V排也就是冰熔化后体积变小了,恰好占据了原来冰熔化前在水中的体积.所以,冰在水中熔化后液面不变(2)冰在盐水中:冰熔化前处于漂浮,如图5(b),则F盐浮=G冰盐水g V排盐=m冰g V排盐=①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推导与问题(1)相同.V水=②比较①和②,因为水=盐水∴V水=V排排也就是冰熔化后占据的体积要大于原来冰熔化前在盐水中的体所以,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上升了答案(1)冰在水中熔化后液面不变.(2)冰在盐水中熔化后液面上升思考冰放在密度小于冰的液体中,静止后处于什么状态,熔化后,液面又如何变化? 12、精析从受力分析入手,并且知道冰熔化,质量不变,体积减小,造成液面下降已知: S=50cm2,h 1=4.6cm ,h2= 0.44cm 求:石解V冰+V石=Sh1=50cm2×4.6cm=230 cm3冰熔化后,水面下降h2.V′= h2S=0.44cm ×50cm2=22 cm3∵m冰=m水冰V冰=水V水==,V水=V冰V′= V冰-V水=V冰-V冰=V冰0.1V冰= 22 cm3V石=230 cm3—220 cm3=10 cm3冰、石悬浮于水中:F浮=G冰+G石水g(V冰+V石)=水g V冰+水g V石石===3.2g/答案石块密度为3.2g/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