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3刘总的会议生活.pdf
3页案例案例 3 刘总的会议生活刘总的会议生活 A 公司的刘总忙,这谁都知道,从公司里的员工、经理,到公司外的客户、 合作伙伴,都把他当成民营企业家中的劳动模范明星,艰苦创业典型,勤劳致富 代表,爱岗敬业标兵内部员工要找刘总,直接问助理他在哪个会议室,早 8 点到晚 8 点,周一到周日,一年 365 天,不夸张地说,至少 300 天之内找他不用 考虑其他途径如果外人要找他,别指望一个能找得到,通常都是助理接了 ,“不好意思,刘总在开会,请问您是哪位?请问您找刘总什么事?会议结 束了我会转告刘总,再见!”不论是谁打来都是这句对白,说得跟顺口溜似的, 特熟练一般要紧事当天 8 点后能接到回电,要不是那么火烧眉毛的事,那就得 第二天才能得到回复,并且多半不是刘总自己打回来,“您好,我是 A 公司刘总 的助理,关于您昨天说的事,刘总让我转告您……对,刘总现在正在开会……” 那套路就跟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一样 大家都说, 刘总真是以会议室为家, 这个世界什么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刘总呆的地方和刘总助理的对白 不能承受之重不能承受之重 其实,刘总还真不是那种没事自己找会开的人,A 是他一手创办的,与一般 国企不同, 他可耗不起宝贵的时间、 精力在开会中找领导的感觉。
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效益, 这点刘总比谁都明白 在他看来, 开会的需求必须是实实在在的, 确定公司的发展战略,需要开会;年度、季度的预算和目标,需要开动员会;各 部门的预算和目标报上来,还得开审批会;每月每周各部门的工作情况也需要了 解,就会有许多的汇报会;供应链和营销老总吵架,每周还得把两边的得力干将 拉在一起开个协调会,等等这些还都是有章有谱的,每天找他汇报顺便请示拍 板的零零碎碎的小会更是数不胜数 终于,在周一的公司核心领导层碰头会上,刘总倒下了,被匆匆忙忙送到医 院, 医生说是劳累过度引起的心脏病医生向陪着上医院的陈副总询问了刘总平 时的工作强度, 听了陈副总的描述之后连医生都拜倒了, 说就你们刘总这身子骨, 一直以来就像是 5 顿重卡装着 0.8 的发动机,满载从上海到西藏跑好几个来 回,并且中途基本没有休息医生说刘总要再这样整天泡会议室,这颗心脏早晚 报废,还说你们有钱人别以为有钱啥病都能治,真以为医学发达了,换器官跟汽 车换配件一样啊,身体是自己的,不为自己想想也为家人想想啊 医生的这句话刘总真是听在耳里,痛在心里啊!望着刚刚急急忙忙从家里赶 来医院的妻子和女儿,觉得自己这些年来对家里人的愧疚真是越来越深,自从自 己创业以来,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好好陪陪她们了,躺在病床上的他心里开始不 安起来。
改变,刻不容缓改变,刻不容缓 躺在病床上的刘总静下心来之后,开始琢磨起来,自己一天 24 小时的时间 都是怎么过的呢?这些年自己怎么就被困在会议室里了呢?回想公司刚创办那 几年, 自己基本上大事小事都是带着几个元老开会讨论之后就拍板决定了,效率 很高,最重要的是根本没觉得像现在这样累,每天还能陪家里人吃晚饭,还能和 老朋友定期聚会,体验“风华正茂的青年企业家”的感觉随着企业越做越大,最 近三年已经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销售额几乎翻了 3 番,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 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了 以前的时候,开一个会议就能安排好之后一个月的销售策略和计划,而现在 却要不停地听汇报,了解进展,帮着发现问题,找原因,还得拍板解决方案,原来开会定下的事情好像都是自己隔三差五地去引着大家完成的以前供应商很 少,自己去和供应商谈妥了就万事大吉;以前就一个工厂,自己有空就去看看, 心里有数,每周开会讨论工厂的事情大家三句两句就能达成共识这样的对比太 多了,刘总觉得自己现在就是个会议的机器,走不出会议室,什么事都要他在会 议室决策,又很快回到会议室来让他重新决策很多时候他都是坐在会议室里听 着自己根本了解不到的琐事, 然后等大家七嘴八舌一通争论之后再把目光集中在 他身上,非要他给个答案。
他想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去拜访过供应商和经销商, 很久没有去详细了解竞 争对手的一举一动,进而认真思索公司的应对之策了这一切必须改变,等养好 了病,一定要让自己回到过去那种从容不迫的状态中去,没错,不能做会议的奴 隶,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想到这儿,刘总拿起床头柜上的日程簿,翻到下 一月的那页,写下七个大字——我的时间我做主 一场变革即将到来一场变革即将到来 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刘总终于出院了远离工作休养了一个月,是时候回 公司看看了刘总,您回来了,你身体好些了吧,怎么不多休息些时间呢刘 总,您现在有时间吗?有个会我们想让您……”“刘总您终于回来了,有个会我们 一直在等您呢……”从走进公司的那一刻起,刘总的耳边就一刻也没有清闲过 但是, 经过了在医院中的深思熟虑,刘总可是打定主意要和暗无天日的会议室生 活说再见了 “冯助理,有件事我考虑了一段时间了,以后我不能再逢会必到了,我的时 间和精力不能全放在会议上了,必须好好把我们公司的会议给管理起来刘总 对以前那个“专业接线员”冯助理说道 “刘总,其实我早就觉得您参加的会实在太多了,大大小小的会都到场,实 在太辛苦了!”冯助理赶紧接话,其实他有这种想法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找到合 适的机会和刘总说,现在刘总自己主动提出来,他绝对支持。
“你说得没错,不仅我辛苦,那些部门经理们我看也不好过,有时明明很紧 急的会议,因为要等我的时间,只能排在别的会议后面,这给他们后面的工作带 来了很大的不便,以后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把我们公司的会议分分类,定定性, 看看哪些是战略层面或者必须我主持协调的, 我参加, 其他的交给主管人去负责, 谁相关谁参与,别再一开会就是‘全会’我看很多人从坐进会议室,到会议结束 走出去,既不发言也不记录,这不就是“蹭会”吗?事不宜迟,冯助理,‘解放时 间’这项工作就交给你去做了!” 刘总要搞会议管理,解放自己的时间,这件事很快就在 A 公司炸开了锅 有的人大声叫好,认为理清会议,把大家的时间和精力从漫无边际的会议海洋中 解放出来是好事;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人,说老板不参加会议哪有主心骨啊,还是 老板拍板心里踏实 刘总也听说了来自基层的不同声音, 便决定找几个中层经理来交流一下对这 件事的看法通过交谈发现大家基本上还是比较认同自己的想法的,毕竟之前这 些人也是深受会议之苦的,自己的正常工作很难做好计划,因为各种会议的日程 才是决定因素,部门事务的决策也往往错过最佳时机;因为要等到合适的会上去 讨论, 而往往参加会议的其他经理和领导又不是直接责任人,对实际情况根本不 了解,有时发表一些意见让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回应,讨论变成争论,还是无谓的 争论,虽然最后是刘总来拍板,但也难免时不时拍错地方。
以前,大家都默认这 是公司的传统,既然现在刘总提出来改革,那再好不过了 看到中层骨干们都支持这件事,刘总心里别提多美了,以后自己不用参加那 么多的会了,解放出来的时间可以放在企业发展的大问题上了,并且中层骨干们 也能顶起各自的一片天了,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让人振奋不已 理清会议不是什么浩大的工程, 很快冯助理就带着几个人把公司的大小会议 都理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需要刘总参加的主要有董事会会议、 战略制定会议、战略监控会议、绩效考核会议、管理例会、重点专项会议、供应 链会议、营销会议、员工沟通会议虽然看起来似乎还是不少,而且再往下细分 还会分出很多具体的会议,不过,刘总看了之后,感觉这比以前自己参加的会议 已经少了很多了,而且这些会并不都是需要自己主持的,这更让刘总感觉肩上的 担子轻了不少当然,这些会议谁来组织,需要谁参加,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都 得好好规划一下两周后,公司的会议体系就被重新梳理了一遍,刘总看了看自 己的日程表,下半年有好几周的时间都没有需要自己参加的会议,想想自己很久 都没有走出公司了, 于是便开始筹划用解放出来的时间去几个主要的市场考察考 察 路慢慢其修远路慢慢其修远…… 一晃半年就过去了,刘总那张原本就消瘦的脸颊,看起来似乎愈发的凹陷了 下去。
按理说他参加的会议少了, 解放了更多的时间出来, 面色应该好起来才对, 可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半年刘总会是参加少了,能够有时间去了解市场、拜访供应商和客 户了,但是这心却没少操,更多的时间用于调节纷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自从刘总这半年来开始“做主自己的时间”,不再整天开会了,但公司 里的人都觉得现在的会是更加难开了,经常是议而不决,一个会开上半天时间, 大家就一个问题争来争去,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意见,谁也不服谁,谁也拿 不出系统而有说服力的论据,需要决策时最后没人愿意拍板会议主持人更多的 时候就是一个调解人,甚至有时主持人都会参与到争论中去这就造成了很多会 开完了却没有结果,负责人只好再来找刘总,希望他能给个具有决定性的意见, 刘总没办法,也只好承担起这久违的重任 但是决策之前总得有分析,分析总是需要一定的依据,而刘总往往得不到这 些东西,最多就是一些数据和会议纪录,会议记录上也就是杂乱的意见冲突,更 要命的是那些经营数据还经常有多个版本 本该在会议上解决的问题却拖到了会议结束后, 效率没提高, 时间也没节省 难道做主自己的时间真的就这么难吗?拿着这些杂乱的数据,刘总真是犯了难。
讨论题讨论题 1.你如何评价刘总的会议生活? 2.如果你是刘总,你会怎样进行会议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