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美建交以来越美关系的发展与演变.doc
9页越美建交以来越美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摘要:1995 年越美建交后,在共同的战略利益的驱使下,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从过去的“对手关系”发展成现在的全面接触与合作的“伙伴关系”在越美关系发展的过程中,有四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经济因素、军事安全战略因素、大国平衡因素和政治因素这四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都能够对越美关系的发展方向起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它们发挥作用的方式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时间段,对越美关系的影响力也各不相同这四个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彼此间的此消彼长关系将从根本上影响越美关系的大局关键词:对手;伙伴;越美关系在越南革新开放以来的 20 多年间,处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大变局中的越南和美国关系,经过不断的调整,逐渐从处于对立状态的“对手关系”发展成全面接触与合作的所谓“伙伴关系”越美关系的不断发展不仅对越南国内的革新开放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越南国际形象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越南整体的对外政策走向、甚至对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一、从对手到伙伴:越美关系的发展在冷战时代,特别是越南抗法战争结束以后,美国一直是越南的头号敌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抛出了旨在包围社会主义阵营、“防止共产主义在亚洲蔓延”的“冷战战略”。
美国先是支持法国重返越南,并逐渐地、越来越多地卷入越南事务法国从越南败退后,美国人就接踵而至,公开支持以吴庭艳为首的南越伪政权,与北方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权公然对抗1975 年 4 月,越南人民军攻占西贡,推翻了西贡政权,解放了越南南方,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越南解放后,虽然越南仍然把美国视作其“基本的、长期的敌人”,但越南也试图发展与美国的关系,甚至主动向美国示好,希望通过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来摆脱其在外交上的孤立状态,同时希望通过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来获得美国的援助,以便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并以此作为向苏联讨价还价的筹码抗美战争结束后不久,越南领导人就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场合向美国示好,表示愿意同美国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1975 年 6 月,总理范文同在接见来访的美国公谊服务会代表团时,就曾请该团向美国政府转达同美国恢复正常关系的愿望之后,越美之间举行了多次非正式接触,就恢复和建立正常关系进行摸底1979 年初,随着越南大规模出兵柬埔寨,越美关系正常化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面临的困难也更多了美国把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作为越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最重要的条件,美方多次发表声明,公开谴责越南出兵柬埔寨,赞成联合国大会作出的“要求外国军队立即撤出柬埔寨的决议”。
在这种情况下,越南虽然急于改善与美国的关系,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比如主动帮助美国寻找在越南战争中失踪的美军遗骸,并且释放了一些美军战俘,但由于冷战格局的制约和柬埔寨问题的影响,越美实现关系正常化的条件并不成熟[1](P230~233)80 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支配战后国际关系基本格局的东西方冷战格局分崩离析,原来奉行背靠苏联,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尽可能地充分利用世界大国,特别是美、中、苏三大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中谋求越南在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地区的“领导地位”的单元化外交政策的越南政府,不得不大幅度地调整其外交政策从 1986 年的越共“六大”开始,越南党和政府就不断调整内外政策越共“六大”制定了“广交友、少树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的外交方针1991 年召开的越共“七大”又进一步确立了多元化外交政策多元化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越南开始全面修复与西方国家的关系,采取“政经分离”的政策,“同所有政治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和平共处、尊重独立主权、互不干涉内政、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威胁、扩大平等互利合作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扩大友好与合作,”谋求尽快改善与西方的关系。
这一外交政策的实施,必然会给越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带来积极的变化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变化,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形势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军事政治争夺为主的地区战略格局被以经济发展、合作和竞争为主的新格局所取代在国际和地区政治大变动的新形势下,越南以更大的力度调整对外政策,对西方的政策变得更加开放,与西方国家的接触变得更加大胆和富有建设性政经分离”政策逐渐被放弃,代之以更加开放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外交政策,与西方的接触不再仅限于经济领域,在人权、宗教甚至军事安全等领域都开始寻求合作当然,越南对外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也与西方国家对越南的态度发生转变有很大的关系,在对越南实施“和平演变”战略无法取得实效的情况下,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调整政策,从“战略利益”的现实角度重新看待与越南的关系对于美国来说,一个坚持和奉行革新开放政策的越南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合作对象在地缘政治方面,东南亚的重要性主要在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处于联系印度洋和太平洋、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上,对于美国来说,东南亚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越南的意义来自其在南中国海一侧的漫长海岸线以及像金兰湾这样具有极高战略地位的军事基地美国认为“金兰湾是越南在南中国海战略性竞争中的主要资本”,[2](P168)美国发展与越南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通过发展与越南的合作,达到从战略上遏制中国的目的。
而与此同时,越南也在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其对外政策1989 年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之后又在 1995 年加入东盟,东南亚的地区政治环境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越南既在该地区摆脱了政治上的孤立,又同时在老挝和柬埔寨保持了足够的影响,越老柬之间的“特殊关系”得到了东盟国家的默认越南与世界上的主要大国,特别是中国和美国发展关系在越南对外政策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通过实施“大国平衡战略”谋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越南通过实现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将发展与其他大国,特别是美国的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越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因此大大加快1990 年 9月,越南外长阮基石与美国国务卿贝克在纽约举行会谈,这是越美首次举行正式的高级别会谈,会谈的主题是谈论双方建立外交关系的相关问题1991 年,美国政府宣布允许游客、退伍老兵、新闻记者和商人访问越南1992 年 12 月,美国总统乔治 布什签署法令,允许美国公司在越南境内开设办事机构并可和越南签订相关的贸易合同,这意味着此前的贸易禁令已出现了松动1993 年 7 月,美国总统克林顿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越南提供 1亿多美元的援助,解除了越南接受国际经济援助的禁令。
1994 年 2 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解除对越贸易禁令,美国参议院也批准了这一决定越美双方一步一步地朝着关系正常化目标迈进1995 年 1 月,越美两国同时宣布恢复两国间政府的交往7 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越南总理武文杰宣布: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越美建交后,在共同的战略利益驱使下,两国关系迅速升温,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1995 年 8 月,美国国务卿华伦·克里斯托弗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1997 年 5 月,越美两国正式互派大使1997 年 6 月,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莱特访问越南1998 年 10 月,越南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阮孟琴访问美国,这是越南政府官员首次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1999 年 1 月,越南率先给予来越南投资的美国公司最惠国待遇1999 年 7 月,越南和美国在河内草签了《越美贸易协议》2000 年 3 月,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访问越南,双方首次就军事安全问题进行会谈7 月,越美正式签署双边贸易协定9 月,越南外长阮颐年访问美国11 月中旬,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参加完在文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后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2001 年以来,越南与美国的关系又有进一步发展,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接触可以说得上是十分频繁。
2001 年 10 月,美国国会通过《越美双边贸易协议》11月,越南国会通过《越美双边贸易协议》12 月,协议正式生效,越美双方正式交换协议生效文本同月,越南政府副总理阮晋勇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2002 年 6 月,越南政府副总理阮孟琴访问美国2003 年 11 月,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访问美国,与美国军方探讨军事和安全合作等问题12 月,越南政府副总理武宽访问美国2005 年 6 月,越南政府总理潘文凯访问美国2006 年 5 月,越美双方结束有关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签署了美国同意越南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11 月,美国总统布什对越南河内和胡志明市进行正式访问12 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议案,给予越南永久贸易对象国地位,随后参议院也批准了这项议案[3](P21)2007 年 3 月,越南政府副总理范家谦访问美国6 月 18 日至 23 日,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应美国总统布什邀请率领 100 多人的庞大代表团对美国进行为期 6 天的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越美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4]2008 年 6 月,越南政府总理阮晋勇对美国进行了为期 4 天的正式访问,这是继 2006 年潘文凯总理、2007年阮明哲主席访问美国后的第三位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南高层领导人。
10 月,越美第一次战略对话会议在河内召开,双方讨论了政治、安全、防务和人权等问题二、决定越美关系发展方向的几个主要因素在越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因素显得特别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它们能够决定越美关系发展的大方向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在越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用,特别是越南政府一直把发展与美国的密切的经济关系当作越美关系发展的头等目标越南政府从实现南北统一之日起就开始寻求改善与西方特别是美国紧张的关系,其中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获取美国的经济援助,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在从 1976 年南北统一后到 1986 年革新开放的十年时间里,越南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经济发展陷入严重的困难境地,甚至到达崩溃的边缘由于战争机器的开动,服务于战争需要的国民经济始终未能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加上外交上的长期孤立状态,不能与外部国家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更不能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这些都影响到越南医治战争创伤和发展国民经济国民经济陷入极度的困境之中,表现为:粮食连年减产,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粮荒,到革新开放前的 1986 年,越南城镇居民每人每月的粮食供应定量仅为 18 斤,还不能保证全部供应细粮,大米的定量仅有 4-6 斤,其余为木薯和杂粮;工业产值急剧下降,从 1979 年开始,越南的工业生产持续走下坡路,到 1986 年,工业生产的基本建设投资仅能完成计划的 85%,钢材产量仅有 6 万吨,水泥产量 150 万吨,发电量55 亿度;财政金融形势严峻,通货膨胀节节攀升,到 1986 年,通货膨胀率高达 800%,货币流通量比 1980 年增长近 24 倍,财政赤字增长近 226 倍,市场零售价格指数增长了 100倍;国内市场萧条,民生艰难,人民生活水平低下,1979 年的人均收入不足 100 美元;进出口贸易严重萎缩,债台高筑,1978 年出口仅为 4.067 亿美元,进口 14.658 亿美元,1986 年的出口为 7.395 亿美元,进口 25.069 亿美元,对外贸易几乎没有什么发展。
更为严重的是,越南对外贸易逆差严重,到 1986 年,外汇储备已濒于枯竭,仅够维持一个星期的进口[5](P412~413)正是因为国内经济陷入严重的困境,所以尽管越南在全国统一后,在意识形态,在政治和军事安全方面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但越南政府仍然在努力寻求发展与西方国家经贸关系的途径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越南政府在国内经济仍未出现大的改观的情况下,发展与西方国家经贸关系的愿望更加迫切一方面,越南政府开始实行革新开放政策,主动进行战略收缩,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另一方面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改善与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关系,从根本上摆脱外交上的孤立状态越南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