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分子遗传学3纸板v讲课教案.ppt

78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235660399
  • 上传时间:2022-01-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7MB
  • / 7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DNA的复制 复制(replication):是指以原来的DNA分子作为模板合成出相同分子的过程n复制在保持生物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n复制是细胞分裂的前提和基础;n复制是精确的复制,一般不会差错;n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第一节 半保留复制的验证 半保留复制:亲代DNA的两条链解开,每条链都作为模板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新合成的每个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n半保留模型(semioconservetivemodel)n全保留复制模型(conservetivemodel)n分散模型(Dispersivemodel) 第二节 复制的起点、方向和终点 一. 研究方法: 1. 用同位素标记电镜观察:1973年R. L. Rodrigue等提出的,验证了E. coli环状DNA是双向复制,一个复制起点,且终点在起点对面2. 用噬菌体插入标记法 同步培养 不同步培养 3. 变性定性法4. 双向电泳法 二、原核的复制起点和方向复制起点(origin,ori):DNA分子上特定的发动复制 的起始位点。

      复制终点(terminus):DNA分子上复制终止的位点复制子(replicon):从复制起点到复制终点这样一个 完整的DNA单位称为复制子n原核细胞基因组实质为一条双链DNA分子,作为一个复制子,整个基因组的复制起始于单一位点(起点);n真核细胞基因组庞大,有多个复制起点和复制终点,含有多个复制子 复制的特点:nE.coli定点、双向对称复制;nT7(噬菌体)在近一端的17处开始,向两端延伸;n枯草杆菌有固定的起始点,双向不对称复制; 一侧复制基因组的4/5,另一侧只复制1/5,终点也不在Ori的对面n质粒R6K早期为单向复制,复制了约1/5基因组时进行双向复制;n质粒Col E1有固定起始点,但却为单向复制;nmt(线粒体)DNA进行D(displaced loop)环复制8D-环复制时需合成引物mtDNA为双链,第一个引物以内环为模板延伸至第二个复制起始点时,又合成另一个反向引物,以外环为模板进行反向的延伸最后完成两个双链环状DNA的复制复制中呈字母D形状而得名dNTPDNA-pol n复制过程n在研究真核细胞内线粒体DNA的复制时,发现了DNA的D环复制复制过程四阶段D环复制的特点是两条链的复制不是同步的。

      n1.H链首先合成:在复制起点处以H链为模板,合成RNA引物,然后由DNA聚合酶催化合成一个500-600bp长的H链片段该片段与H链以氢键结合,将亲代的L链置换出来,产生D环复制中间物新的H链DNA片段由于分子3端终止的位置不定而长短不一;也有一些3端位置是固定的,而由于5端被降解而使整个DNA片段长短不一合成这样500-600bp长的DNA片段不会引起线粒体DNA超螺旋结构的明显改变n2.H链片段的继续合成:上述产生的H链片段由于太短而很容易被挤出去恢复线粒体DNA完整的双螺旋结构但有时这个片段会继续合成,这需要依靠拓扑异构酶和螺旋酶的作用将双链打开n3.L链合成开始:以被置换下来的亲代L链为模板,离H链合成起点60%基因组的位置开始合成L链DNA,合成也需要RNA引物n4.复制的完成:H链的合成提前完成,L链的合成随后结束线粒体DNA合成速度相当缓慢,约每秒10个核苷酸,整个复制过程需要1个小时刚刚合成的线粒体DNA是松弛型的,需要40分钟将其变成超螺旋型n考察基因功能的常用方法-突变体的表型变化突变型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可以补偿的; 另一类为不可补偿的;n考察复制有关酶的常用突变型- 温度敏感突变体 此突变体属于条件致死突变型,即:在25正常生长,42不能生长致死。

      第三节 原核生物复制的酶系统n利用大肠杆菌温度敏感突变体研究与复制有关基因(dna) 一般复制的过程包括:起始、延伸和终止3个阶段每一阶段的蛋白质和酶不完全相同,可利用如下2种突变体来筛选 快停突变体:温度升高(42-45),复制立即停止缺失复制体组分的 酶,特别是延伸的酶或参与供应关键前体的酶dna突变体 慢停突变体:在非允许温度下(42-45) ,可以完成当前的复制,但不 能开始新的复制缺失复制起始有关的酶一、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全称: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D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简称:DNA-pol DNA聚合酶的共同特点:n需要提供合成模板;n不能起始新的DNA链; 必须要有引物(一小段DNA或RNA)提供3-OH,在此基础上聚合添加;n合成的方向都是53(即子链是53);n除聚合DNA外还有其它功能(如校对、修复等) E.coli 中主要的三种DNA多聚酶DNApolDNApolDNApol结构分子量103KD90KD900KD构成单体单体异多聚体分子数/细胞400?10-20酶活性:53聚合酶+35外切酶+53外切酶+(可切单链)突变体突变位点pol Apol BpolC(dnaE), dnaN, dnaZX, dnaQ, dnaT突变表型修复有缺陷能修复阻止复制(一)DNA聚合酶In发现:西班牙裔美国人A. Kornberg等在1956年完成第一例体外合成DNA实验。

      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一种酶,此酶可以将核苷酸共价连接在一条已经存在的DNA链上,称此酶为DNA聚合酶I或Kornberg酶15 单一肽链的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09KD,每个细胞中大约存在400个DNA-pol (109kD)DNA聚合酶I的结构(要求)由PolA基因编码的单个肽链,MW:103KD可被枯草杆菌蛋白切成2个片段: 小片段位于N端35KD 大片段位于C端68KD即Klenow片段DNA聚合酶I有6个结合位点;n模板结合位点;(有引物的ssDNA,有缺口的dsDNA)n引物结合位点;(引物可以是一小段DNA或是RNA)n引物3OH结合位点;n底物dNTP结合位点;n53外切酶结合位点;(位于N端小片段)n35校正位点靠C端大片段偏中间部位)17323个氨基酸小片段5-3核酸外切酶活性大片段/Klenow 片段 604个氨基酸DNA聚合酶活性 3-5核酸外切酶活性N 端C 端木瓜蛋白酶DNA-pol DNA聚合酶的功能(要求)对复制中的错误进行校读,对复制和修复中出现的空隙进行填补1. 53聚合功能;主要用于DNA的修复和后随链中RNA引物的置换2. 35外切活性;主要起校正功能,切除合成中错配的碱基。

      3. 53外切活性; (1)切口平移(nick translation); (2)链的置换; (3)模板转换(template-switching);4.内切酶活性:主要用于切除修复系统,正常复制中无19(二)DNA-pol (120kD)DNA-pol 基因发生突变,细菌依然能存活DNA-pol 对模板的特异性不高,即使在已发生损伤的DNA模板上,它也能催化核苷酸聚合因此认为,它参与DNA损伤的应急状态修复三)DNA多聚酶n发现:针对一株dnaE基因缺失突变型的研究,其在25可以正常生长合成DNA,当转移至43时,DNA的复制过程终止,这表明dnaE的表达产物是DNA合成所必需的n证实dnaE基因的编码产物是DNA聚合酶III的亚基,其具有53聚合酶活性21DNA pol (830kD)n功能:是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22由十种亚基构成的不对称异二聚体253 聚合酶活性3-5外切酶活性和碱基选择功能维系二聚体的作用DNA多聚酶结构组成如下图:全酶在DNA上的装配分为三个阶段n一个二聚体加上一个复合体识别引物模板形成一种前起始复合物;nDNA在与、复合体结合的位点构象发生改变,而对核心酶产生了高亲和力使核心酶能与DNA结合;n二聚体结合核心聚合酶,使其二聚化。

      DNA多聚酶的功能n53聚合酶功能:能催化DNA沿53 方向延长对模板要求高,仅有缺口100nt的dsDNA才可做模板n35外切酶活性:与DNA聚合酶I相同,有校对功能n53外切酶活性:与DNA聚合酶I不同,仅能以单链为底物,不能进行缺口平移DNA多聚酶是合成DNA的主角,一般合成长片段如前导链和后随链冈崎片段的合成26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27常见的真核细胞DNA聚合酶DNA-pol 起始引发,有引物酶活性合成前导链,参与合成后随链链; /复合物沿着DNA模板进行子链的延伸DNA-pol 粒体DNA复制中起催化作用DNA-pol 高保真修复,碱基切除修复DNA-pol 在复制过程中起校读、修复和填补缺口的作用DNA-pol 二、DNA连接酶(DNA ligase) *作用是连接DNA分子,将相邻的3-OH和5-P连接成磷酸二酯键,封闭缺口其作用过程分三步进行:1. EATPEAMPppi 在E.coli中:ENADEAMPNMN2. E-AMP上的AMP转移到DNA的5-PO4上使其活化;3. 活化的5-PO4与相邻的3-OH作用形成35 磷酸二酯键,并释放出AMP *此酶在后随链的合成、DNA的损伤修复、重组及转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9需一段DNA片段具有3-OH,而另一段DNA片段具有5-Pi;需要消耗能量,在原核生物中由NAD+供能,在真核生物中由ATP供能 未封闭的切口位于双链DNA中,即其中有一条链是完整的;DNA连接酶的催化特点:30DNA连接酶在复制中起最后接合缺口的作用在DNA修复、重组及剪接中也起缝合缺口作用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酶之一DNA连接酶的作用: 三、螺旋酶(helicase) 又称解旋酶,是解开氢键促进DNA的两条互补链分离的酶n是DNA复制、重组、修复过程中关键的发动蛋白;n具有依赖DNA的ATPase活性,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解旋DNA并使螺旋酶沿DNA链移动一般每解开一对碱基需要水解一个ATP 与产物单链DNA结合,如螺旋酶,螺旋酶螺旋酶 仅仅催化DNA双链的分离,常与SSB蛋白结合 如E.coli 中rep蛋白,螺旋酶四、单链结合蛋白SSB(single binding protein)单链结合蛋白:又称双螺旋去稳定蛋白(helix destabilizing protein),可以结合单链,防止形成双链或发夹结构,同时保护单链不被核酸酶水解n在E.coli 中,SSB是由177个aa组成的蛋白质; 以四聚体存在;分子量为74KDa;结合单链DNA可覆盖32nt,保护DNA。

      n在原核中SSB与DNA结合表现出协同效应(第一个SSB的结合能力是1,则第二个SSB的结合能力为1000):(1)SSB之间的相互作用;(2)第一个SSB和DNA的结合改变了DNA的结构n真核生物的复制系统中具有复制因子A(RF-A)相当于SSB,但无协同作用34DNA分子的碱基埋在双螺旋内部,只有把DNA解成单链,它才能起模板作用 DNA复制的拓扑性质 五、拓扑异构酶35nDNA复制时,两条链打开,必然造成DNA分子形成缠绕、打结、连环等现象,从而产生扭曲张力n闭环状的DNA按一定方向扭转形成超螺旋盘绕过分称为正超螺旋,盘绕不足为负超螺旋复制时,部分DNA要呈松弛状态36拓扑异构酶的作用特点: 既能水解 、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 *拓扑异构酶 * *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分 类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拓扑异构酶:催化DNA环的拓扑异构体之间转化的酶,它可以在切割DNA的单链或双链后,催化一个 DNA分子单链或双螺旋链穿过断裂的单(双)链再重新闭合37拓扑异构酶I切断DNA双链中一股链,使DNA解链旋转不致打结;适当时候封闭切口,DNA变为松弛状态反应不需ATP如大肠杆菌DNA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II无ATP时,切断DNA分子两股链,断端通过切口旋转使超螺旋松弛利用ATP供能时,使松弛DNA分子进入负超螺旋状态,连接断端如大肠杆菌的DNA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