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提问设计(共享).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2936042
  • 上传时间:2021-11-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5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提问”设计【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引导性提问、导入性提问、深究式提问、总结性提问、悬念性提问等几种提问方式,结合案例,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较好的进行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 理解化学知识关键词】提问 引导思维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无从思维,就难以诱发和激 起求知欲;没有求知欲,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难以优 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学记》中也讲到“道而弗牵,强而 弗抑,开而弗达”强调教师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而不是牵着 学生走,要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而不是压抑学生思维,要适 当指明思维方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就是中国传统教育 思想对“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高度概括新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 的提出、探究、解答过程来实现培养学生思维、提高科学素养的 目的在这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通过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给学生创设良好思维情景和出发点,激发 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始终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下面,浅谈一下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看法:1、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就好象是语文作文中的写作提纲,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引导性提问通常用在课文预习时学生看书预习的时候, 设计问题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去阅读,通过阅读了解所学内容的 大体框架引导性提问,可以通过学案导学的方式实现提问的内 容要紧扣学习的内容,既简单明了又能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联 系起来,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例如在解决一些基本化学问 题时,注意运用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化学用语,如在学习“乙烯”《化学2(必修)》的基础知识时,就可以利用分子式、结构式、电 子式、化学方程式等来表征问题,这将有助于发现解决问题的途 径又如在学习一些概念理论时,可以设计一些是非判断题,帮助 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化学1(必修)》时, 可以设计以下的是非判断题给学生预习:(1)物质的量是可以把物 质的质量与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⑵摩尔是国 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 (3)lmol任何微观粒子 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⑷含有6. 02 x 10"个粒子的任何微观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5) 1 mol小麦含有6. 02 x 10 23个麦粒(6)1 mol氧等学生通过预习看 书,判断出以上是非题的对与错,可以预先对抽象的“物质的量” 的概念有了具体的理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预习时 以疑问的口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唤起学生对新学习材料的注 意,主动地学习2、导入性提问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巧妙的导入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因 此,教师必须通过挖掘教材,精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渴望提问的角度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1) 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2) 用图片、实物展示或者是课本上的科学探究作为素材来设疑;(3) 以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 观察、研究和分析,主动获得感性信息;(4) 利用化学与社会紧密相关的问题,如环境问题、能源问 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来设计相关的问题情景;(5 )利用化学史、化学家的故事或新闻轶事来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在学习"钠”《化学1(必修)》时,在学习“钠与水反 应”这一知识之前,教师可引用一则相关的新闻:“2001年7月6、 7、8日接连三天,广州市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先后有8个铁 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5个发生猛烈爆炸,另外3个被有关部 门成功打捞,在整个过程中,幸无人员伤亡。

      经广州市化工集团 的化学品专家们初步认定,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然后设疑:“为 何专家们认定铁桶内的金属是钠? ”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水雷”、“漂浮”和“猛烈爆炸”等关键词把握钠与水反应的实质再如, 在学习“原电池”《化学2(必修)》时,我先利用西红柿、铁片、 铜片组成的装置,用导线接到电流计上,演示了有趣的“水果电池”, 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同时设疑“这套由水果 组成的装置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呢?”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 实验,通过另外三组对比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将教材中的 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景,有助于学习者较顺利地将新学习内容同 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回忆与理解化学实验 达到对相关化学原理与知识的掌握与内化在进行导入性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有效联系,包括以下两方 面:第一,教师不能为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形式的活泼性,将一 些与本课内容不甚密切的现象或事实在课堂上呈现,这样就会造 成“生拉硬拽”的感觉第二,教师在设计引入方式时,一定要注 重对学生的分析,包括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怎 么让他们知道”等等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只有考虑到这两点,导入 性提问才能为学生创建学习新知识的思维台阶,激发原认知、分 解或铺垫新知识,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深究式提问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内容,学生 往往一时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深究性提问,提问时采用分解问 题的方法,把一些太大或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系列有梯度的小问 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 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的方法来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深 入的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例如,对“盐类水解的实质”《化学反应原理(选修)》这一重点内容的突破,最核心的就是拉长学生思维爬坡的过程,使得思维在更加复杂的 情绪中得到细腻的省察首先,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实验,用PH试纸 测定CHsCOONa、NH&l、 NaCl三种溶液的PH,学生对自己测出的 CHsCOONa居然显碱性?NH4C1居然显酸性,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原以为盐溶液都是显中性的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解决这个疑团, 情不自禁地想和同桌展开讨论,这时老师可以设计以下有梯度的 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1)溶液的酸碱性是由什么决 定的呢?与C(H+)和C(om的相对大小有何关系?(2) CHsCOONa溶液显碱性NH4C1溶液显酸性、NaCl显中性,说明其中的COD和C(OID的相对大小如何?(3) CHsCOONa、NH4Ck NaCl三种溶液分 别有哪些离子?写出各电离方程式。

      4)哪些离子可以相互结合,对 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通过围绕“盐类水解的实质”这个“总问 题”设计一些“子问题”铺垫,让学生层层探讨,各个突破,水到渠 成地掌握了 "CHsCOONa溶液显碱性,NH4CI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的原因,从而深入认识了盐类水解的本质4、总结性提问总结性提问是在了解全文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将零散 的情节内容设问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深入领会学习内容和重 点知识,把握实质获得规律性知识设问的方法和角度很多,例 如:(1)在复习课讲评中,复习完某一专题后,让学生归纳解答同一类型专题的方法和思路或自主建构某一知识网络;(2 )在实验课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得到什么结论;(3)在新课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如采用列图 表的方式,让学生把新知识与以前所学知识相比较,找出异同,总 结出规律,以更好地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完“电解池”《化学反应原理(选修)》这一课 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解的原理,认识了电 解池的功能,下面请同学们在总结本节知识以及回忆前面所学的 原电池知识的前提下,填写下面的表格,并注意比较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总结比较表装置类别电解池原电池举例电极名称电极反应能量变化反应是否自发进行并且选取1 — 2份学生填完的表格投影到大屏幕上,师生共同点评。

      通过这样的总结,可以加强学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知识点的理解, 让学生有一个知识的飞跃设计总结性提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 析、思考,总结所学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内化成知识体系网络,培养 学生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5、悬念性提问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情境,巧 设悬念,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 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悬念式提问可以在课尾结束时进行引入,主 要针对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教师根据所授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精心设计一种孕育着疑难问题而又引人入胜的悬念问题情境,因 势利导的指导学生去追根寻源,进行探索方法很多,例如:(1)我们介绍了某种物质的实验室制法或性质鉴别,若改变反应条件或选用其它的试剂,情况将会怎样变化呢?这是我们下 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请同学们课后去看书预习;(2 )我们学习了某种金属元素(如Na及其化合物的性质),Mg也是金属元素,它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Na相比,有何差异呢? “欲 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3)通过本次的实验,你能归纳出实验成功或实验失败的原因吗?如何改进这一实验等等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我就用以下悬念性问题做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醇的性质,下面这个物质 ◎"OH也属于醇吗?它的性质与醇有何异同呢?请同学们回去预习 下一节课的内容。

      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 心理状态,体验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是自然而然的,问题的解决是 必须的,从而自觉地预习下一段的教学内容,为下节课“酚”的学 习做好铺垫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合理设计问题,使提问成为促进课堂交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真正让课堂“动”起来,使学生“学”得来,那么,教学目标也就 达到了参考文献:[1]熊剑.创设化学问题情境的若干案例[J].中学化学教与 学,2007, (5): 31-33.⑵李宜勤•树立“八种意识”,优化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参 考,2010, (10): 9-11.[3] 石敬珠.对化学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策略的探讨[J].中学化学 参考,2011, (3):21-22.[4] 陈斌.试论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误区[J].中学化学参 考,2011, (4): 42-4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