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doc
8页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大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为依据,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基础,以“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为重点,以完善学生人格,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目的,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从整体上构建起具有大连地方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二、二、总总体目体目标标各区市县及经济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育人为本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德育领导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区市县及经济先导区、学校三级德育工作运行机制。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和主动服务于德育决策、实践的教科研队伍尊重教育规律和不同阶段学生的成长规律,创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道德形成规律的德育工作模式构建和完善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德育目标系列化、德育内容层次化、途径方法多样化、管理评价科学化、研究培训一体化、校本德育课程化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工作网络不断推进德育创新,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构建具有时代精神和大连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通过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教育和引导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道德素养、行为习惯,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基本原三、基本原则则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知行统一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进行心理、品德和思想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自觉地践行社会道德规范,2.坚持“三贴近”相结合的原则。
从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德育目标和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采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疏导方法、参与方法、讨论方法,坚持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细节,讲求实效,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坚持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相结合原则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主导、社区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教育合力,要做到教育活动在家庭和社区的跟进和延伸,形成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4.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5.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自律与他律相互补充和促进的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导和规范中小学生的思想与行为 6.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德育工作要在总结历史已形成的优秀教育文化传统和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开展体验德育、思辨德育、情境德育、实践德育等活动,创新德育形式;深入挖掘地方教育资源,丰富德育内容,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有时代特点和地区特色。
四、主要内容四、主要内容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教育规律和不同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围绕育人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分阶段安排德育内容,建设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活动课程,进行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传承大连地方德育特色,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教育: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以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信念和信心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良好品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2.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同国情教育,同热爱社会主义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结合起来。
要教育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鲜明的国家观念、高度的公民责任感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祖国、为国争光的献身精神3.中小学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的制度所有学校都要建立升、挂国旗和每周举行升国旗仪式的制度4.心理素养教育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的理念,探索行之有效的德育逻辑起点与方式,将心理素养教育与品德素养教育有机融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心理健康、生命、禁毒、安全、青春期等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5.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个人与社会相容的根本条件的理念,加强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集体主义、革命传统、优秀文化传统、法制、环境、感恩、诚信、廉洁、劳动、审美等教育,内化于心、外显于行,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6.要进一步建立起经常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制度,形成传统的教育活动,建立固定的教育阵地,规定出学生在不同年级必读的书籍、必唱的歌曲、必看的影视片等7.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着重对学生进行公德、责任、民主、法纪、生存、国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适应社会生活。
强化爱国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上加深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把个人理想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8.要坚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要用革命先烈和先进人物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感染学生,持续深入地开展学习雷锋等英雄人物的活动,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学生懂得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9.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中小学校一定要按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以能否做到规范的各项要求,对学生的操行进行评定,按实际表现写出评语研究改进“三好”学生的评选、奖励制度,纠正单纯按学科分数评定“三好”学生的作法五、五、实实施途径施途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要体现“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要求,把新课程的理念渗透在德育工作中,把学校课堂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把校园文化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把中小学德育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教学渗透德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系统地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寓道德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把教学提高到教育性水平2、校本课程德育根据学生成长的需求,有效发挥学校教师的优势,挖掘、整合区域内独有的德育资源,以校本德育课程为载体,育人课程化、课程校本化、校本特色化,精心设计、开展系列化德育主题实践活动,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3、主题教育活动以晨会、主题班团队会、校会、升国旗仪式、入队入团入党仪式、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活动为契机,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震撼学生心灵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逐步内化形成稳定的良好性格4、网络平台教育建设传播先进文化的校园网(网页、BBS 平台、 群、家校联系网等),开辟师生交流新渠道,搭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德育活动新平台,开展文明上网、健康生活的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网络法制、责任和安全意识5、社会实践教育以全面创建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和中学生义工、志愿者服务站为突破口,切实落实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将学生参加活动的倾向性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6、班级组织教育着力加强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建设,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注重士气管理和班旗、班徽、班歌、班风等班级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具有明确目标、高度凝聚力、健康舆论、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特征的班集体环境,开展以班集体为单位的有意义活动,发挥班集体在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作用7、学生自我管理德育应是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要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内在因素,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帮助学生确立自我教育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学生定期轮流担任班、团、队干部的制度,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8、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积极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城区和有条件的涉农地区中学都要建立心理咨询室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讲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将心理健康教育蕴含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9、团队活动教育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团队优势,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10、三方合一教育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育人体系,所有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建立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主动与社区密切合作,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携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1、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发挥文化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六、六、组织实组织实施施1、统一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各区市县及经济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把德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机构和人员专管,每年都有具体部署和检查,并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学校工作中的问题和实际困难从领导体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制度上,切实落实有关措施分解目标任务,采取有效方式,狠抓贯彻落实,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