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解读(高三总复习).pptx
40页1,古代诗歌:分类解读,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爱情闺怨诗、边塞征战诗等几种类型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一、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结构章法】写景——抒情【思想感情】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或归隐之心④借凄风苦雨,表达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或孤寂伤感⑤表达政治失意或对现实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常用技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 ①白描与工笔; 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 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情(反衬)空(空旷)山 新雨(雨过天晴) 晚秋 明(明朗)月 松 清(清澈)泉 石,清新 幽静,①山居点出地点,暝,日落;秋暝点出时间②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1、浣女归,渔舟下 2、王孙(隐居者)留(山中),随意(任凭) 自可留(可以、愿意留),【课内导引】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试题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反衬了对官场的厌恶,对隐居生活向往之情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创新思维97页) 田园乐(其六)(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首诗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结合全诗谈谈看法诗意】桃红(粉红的桃花)复含宿(昨夜的)雨,(雨后)柳绿,更带(笼罩在)朝烟(早上的烟雾)落花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还在酣眠)。
答案】诗中的景物描写绘形绘色,生动形象诗中描写了桃花含雨、绿柳笼烟、花落满地、黄莺啼鸣之景,透出“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二、送别怀人诗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爱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送别,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标志】诗歌中有“送”“别”“赠”“酬”结构章法】写景——叙别——抒情——希望【常见意象】“柳”“酒”“月”“水”“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思想感情】①别时的依依不舍与离别的悲伤;②别后的思念与离别的悲愁;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劝勉;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旷达乐观的心态;⑤表达胸中积愤,表明心志常用技法】(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4)虚实结合(想象)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课内导引】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试题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下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如何抒情的?请做赏析诗意】寒蝉(深秋的蝉)(鸣叫得)凄切,对(面对)长亭(时间)晚,骤雨初歇(停歇)都门帐饮(在京都城外设帐践行)无绪,(正在) 留恋时,兰舟(船上得人)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想到)去去,千里烟波(千里迢迢,一片烟波),暮霭(夜雾)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哪里能承受),冷落(萧瑟凄冷)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凄寒的)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如同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下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如何抒情的?请做赏析下片这三句运用虚写、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人想象自己今夜酒醒之后,应该在杨柳岸边,伴着凄寒的晓风和一轮残月,此景凄寒孤苦,抒发了诗人不忍离别,伤感孤寂之情。
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创新思维98页)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古典诗歌中的送别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表情达意方面的表达技巧诗意】柳絮飞时,(我)别洛阳,(经过千里跋涉),梅花发后(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三湘世情(世间的悲欢离合),已逐浮云散(消散);离恨(离别之情)随江水一样绵绵不绝答案】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 ①前两句作者以“柳絮”“梅花” 点明了季节的变化,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表现出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离合无常②后两句诗人写世情似乎追逐浮云散去,离恨也随延绵江水向东逝去表达离愁别绪,连绵不绝三、羁旅思乡诗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标志】诗歌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 “行”“思”“怨” “怀”“别”“忆”“客”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等节日名常用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结构章法】写景——忆人——抒情羁旅——景物——情感,【思想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常用技法】(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创新思维98页)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表明事件 、地点;暗示题材,日暮 雁 地寒 塞声(高、咽) 泾河(冻不流),原州城 荒凉凄冷之景,独上边城 君作贫官我为客(迁客),异乡 牵愁 独 离恨,【答案】① “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 ②“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 ③“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四、怀古咏史诗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标志】标题或诗歌中有“咏史”“怀古”“登…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结构章法】写景(临古地)——咏史(怀古人)——抒情【思想情感】借古讽今:朝代兴亡,昔盛今衰;统治者无能;忧国伤时怀古伤今:警示世人;告诫当政;世事沧桑,物是人非;古人功业流逝,时光不在怀古伤己:以古人自比,感慨个人遭遇;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年华已逝,功业无成崇敬古人:仰慕古人;学习古人常用技法】(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对比手法眼前衰败荒凉与过去繁华兴盛对比 (3)运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20,【课内导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⑴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⑵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⑶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⑷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⑸?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注】⑴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建都京口,曾在赤壁打败北方曹操⑵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⑶元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趁机大举南侵⑷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兵锋南下,五路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⑸廉颇:赵国名将,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使者回报:“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已老,遂不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孙仲谋,建都京口,打败北方曹操,借古讽今,寄奴(刘裕),元嘉(刘义隆),佛狸祠 (拓跋焘),敬仰英雄;讽刺南宋苟且偷安,英雄难觅,担忧无奈,领兵北伐,收复失地,借古伤今,敬仰英雄;今昔对比,英雄无人,担忧无奈,仓促北伐,兵败地失,借古伤今,告诫当权者不要仓促北伐,侵略者行宫前百姓迎神赛会,热闹非凡,告诫世人勿忘国耻,讽刺统治者无能,内心悲愤,借古伤今,廉颇,将军为国出力无望,自比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22,答案:①诗歌表达词人对英雄的敬仰,对无抗敌英雄的担忧无奈。
词的上片用孙权、刘裕两个史实表现了对英雄的敬仰,对无抗敌英雄的担忧无奈 ②讽刺南宋苟安和无能;告诫当权者不要仓促北伐,世人勿忘国耻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的史实告诫当权者不要仓促北伐,世人勿忘国耻 ③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用廉颇典故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应用体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创新思维第98页) 人月圆·甘露①怀古(元·徐再思)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远人②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注】①甘露寺在今江苏省江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后废②远人:远方来此游览的人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题材——咏史怀古诗 作者是元朝人,临古地(甘露寺)——后废——昔盛今衰,败垣(颓败城墙) 芳草(草木茂盛) 空(空寂)廊落叶 深(厚厚的)砌苍苔 夕阳西下 江水东去 木兰花在(开放),衰败荒凉之景,地点:江皋楼 时间:秋 远人南去,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花高洁,物是人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