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分子偶极矩的测定.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80945397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0.8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分子偶极矩的测定周韬 摘要:本实验通过测定物质的密度、折光率和介电常数,根据理论推导的公式, 计算出了乙酸乙酯的分子偶极矩 关键词:密度,折光率,介电常数,分子偶极矩引言王成瑞在“溶液中测定分子偶极矩的几种计算方程[1]”中对分子偶极矩实验 数据处理用到的方程进行了一遍推导,并用 Hedestrand 法和 Halverstadt-Kumler 法两种方法对□进行了求解但是,无论是上述文献的计算方法,还是很多其他文献上相同方法以及直接 用德拜公式讲解原理时都将分子偶极矩中总一项省略,致使很多实验者在数据 处理时出现难以理解的地方,甚至是计算结果与文献值存在几个数量级上的差 距本文主要在原理上进行了补充,并以实验数据和文献值的比较证明了原理的 正确性张见周在“偶极矩的测定及其应用[2]”中对折射法测定偶极矩的原理进行了 解释,并简单介绍 了分子偶极矩用于判断化学键的极性等方面的应用考虑到折射法对样品的消耗较多,而电桥法需要的样品则相对要少很多,并 且实验得到的结果依然较为准确,所以,本次实验使用电桥法测定介电常数 1 实验部分 原理偶极矩和极化度分子的表象为电中性,但是由于空间构型的不同,分子的正负中心有可能不重合,于是表现出极性来,极性的大小用偶极矩y来衡量式中q为正(负)电荷中心所带的电荷量,为正、负电荷间的距离。

      偶极矩的方 向规定从正指向负极性分子拥有偶极矩,在没有外电场的作用下时,由于分子热运动,偶极矩 指向各方向的机会均等,所以统计偶极矩等于0将分子置于外电场中时,分子 会沿外电场方向做定向的转动,同时,分子中的电子云相对分子骨架发生位移, 分子骨架本身也发生一定的变形,成为分子极化,可用摩尔极化度来衡量分子极 化程度因转向而极化成为摩尔转向极化度,由变形所致的为摩尔变形极化度, 包括电子极化和原子极化即p = p转向+ p变形=p转向+(P电子+ p原子)已知]'-旧与永久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即1 4 LI2P转卄耐二话式中Li为玻尔兹曼常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对于非极性分子,口 <|,即]1 •.勺-门,所以】’-卩丄- 恼了对于极性分子,分子的极化程度与外电场的频率有关在低频电场(v< lOiosi )下,摩尔极化度等于摩尔转向极化度与摩尔变形极化度之和;在中频电场 (V =1012〜1014S1 )下,电场交变周期小于偶极矩的松弛时间,分子转向运动跟 不上电场变化,]'..□-门,于是]■' - T-t [治丁;在高频电场(V > 1015S1 )下, 分子骨架变形运动也跟不上电场变化,所以r'-ivTo所以,如果分别在低频和 中频电场下测定分子的摩尔极化度,两者相减即可得到分子的摩尔转向极化度, 进一步可以求得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

      在实验中,一般不使用中频电场,所以用高频电场代替中频电场因为,分 子骨架变形引起的变形极化度只占变形极化度的 10%〜15%,所以,实验中,一 般将其忽略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将其考虑进去极化度和偶极矩的测定对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很小(可以忽略)的系统,摩尔极化度和介电常数£的 关系为—1 M 卩= .—+ 2 p式中\1为相对分子质量,I)为密度由于条件的限制,上式只适用于温度不太低的气相系统然而,测定气态介 电常数和密度在实验上很难做到于是,提出一种溶液法,将待测分子溶于非极 性分子溶剂中,测定不同浓度的溶液溶质的摩尔极化度进行外推至无限稀释,即 可认为此时没有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海德斯特兰利用稀溶液的近似公式卩=pH +阻)式中;、、分别为溶液的介电常数和密度;①、、分别代表溶剂的介电常数和密度;十为溶质所占摩尔分数…、|;为常数再加上溶液的加和性,推导出无限稀释时溶质的摩尔极化度厂式中:□、卩、分别代表溶剂的介电常数、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则代表 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因此,只要测定出纯溶剂以及不同浓度的溶液的介电常数和密度,就可以计 算得到溶质分子的摩尔极化度根据光的电磁理论,在同一高频率电场下,图名物质的介电常数:•和折射率门 之间的关系为8 = II2在高频电场下,用摩尔折射度来表示极化度,即测定不同浓度溶液的摩尔折射度R,外推值无限稀释得到溶质的摩尔折射度公式6niMn j' - 1 - |R——__ +( — ) _-V—c (nv 4 2)"pi ni 2 卩i式中"为溶剂的摩尔折射率;Y为常数,可以由下式求出式中门为溶液的摩尔折射率。

      综上卩叫向=P・P变形=P低频-P中(高〉频=卩冬R罗59cokbpr9£okbTPw =i密度的测定密度用密度瓶法进行测定即,分别准确测定密度瓶装满溶液后的质量,密 度瓶的体积由已知密度的水进行标定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几种物质用一个密度 瓶,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先进性易挥发的溶液质量测定,最后进行水的测定 介电常数的测定介电常数是通过测定电容进而计算得到按定义式中(I为电容器两极板间处于真空的电容量;「为充以电介质%时的电热容量在测定小电容时,整个测试系统还有分布电容(I的存在所以物质的实测电 容为物质真实电容与分布电容之和,即C\ iu = J、+ C:i在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用电介质为空气时的真实电容代替「,即c\—起 c(;匚空,L' - <\i G ,1' - CdC空 C空 C空.1IJ - C -根据上式,用已知介电常数的标准物质来标定<■„即根据①、②两式,可以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待测物质的介电常数实验中 用到的标准物质为环己烷,其介电常数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 = 2.052 - 1.55 > 10 ' \实验方法主要仪器及药品仪器:THX-05低温恒温循环器1套,PCM-1A型介电常数测量仪1台,WAY-2S 数字阿贝折射仪 1 台,密度瓶 1 只, 50mL 容量瓶 5 只, 5mL 刻度移液管 1 支, 滴管若干。

      试剂:环己烷(AR),乙酸乙酯(AR),去离子水实验方法① 配制不同浓度溶液称量法配制摩尔分数心为、、、、的溶液各50mL在配制过 程中,根据其体积所占的摩尔分数进行量取,并对质量进行准确称量(差值法 , 称取空瓶、装乙酸乙酯以及总溶液的质量)体积量取公式为' ' " X2M;/p2 + (1 - X2)Ml/p|式中,\卜、V分别为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密度,\1|、卩1分别为溶液的相对分 子质量和密度② 测折射率在将阿贝折光仪的温度稳定在25土C时,测定纯环己烷和不同浓 度溶液的折射率,每组平行测定三次③ 测密度用密度瓶法测定水、环己烷和五个溶液的密度每次称量之后,将密 度瓶吹干,通过称量空瓶质量的方法鉴定是否吹干④ 测定介电常数连接电容池和电容测定仪,开启电源,预热10mi n测定空气 的电容CM",在测定标准物环己烷的电容C •;“!将样品池吹干后,再次测定空 气的电容以检查是否将环己烷吹干以及判定仪器的稳定性⑤ 按照步骤④,测定五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电容匚■'为了检查是否将前一种物质 吹干,每次都要对空气的电容进行测定每组平行测定三次2 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格 1 进行校正之后物质各参数准确值室温:25C 压力:10388 kpa 空气介电常数:物质(乙酸乙酯摩尔分数) 密度介电常数折光率环己烷(0)童度R/mlLD.S50.7^50775 . . .D OXS 0 1 Q15 DI 0.25 0.3 0.35¥・QOB4*OM51i

      于是有P = P? = 9.51985 x 10' mol卩=()L':k:'1(1 ? 6.2410 x ]0-30C.m = I.ETD■、考虑到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高频代替中频的方法,而实际上,】'斥了占]'亠旺的5%-15%,将这部分影响考虑进去,那么ll的取值应该是在[之间从CRC上查 得乙酸乙酯在25°C时的分子偶极矩等于,所以,实验值与文献值的相对误差 为%%因为实验值密度的测定等方面会引起误差,所以,此实验值可以说较为 准确另外,—项中,由于两个式子的后半部分基本相同,所以对数据重新 进行了一遍计算,用以考察该部分是否可以在计算中进行忽略在忽略该部分之 后(同时忽略卩总子的影响),得到= 1.S7,与不忽略时的结果在有效数字之内是 一致的,说明,在计算中,该部分确实可以进行忽略计算3 结论溶液配制中的问题本次试验中,在进行称量法配制一定摩尔分数的乙酸乙酯溶液时,采用的是 量取定量体积,然后进行准确称量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直接称取质量的多进 行了体积的量取步骤但是,由于实验所使用的试剂(乙酸乙酯和环己烷,都具 有较大的挥发性,由于质量要在一定范围,在直接进行称量配置时后面都需要缓 慢滴加,容易导致质量称取不准确。

      相反,提及量取的方法,尽管步骤繁琐,但 是由于体积量取后直接移入容量瓶立即进行称量,试剂挥发量相对来说比较少, 所以质量称取更加精准密度测定的误差实验采用密度瓶法进行密度测定,密度瓶的体积用水进行精准的标定但是, 由于实验试剂的挥发性远大于水的挥发性,密度瓶上方为毛细管口,在样品移入 之后很快挥发,导致质量的波动比较大,较难准确称量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在移入试剂之后,立即用手(戴橡胶手套,封住管口,将溢出的液体擦干,放入 电子电平,手放开之后,迅速进行质量的读取其它误差其他步骤在仪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平行测定实验的重现性都比较好,这些 的误差主要是仪器引起的系统误差参考文献[1] 王成瑞, 溶液中测定分子偶极矩的几种计算方程.化学通报.1981 年自然科学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