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40讲考点2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图像及分析.docx
3页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图像及分析1.滴定曲线中的微粒浓度关系及分析(1)巧抓关键“五点”,突破中和滴定曲线中粒子浓度关系[微点归纳] 解答水溶液中图像题的解题流程(2)应用示例及分析以室温时用0.1 mol·L-1 NaOH溶液滴定0.1 mol·L-1 HA溶液为例,总结如何抓住滴定曲线的5个关键点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关键点离子浓度关系反应起始点(与pH轴的交点)起始点为HA的单一溶液,0.1 mol·L-1 HA溶液pH>1说明HA是弱酸,c(HA)>c(H+)>c(A-)>c(OH-)反应一半点(点①)两者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aA和HA混合液,此时溶液pH<7,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c(A-)>c(Na+)>c(HA)>c(H+)>c(OH-)中性点(点②)此时溶液pH=7,溶液显中性,酸没有完全被中和,c(Na+)=c(A-)>c(HA)>c(H+)=c(OH-)恰好完全反应点(点③)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A,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c(Na+)>c(A-)>c(OH-)>c(HA)>c(H+)过量点(点④)此时,NaOH溶液过量,得到NaA与NaOH等物质的量的混合液,溶液显碱性,c(Na+)>c(OH-)>c(A-)>c(H+)2.分布分数图像中微粒浓度关系及分析分布分数图像是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一种变式,常以pH、分布分数(δ)为横、纵坐标,结合滴定实验数据绘制出关系曲线,这里分布分数(δ)代表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
一元弱酸和二元弱酸的分布分数图像及分析如下:酸一元弱酸(以CH3COOH为例)二元弱酸(以草酸H2C2O4为例)图像注:pKa为电离常数的负对数曲线含义δ0为CH3COOH分布分数,δ1为CH3COO-分布分数δ0为H2C2O4分布分数、δ1为HC2O分布分数、δ2为C2O分布分数3.对数图像中的微粒浓度关系及分析(1)利用某种微粒浓度(或两种微粒浓度的比值)的对数(或负对数)与溶液的pH为坐标,建立滴定过程中的对数关系图像,电解质溶液中四种常考对数关系及分析如下表:类型含义变化规律pH=-lg c(H+)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pH越大,c(H+)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pC=-lg c(C)微粒C浓度的常用对数负值pC越大,c(C)越小lg 生成物与反应物微粒浓度比的常用对数lg 越大,H2X生成HX-进行的程度越大lg 稀释后与稀释前体积比的常用对数lg 越大,稀释程度越大(2)分析对数图像的两把“秘钥”①对数运算法则:lg ab=lg a+lg b;lg =lg a-lg b;lg 1=0②选取关键点:lg =0的点对应溶液中c(A)=c(B);lg c(A)=0的点对应溶液中c(A)=1 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