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伦古湖鱼类.docx
7页福海县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介绍福海县境内的乌伦古湖总面积1035平方公里,是我国内陆流域十大淡水湖泊之一, 是北疆最大的天然渔业基地有“准噶尔明珠”的美誉,湖内鱼类品系独特而丰富,现有鱼类 20余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池沼公鱼、白斑狗鱼、东方欧鳊、额河银鲫、贝加尔雅罗鱼、丁鱼 岁、河鲈、鲢、鳙、鲤、草、江鳕等,福海野鱼质优价高,声名远播主要经济鱼类简介:(附:图片)一、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地方名:狗鱼、乔尔坦该鱼体修长,稍侧扁,呈圆筒状头长,约占体长的1/3吻长,扁平,似鸭嘴状口裂大, 下颌突出,上颌骨后端约至眼前缘之下方前颌骨、下颌骨、犁骨与腭骨上均有尖牙,腭骨牙6 纵行舌游离,前端平截或略凹,中央有一窄带状牙群眼侧上位,眼间隔宽而微凹鳃孔大, 侧位鳃盖膜分离,不连于峡部体被小圆鳞,峡部和鳃盖上部亦披有鳞片侧线位于 中部,侧线鳞排列多有错行,侧线孔位于鳞后缘,呈缺刻状背鳍1个,后位,背鳍基后端与臀 鳍基后端相对,第2枚分枝鳍条最长胸鳍小,侧低位腹鳍腹位尾鳍叉形背部黄褐色,有 黑色细纵纹;体侧黄绿色,布有许多白斑;腹部白色各鳍为灰白色或为淡黄色,背鳍、臀鳍和 尾鳍布有黑斑。
该鱼为乌伦古湖土著名优鱼类,肉食性,年产量600-800吨,占据全疆同类产品 80%以上份额,质优价高,为大型宾馆酒店高档水产品二、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地方名:鳊鱼、鳊花该鱼体侧扁,头后背部隆起,体较高呈卵圆形,头小,口前位,口裂稍斜呈马蹄形眼中等 大,侧上位鳃盖膜于,峡部相连咽齿侧扁有缺刻鳞中等大,圆鳞,腹鳍基部有一腋鳞侧 线完全,略侧下位胸部到腹鳍部较平坦,腹鳍到臀鳍有腹棱背鳍高,第1枚分枝鳍条最长, 背鳍起点稍后于腹鳍基部胸鳍末端达到腹鳍基部臀鳍起点位于背鳍基末端的下方,臀鳍前3 枚鳍条较突出尾鳍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背呈青灰色,腹部银白色鳍条暗黑,特别是末端 呈深灰色原产黑海及咸海水系,我国仅新疆伊犁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出产,是重要经济鱼类, 已向众多水域移植现为福海县仅次于池沼公鱼的经济鱼类,耐寒耐盐碱,年产量上千吨三、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 pallas)池沼公鱼是1991年移入乌伦古湖的鮭形目胡瓜鱼科小型肉食型鱼类,现年产千吨以上,是 乌伦古湖产量最大的经济鱼类体长,稍侧扁头大小适中吻尖,口端上位,口裂斜,上颌后 缘伸到眼下缘的稍后下方。
眼较大,鳃盖骨片薄而柔韧,鳃盖膜不于峡部相连齿骨和舌骨均有 细齿最大体高位于背鳍前端最高位,背鳍与腹鳍相对,位于体中部,背鳍第1-2分枝鳍条最高 脂鳍与臀鳍相对,臀鳍基部较长,臀鳍第1-5分枝鳍条超过后基部尾鳍深叉形体被椭圆形的 圆鳞侧线鳞不完全背部为褐色,体侧为银白色,体侧中部有一条银灰色条带背鳍,尾鳍带 有黑色斑点;腹鳍,胸鳍,臀鳍均为白色鳞片边缘有暗色小点池沼公鱼粗蛋白含量与一般淡 水鱼相当,但脂肪含量显著为高,故其营养丰富所含的18种氨基酸中包含人体必需的8种, 属于鲜味型的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显著高于一般淡水鱼类,故其味道鲜美,加之该鱼整体可食, 便于加工,畅销国内外四、河鲈(Perea fluviatilis)地方名:五道黑体较扁,背略隆起,长椭圆形,尾柄较细口位前,稍斜,下颌略较上颌突出 上颌骨后端达眼下缘下方上、下颌及犁骨有绒毛状细齿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距 较平坦鼻孔2对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主鳃盖骨后缘有1棘鳃膜分离,于峡部不相连 鳞小,为栉鳞,头颊部也有小鳞侧线完全,侧上方,略向上拱起两背鳍略分离,第1背鳍全 为硬刺,其中第4硬刺最长,第1背鳍起点于胸鳍基部相对;第2背鳍的第1和第2鳍条最长。
臀鳍起点于第2背鳍起点之后胸鳍侧位较高腹鳍胸位尾鳍分叉较深体背侧为草绿色或淡 黄褐色体侧有7-9条黑色纵带,腹部白色第1背鳍后部有一大黑斑;第2背鳍、臀鳍和尾鳍 为桔黄色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等水系,是新疆重要经济鱼类,近年来,产量 有所下降,该鱼极具观赏价值和垂钓价值五、贝加尔雅罗鱼(Leuciscusleuciscusbaicalensis地方名:小白鱼、小白条小白鱼是乌伦古湖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大多2-3龄性成熟,杂食性,冰下亦可摄食,最 大个体可达190克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口端位,口裂小而向下微斜,上颌略较下颌 突出,口角后缘不及眼前缘下方鼻孔1对,较小,中间有一隔膜突出眼中等大,位于头侧上 方两眼间略隆起鳃盖膜于峡部相连鳃耙短小,排列稀疏咽骨弧状,咽齿侧扁,齿端呈小 钩状体被圆鳞,鳞中等大侧线完全背鳍起点稍后于腹鳍起点,起点几乎在鱼体正中部臀 鳍后缘微凹,呈弧形,起点稍后于背鳍最后分支鳍条的基部胸鳍胸位,起点稍后于鳃盖膜后缘, 末端后延不达腹鳍起点腹鳍腹位,腹鳍基具腋鳞尾鳍深叉形,上下叶端尖近年来由于乌伦 古河出现季节性断流,该鱼产卵场所丧失,年产量由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的1000余吨下降到现在 在餐桌上已难见其踪影。
六、丁鱼岁(Tinca tinca)地方名:黑鱼体略高,较侧扁而厚头短,头背部较平坦口小,口前位,上下颌略相等口裂稍斜、短, 仅达到前鼻孔的下方或略前口角须一对,较短眼中等大,侧上位鳃盖膜于峡部相连鳃弧 3个鳃耙短,侧扁咽齿侧扁,末端呈钩状体被小圆鳞,排列紧密,侧线完全,侧中位,前 端稍高背鳍短,起点后于腹鳍起点胸鳍侧位,末端不达到腹鳍起点腹鳍起点位于体中部, 雌雄之间有差异,雄鱼的腹鳍不分枝鳍条较粗大,雌鱼的不分枝鳍条较小尾鳍微凹体背为青 黑色,体侧为黄褐色,腹部色淡各鳍大部为灰黑色该鱼为本湖独有土著名特优鱼类,年产数 十吨,极具观赏性和可食性,人工养殖技术也已成熟七、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地方名:牙鱼、十道黑体长,略侧扁,呈长纺锤形头小,头背部较平眼较大,侧上位口端位,稍斜, 上颌骨超过眼后缘上下颌骨、犁骨与腭骨分布绒毛状细齿,上下颌后端和腭骨有犬牙鳃孔大, 侧位鳃盖膜不于峡部相连鳃耙退化,呈块状,顶端有细刺,鳃弧数为7体被栉鳞侧线完 全,侧上位背鳞两个,分离,第1背鳍上缘圆形,第3与第6鳍条最长臀鳍起点稍后于第2 背鳍起点胸鳍椭圆形,侧下位腹鳍胸位尾鳍浅叉形。
背、体部灰绿色,体侧有12-19条深 褐色横斑腹部灰白色背鳍呈浅黄色,有黑色小纵斑尾鳍有小暗斑我国仅产于额尔齐斯河、 伊犁河水系,是极具经济价值、推广价值的鱼类目前人工繁育技术在福海县已很成熟,每年均 有大量原种鱼苗推广八、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地方名:花鲢、大头鲢子该鱼是和鲢一起移入乌伦古湖的,主以浮游动物为食,生长快,个体大,最大可达30公斤, 是“四大家鱼”之一,现在乌伦古湖生长良好,很受市场欢迎体侧扁,较高头大,约占体长 的1/3吻钝,阔而圆口端位,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稍突出,上唇中间增厚眼小,位于头前 侧偏下,眼间距宽阔下咽齿平扁,表面光滑鳃耙数目很多,排列极为致密,但不愈合有鳃 上器鳞小,侧线完全,前段弯向腹侧,后伸延至尾柄正中背鳍短小尾鳍深叉状雄鱼的胸 鳍条上有较锋利的脊棱,雌鱼无此性状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微黑,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 部银白色各鳍灰白色,上有许多黑色小斑点该鱼在乌伦古湖捕捞个体大都为十公斤以上,市 场需求量大,年产数百吨■九、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地方名:鲢鱼、白鲢该鱼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生长迅速,在水上层主以浮游植物为食,属节能型鱼 类,体重可达15公斤以上。
体侧扁,稍高,腹部狭窄吻短,钝圆口较宽,端位眼下位,眼间距较宽有鳃上器鳃耙彼此连合呈多孔的膜质片下咽齿阔而平扁,呈杓 状鳞小,侧线完全,前段弯向腹侧,后延至尾柄正中背鳍较短,无硬刺臀鳍起点在背鳍基 部后下方胸鳍长,达腹鳍起点,雄鱼胸鳍下面有明显的角质突起,以此区别雌雄性别尾鳍深 叉状体色银白,背部略暗偶鳍呈灰白色,背鳍及尾鳍边缘黑色该鱼在乌伦古湖主要为人工 增殖鱼类个体大,年产量上百吨十、湖拟鲤(Rutilus rutilus lacustris)地方名:小红眼体侧扁,较高,呈纺锤形头短小,呈三角形背部在背鳍前隆起口端位,较小, 口裂小而向下微斜,上下颌约等长鼻孔小,位于眼晴前上方处眼中等大,位于头侧中位,两 眼间稍隆起鳃膜于峡部相连鳃耙短小,排列稀疏咽骨弧状,咽齿细长,侧扁,末端略为钩 状体被圆鳞,鳞中等大侧线完全胸部平坦,略为弧状背鳍起点位于腹鳍基部之后,起点 几乎在鱼体正中部,鳍条较高,和头长基本等长胸鳍胸位,鳍条短,其长约为胸腹鳍基距的 1/3腹鳍腹位,腹鳍基部具有腋鳞臀鳍较小,后缘较凹尾鳍叉形分布于额尔齐斯河与乌 伦古水系后移入其他水域,喜栖息于静水中,不大集群,冬季停食该鱼为乌伦古湖主要土著 经济鱼类之一,年产量数百吨。
十一、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地方名:鲤鱼为中下层淡水鱼类,杂食性文革”期间移入乌伦古湖,个体可达10公斤以上体长, 纺锤形,侧扁头中等大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口亚下位,呈马蹄形颌须2对,后颌须长为 前颌须的1.90倍眼小,侧上位,眼间隔宽而微凹鳃盖膜于峡部相连鳃耙粗短咽骨弧状, 咽齿顶端平截,呈臼形鳞大,圆鳞,排列整齐,侧线侧中位,近似直线形背鳍基长,起点稍 前于腹鳍起点背鳍和臀鳍第3枚不分枝鳍条为硬刺,其后缘有锯齿胸鳍侧位而低,末端圆形, 后廷不达腹鳍尾鳍叉形乌伦古湖所产鲤鱼,个体数公斤至十余公斤不等,因为天然野生,质 优价高,年产量上百吨十二、江鳕(Lota lota Linnaeus)地方名:鲇鱼体圆长形,后部侧扁头稍扁平眼小;眼间隔较宽口裂不超过眼前缘上颌齿带 2行,下颌齿带1行;上颌稍长于下颌;颏部正中具颏须1枚两鼻孔分离,前鼻管突出鳃膜 分离,不于峡部相连前背鳍基短,后背鳍基长与尾鳍基相接或稍分离背吻距大于背尾距腹 鳍喉位,第2根鳍条最长胸鳍扇形臀鳍基起点稍后于背鳍,后端与尾鳍相接或稍分离尾鳍 圆形体被小圆鳞,埋于皮下,侧线完全背部及体侧上部灰褐色,腹部白色,体侧与鳍条上均 具不规则的白色斑块,体色随水域不同略有差异。
该鱼为冷水性底层凶猛鱼类我国分布于额尔 齐斯河及东北黑龙江,鸭绿江等水系该鱼为产量较小,但个体大、肉质好,极具开发潜力十三、银鲫(Carasssius auratus gibelio)地方名:鲫鱼体侧扁,纺锤形,头较小,体高明显大于头长口端位,弧形,口裂小,口裂宽大于口裂 长,口裂后缘不达眼前缘外鳃耙长而密,内鳃耙较短鳃盖膜于峡部相连下咽齿柱状 尾柄长稍小于尾柄高背鳍基起点稍前于腹鳍基起点,第3根硬刺最长,后缘锯齿状;胸鳍低, 胸位,扇形,后缘不达腹鳍腹鳍腹位臀鳍小,硬刺后缘亦为锯齿状尾鳍叉形,上叶略长于 下叶体被圆鳞,侧线完全现为福海县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大小水域均有分布,年产量数百吨十四、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草鱼也是人工移入乌伦古湖的“四大家鱼”之一,主食水草,食量大体长,前部呈圆筒形, 尾部稍扁头较大,头背部宽平口端位,裂斜吻短而圆钝眼较小,侧位鳃膜于峡部相连 鳃耙短小,排列稀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