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设备的蒸汽耗量(1).pdf
13页2.14.1第2章 蒸汽工程和传热工厂设备的蒸汽耗量 章节2.14蒸汽和冷凝水系统手册1392.14.2第2章 蒸汽工程和传热工厂设备的蒸汽耗量 章节2.14蒸汽和冷凝水系统手册图2.14.1 典型的空气加热机组蒸汽空气冷凝水冷凝水空气加热机组因此,额定功率为44KW的加热单元,当供给蒸汽压力为3.5 bar g (hfg = 2 210 kJ/kg)时,冷凝水量为:公式2.8.1公式2.12.3工厂设备的蒸汽耗量本节所讨论的设备部分在前面的章节已经提到过,但是参数有些改变,同时还讨论一些其它设备的蒸汽耗量加热器大多数加热单元和空气加热机组的制造商用kW来表示其设备的输出功率这样可以用设备功率除以蒸汽蒸发焓来算出消耗的蒸汽量,计算结果乘以3600得到的每小时的蒸汽耗量kg/h如果制造商的数据未知,但可以获得以下的数据:空气体积流量;温升;蒸汽压力这样,冷凝水量可以用公式2.12.3计算出来:3 600 VT c= g hhp s fgmk(ms) = (ms) = 0.02 kg/s(ms) = 75 kg/h442120式中:ms = 冷凝水量 (kg/h);V = 空气体积流量 (m3/h);∆T = 温升 (℃);cp = 常压下的空气比热容 (kJ/(m3·℃));hfg = 工作压力下的蒸汽蒸发焓 (kJ/kg)。
注意: 乘以系数3600得到的每小时的冷凝水量kg/h蒸汽流量(ms) = kg/s负荷 工作压力下的hfg1402.14.3第2章 蒸汽工程和传热工厂设备的蒸汽耗量 章节2.14蒸汽和冷凝水系统手册如无更多正式的数据,可以采用以下一些近似值:空气密度 ≈ 1.3 kg/m空气的比热 cp (体积流量) ≈ 1.3 kJ/m空气比热 cp (质量流量) ≈ 1.0 kJ/kg例2.14.1一台空气加热器设计用于将空气温度从-5℃加热到30℃,风道尺寸为2m×2m,其中空气流速为3m/s,空气加热器组的蒸汽压力为3 bar g,空气比热容取1.3 kJ/(m3·℃)计算蒸汽冷凝量空气体积流率 V = 速度×面积V = 3 m/s×2m×2mV = 12 m3/s温升∆T = 30-(-5)∆T = 35℃cp = 1.3 kJ/m3℃3 bar g下的hfg = 2133 kJ/kgms = 3600×12m3/s×35℃×1.3kJ/(m3·℃)2133 kJ/kgms = 2073 kg/h非储存式换热器与空气加热器相同,非储存式换热器的制造商同样也提供了他们设备的功率,蒸汽耗量也可以用功率除以蒸汽的蒸发焓来算出,算出的结果是kg/s(见公式2.81),但是,通常非储存式换热器的热功率要远大于实际的需要,这是因为:最初的建筑物热负荷计算中采用了过多过分谨慎的安全系数。
非储存式换热器本身选择的是标准的型号,因此选择的换热器计算负荷要大一档换热器制造商在设计换热器时已经包含了一定的安全系数任何一点的回水温度、出水温度和泵的功率已知的情况下,实际的负荷就可以估算出需要指出的是排放侧的压力会影响泵的输出量,因此,流量不一定是恒定的例 2.14.24 l/s 的低温热水 (出水/回水温度 = 82 / 71℃) 在加热系统中循环 计算输出热量:输出热量 = 水流量 x 水的比热容 x 温度变化输出热量 = 4 l/s x 4.19 kJ/(kg·℃) x (82 - 71℃)输出热量 = 184 kW图2.14.2 典型非储存式换热器安装图蒸汽回水冷凝水冷凝水换热器流出1412.14.4第2章 蒸汽工程和传热工厂设备的蒸汽耗量 章节2.14蒸汽和冷凝水系统手册计算非储存式换热器的热负荷的另一个方法是计算被加热的建筑物通过以下的数据可以计算出热负荷:新风次数通过墙、窗户和屋顶的换热量典型的出水、回水温度为:低温热水系统(LTHW) 82℃和 71℃ (∆T = 11℃)中温热水系统(MTHW) 94℃和 72℃ (∆T = 22℃)高温热水系统(HTHW) 的数据变化很大,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单独考虑。
例 2.14.3流入换热器的蒸汽流量为227 kg/h,室外温度为7℃,室内温度为18℃但是,一个比较更合理的估算方法是根据该建筑物的体积,取热负荷为30 W/m3,这就可以计算出当室内温度为20℃而室外温度为-1℃时,换热器的运行负荷如果室外温度降为-1℃,室内温度为19℃,计算近似的蒸汽流量这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进行计算:初始状态的温度差 = 18 - 7 = 11℃设计工况下的温度差 = 19 - (-1) = 20℃设计工况下的近似蒸汽流率 = 20 ×22711设计工况下的近似蒸汽流率 = 413 kg/h热水储存式换热器热水储存式换热器通常是要在规定时间内将其整个容积内液体从冷态加热到设定温度图2.14.3 典型的热水储存式换热器在英国使用的典型数据为:冷水温度10℃热水温度60℃加热时间 (也称为恢复时间) = 1h被加热的水的质量由容器的体积决定 (水的密度 ρ = 1 000 kg/m3,比热容 (cp) = 4.19 kJ/(kg·℃))例 2.14.4一台储存式换热器包括一个圆柱型容器,直径为1.5m,高2m,容积内水需要在1h内加热到60℃进水温度为10℃,蒸汽压力为7 bar g。
1422.14.5第2章 蒸汽工程和传热工厂设备的蒸汽耗量 章节2.14蒸汽和冷凝水系统手册烘干滚筒烘干滚筒根据布置及应用区别很大,因此,蒸汽耗量差别也很大根据尺寸、蒸汽压力和运行速度的不同,烘干滚筒可以在机器框架边疏水,如纺织品的干燥机;也可以通过像高速造纸机械那样利用吹通系统疏水相反的,膜式干燥机和低速的造纸机械通常在每台烘筒上配备蒸汽疏水阀来疏水这些制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干燥棉线烘筒的负荷较小且稳定,造纸机械或膜式干燥机的负荷大,因此需求也不相同容器的体积 = π×D2 ×高 = π×D2 ×2 = 3.53m34 4水的质量 = 3.53m3×1000 kg/m3 = 3530 kg温升 = 60-10 = 50℃所需能量 = 3530 kg×4.19 kJ/(kg·℃)×50℃ = 739535 kJ/h1h7 bar g压力下的蒸发焓 = 2048 kJ/kg所需蒸汽流量 = 739535 kg/g2048 kJ/kg所需蒸汽流量 = 361 kg/h图2.14.4 烘干筒正因为如此,精确的数据需要通过测量才能获得但是,在一定条件下,还是有一些公式可以用来计算蒸汽耗量。
在纺织品的烘干滚筒机械中,根据烘筒的数量,并测量各个烘筒的周长和宽度就可以得到总的加热面积同时还要加上每个烘筒的两个端面面积,并且每台烘筒要加0.75 m2额外面积用以涵盖框回架和蒸汽轴头等区域,但是如果每个滚筒有单独的疏水器则不需要增加此面积这些机械静止时的辐射散热损失的蒸汽耗量(kg/h)可以由总面积乘以系数2.44运行负荷则乘以系数8.3(在英制单位中,面积单位为平方英尺,相应的系数分别为0.5和1.7)这些数据是根据机器每分钟干燥产品的速度为64到73米的基础上得到的,(英制单位为每分钟70到80码)如果考虑一些余量,则可用于计算机器工作在不同条件下时的蒸汽耗量如果产品中需要去除的水分的量已知,蒸汽耗量可以用2.14.1的经验公式计算,假定湿的和干的材料重量已知 公式2.14.11.5W - W 2550 x 1.26 W T - T=h( )wdd21fgsm[ ][ ]计算蒸汽流量:1432.14.6第2章 蒸汽工程和传热工厂设备的蒸汽耗量 章节2.14蒸汽和冷凝水系统手册压烫机压烫机,像烘干滚筒一样,形状、尺寸和工作压力差别很大,可应用于多种用途,如塑料粉末的浇程。
很显然,要想准确计算出蒸汽负荷是很困难的,唯一的方法是通过测量得到可信的结果这种设备可以“打开”,此时对环境辐射散热;或者“关闭”,此时两个加热表面之间被产品隔离开尽管一些热量被产品吸收了,以及在开关过程中会有一些波动设备在工作和停用时的蒸汽消耗量基本上是一样的模、预碾压、制造汽车轮胎(图2.14.4)以及制造胶合板等制程中,这些制程中通常还包括有冷却过图2.14.5 轮胎压机式中:ms = 蒸汽质量流量 (kg/h);Ww = 湿物料的产量 (kg/h);Wd = 干物料的产量 (kg/h);T2 = 物料离开机器的温度 (℃);T1 = 物料进入机器的温度 (℃);hfg = 烘筒中蒸汽的蒸发焓 (kJ/kg)以上公式中的系数根据经验取以下常数:1.5 = 烘筒干燥机根据的系数;2550 = 平均水焓+蒸发掉水分的蒸发焓;1.26 = 物料的平均比热容烘干滚筒的启动负荷很大,这是因为蒸汽空间的体积很大,需要加热的金属质量很大,所以选择疏水阀时应根据3倍的运行负荷来选型需要提醒的是,空气的存在会造成很大的麻烦,如延长暖机时间并造成表面温度不均匀,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排除烘筒中的空气1442.14.7第2章 蒸汽工程和传热工厂设备的蒸汽耗量 章节2.14蒸汽和冷凝水系统手册式中:Q = 单位时间传热量 (W);U = 总的传热系数 (W/(m2·K)或W/(m2·℃));A = 传热面积 (m2);∆T = 蒸汽和产品之间的温度差 (K或℃)。
此中的U值可以用图2.9.1中的数据,这些数据用于大的平板压烫机时结果比较合理,但是用于小的结构复杂的设备就不够精确,这主要因为很难估算其表面面积这种设备的特点是蒸汽空间很小,冷态加热的时候蒸汽负荷很大为了适应这种工况和负荷波动,蒸汽疏水阀必须按照2倍的运行负荷来选型可以使用先导式直接作用式减压阀来提供稳定的蒸汽压力,保证换热面温度稳定并均匀减压阀按照设计的蒸汽负荷选型即可蒸汽耗量可以用传热基本公式2.5.3来计算:公式2.5.3Q = UA∆T 伴热管线输送黏性流体的管线常常需要用蒸汽伴热来提高温度这常常需要布置一些小口径的蒸汽管线伴随着产品管线,产品管线和伴热管线都被包覆在保温层内理论上,很难计算伴热管线的蒸汽耗量,因为这取决于:两个管线的接触程度以及是否使用了导热胶;产品的温度;伴热管线的长度、温度和压降;环境温度;风速;覆盖层的辐射率图2.14.6 蒸汽伴热管线图2.14.7 夹套伴热管线图2.14.8 取样点伴热1452.14.8第2章 蒸汽工程和传热工厂设备的蒸汽耗量 章节2.14蒸汽和冷凝水系统手册实践中,可以假定伴热管线的输入热量就等于产品管线本身的辐射散热量。
在此基础上,伴热管线的蒸汽耗量就可以根据产品管线上的辐射散热量计算得出表2.14.1给出了保温层厚度为50mm或100mm的管道的散热损失表2.14.1 风速为10m/s (36 km/h)的环境下保温的管道的散热损失(W/m)管道 保温层 产品和环境之间的温差 (℃)直径 厚度 25 75 100 125 150 175 200 (mm) (mm) 100 50 14 43 58 71 86 100 115100 9 26 36 45 54 62 71 150 50 20 59 77 97 116 136 155100 12 35 46 58 69 81 92200 50 24 72 97 120 144 168 192100 14 41 55 70 84 98 112 250 50 29 87 116 145 174 202 231100 16 49 66 82 99 115 131300 50 33 101 135 168 201 235 268100 18 56 75 94 113 131 151400 50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