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古诗教学设计(多篇).docx

71页
  • 卖家[上传人]:zh****66
  • 文档编号:327507742
  • 上传时间:2022-07-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1.65KB
  • / 7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文古诗教学设计(多篇)推荐第1篇: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古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理念: 小学语文复习是以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我充分利用六年级下册的古诗教材,并通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使学生习有所得,自觉养成自读自悟古诗,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技能和方法水平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抵触心理,改变沉闷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设计过程中还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知诗人、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目标: 1.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重温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3.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重温六年级下册所学过的古诗2.回顾以前所积累的古诗,并加以整理,编成目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漫步古诗园) 二、交流方法,灵活积累 1.过渡: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不计其数,犹如一个繁花似锦的百花园,如何又准又快地记忆所有的古诗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板书:记忆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师随机板书:归类列表法、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等 3.重点交流归类列表法 (1)回顾古诗分类的依据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题材分,也可以按朝代分等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诗人和朝代对古诗进行归类。

      (3)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成果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朝代 诗人 所写的诗篇 (4)组织学生根据题材对古诗进行归类提示学生可参考六年级下册的回顾•拓展二和《古诗词背诵》板块 (5)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题材 对应的诗篇 4.根据板书鼓励同学们课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忆方法把小学阶段积累的所有古诗进行整理、归类 三、重温学法,品读古诗 1.指名背诵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 2.出示诗内容 3.回顾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诵读方法 4.指名朗读《江畔独步寻花》,随机点评 5.回忆交流理解诗意,感悟诗境的方法师板书: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结合解释,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等 6.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诗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画面,通过想象来感悟诗境,理解诗意 7.入情入境地诵读《江畔独步寻花》 8.巩固练习:根据出示的诗意图,背出相应的古诗,并感悟其诗境,理解其诗意 9.总结学法 四、快乐闯关,加深记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

      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5)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弄晚风三四声 第二关:诗献四季 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献给最喜欢的季节 第三关:百家争鸣 思念家乡时,我们吟—— 感谢母爱时,我们吟—— 依依惜别时,我们吟—— 赞美柳树时,我们吟—— 喜迎春节时,我们吟—— 观赏瀑布时,我们吟—— 第四关:金睛火眼 利用你们的金睛火眼,猜诗主,说出处,看谁最厉害! (1)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 》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 》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 3.师小结:通过闯关练习,老师感受到了大家对古诗的热爱,也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诗句恭喜你们,你们都顺利过关了! 五、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补衣服,此情景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让人情不自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佳节,手捧着香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军在哪,我就放过你!”可小英雄昂着头说:“我要像石灰一样:“_________________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3.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 六、交流收获,总结提升 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七、布置作业,凸显个性 1.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古诗积累,并整理归类,资源共享 2.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互相交换进行考查 3.选做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一些回环诗进行吟诵,也可以自己当“小诗人”,创编古诗 推荐第2篇:古诗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结合图画,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的丰富内涵,了解古诗的大意 3、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理解重点词语“无穷碧”和“别样红”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西湖,是一首诗,是一幅画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为这人间天堂的美景所倾倒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谁能来背一背? 2、今天,让我们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学习《古诗两首》第二首(板书题目) 3、解题:指名读---理解(晓出)---介绍净慈寺----交流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 4、设疑:一说到送别,你脑海中就出现了哪些词?这首诗也是描写的这个画面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首句),谁再来读读?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老师读诗,学生闭上眼睛去听,去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提问;美吗?美在哪?自由说-----出示《小池》感受不同的美里,(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语言美,重点想想无穷碧和别样红 3.看哪,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读后两句 4.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你从这两句体会到什么?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谁来赞一赞?你能用自己的话赞一赞吗?(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心情--- 体会赞美、喜爱、愉快之情 (1)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2)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5、过渡:这两诗句能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诗人不仅写出了莲叶与荷花的特点,而且,读起来非常美有同感吗? 美在哪里?看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诗的对仗美诗的色彩美、视觉美(醒目,亮丽)诗的场面美(大气磅礴的美、壮美) 6、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新的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结合《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