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朱英诞《秋水》解读.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17397464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5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朱英诞《秋水》解读摘要:?秋水》采用古典意象与西方象征主义结合的方式来叙述现代人知音难觅的孤独之感本文拟从艺术层面与哲理层面对诗歌的内容、意象以及思想作一梳理   关键词:?秋水》 知音 孤独   作为抗战时期生活在北京沦陷区的诗人,朱英诞长期被文学史冷落,时至今日知之者甚少他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来到北京,有幸得到了林庚的指引并师从林庚,后在林庚的介绍下结识了废名,从此在诗坛追随林庚、废名二人,因此成为“废名圈〞诗人之一朱英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温柔敦厚〞的美学传统,同时又深受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其诗歌呈现出“古典与现代互涉〞的美学格调朱英诞笔耕一生,在四十多年的创作中留下了了几千首诗歌,但公开发表的作品极为有限,?秋水》即是一例,该诗作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诗人在伪北大接任废名继续讲新诗   ?秋水》体现了朱英诞诗歌中“古典与现代互涉的〞①的美学格调,具体表现为中国古典意象与西方象征主义的糅合该诗从题目、题记到意象均带有浓厚的古典诗文气息,呈现出鲜明的古典诗歌凝练的特色同时,朱英诞遵循废名提出的新诗就是“内容是‘真诗’,形式是散文〞②的创作原那么,采用自由体的诗歌形式,全诗分为三节,每节四行,每行字数不等,不讲求韵律,外在形式随意铺排,以散文的形式叙述出完整的情感。

      此外,朱英诞充沛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的象征主义手法,在古典意象中寄寓着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秋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得很早且常被使用的意象之一,具有丰盛的内涵秋水〞最早与“伊人〞共同出现在?诗经》中的?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这首民风中,“秋水伊人〞喻指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庄子的?秋水》,通篇设喻,讨论人应怎样认识外物;王勃在?腾王阁序》中写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该句堪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高低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高低浑成的绝妙好图;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仁剪秋水〞“秋水〞化为了“清澈的眼波〞,尔后有了“望穿秋水〞的典故……   从古代诗文中可以看出“秋水〞清澈而微凉,独立而内敛,给人明净宁远的美感诗人以“秋水〞为题,可以预见这首诗歌传达的是古典式的清雅宁远之美,诗人对高尚独立、质朴纯洁的精神追求可见一斑   作为朱熹的后辈,家庭的影响使朱英诞年幼起就自由自在地遨游在古典文学的海洋里,这自然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经常在诗歌中化用古诗词从题记中更可见出他对古典诗词的偏爱。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中的首联,该诗叙述了唐朝诗人韦应物在扬州偶遇故人时心情之冲动   “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如叙家常,毫无雕饰,写老朋友彼此客中不期而遇的欢乐朱英诞将这两句作为?秋水》的题记,暗示了诗歌将要传达的内容与知音相关联系题记,可见?秋水》在叙述知音难觅的感触外也传达出偶遇即是乐事,修短随度,方是大美之意   你温柔的拒绝了许多,   许多赤裸的东西   落在白纸以外   让它们保持合适的温度   这是诗歌的第一节从字面上来看,“你〞当指“秋水〞,“赤裸的东西〞可视为现实社会中物欲的象征诗人用顶针的手法连用两个“许多〞,到达强化的效果,突出“秋水〞态度的坚定秋水〞“温柔的拒绝〞了“赤裸的东西〞,她采用平和的方式拒绝而非急促粗犷地排斥,可见“秋水〞静默而坚决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让不美好的事物“落在白纸以外〞白纸〞正是“秋水〞,“白纸〞是纯净无暇的代表,寓意身心洁净出尘,象征了“秋水〞的纯净,她拒不接受世俗的铅华她让“赤裸的东西〞“保持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温度〞代表着“秋水〞对现实的假设即假设离,身处社会之中,谁也无法不受其影响,所能做的就是在现实和幻想之间找到平衡点,诗意地栖居其上。

      秋水〞静守自己的一亩方圆,表现出“善万物而不争〞的人生姿态   时有片片的花叶流来,   一点的乱人心曲!   依旧留下那云霞的容貌吗,   啊无人相识的图案?   这是诗歌的第二节花叶〞象征着外界的干扰片片的花叶〞来到面前,“秋水〞有所动,故云“乱人心曲〞,真实地表现出了人在面对世俗的诱惑时内心的情感变化秋水〞在进行内心斗争的同时质问自己“依旧留下那云霞的容貌吗?〞“云霞〞本指朝霞,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云霞喻有远离尘世的地方之义啊无人相识的图案?〞这是“秋水〞最终做出的选择虽然采用疑问句的形式,但一个“啊〞字表现出“秋水〞对自己意志坚决的感慨图案〞源于“云霞〞,云彩形态各异,在天空中描绘出各种不同的图案,既然是“无人相识的图案〞,可见“秋水〞选择的“图案〞只有自己才真正读懂,喻指万物的存在竟无人读懂自己,表现出“秋水〞不遇知音的孤独从中可以看出“秋水〞表现出了“任世俗声色而过,随云卷云舒消融〞的沉着与平静和“拈花一笑破红尘,人生几度悲秋凉〞的孤独,可见知音难觅   渔女是聪慧的,她的歌曲是   明洁的灵魂,从不扑人眉宇,   她不问你从哪儿走来或是向哪儿走去;   山,海吗?镜中的她却笑而不答。

        这是诗歌的最后一节渔女〞即题记中的“故人〞,诗人将渔女比喻为知音,寄寓着他的美好理想她的歌曲是明洁的灵魂,从不扑人眉宇〞,可见渔女是知音的象征歌曲〞象征着渔女的言行举止,“歌曲〞可以净化灵魂,给人明洁之感从不扑人眉宇〞表现出作为知音的渔女从不像“花叶〞一样乱人心曲,“她不问你从哪儿走来或是向哪儿走去〞山,海吗?镜中的她却笑而不答〞,“山〞、“海〞泛指“从哪儿走来或是向哪儿走去〞的地方镜中的她却笑而不答〞,渔女的存在犹如水中花镜中月,不可触摸,“镜〞是虚而玄的镜〞在中西诗学中是重要的象征物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罗蒂把追求确定性的西方现代性哲学比喻为一面“巨镜〞③这面“巨镜〞追求一种永恒在场,无所不包的洞察、照见一切,就是看见一切,随之毫无遗漏地把握一切;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镜子〞,主要指向人内心深处的自我认同中国的镜子,更多的是在“静〞、“空〞、“虚〞、“玄〞的语境中使用镜〞的出现反映出渔女的存在只是幻象,印证了“在朱英诞走向现代诗歌道路之初,他就在西方现代诗歌批评的启发下意识到了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相互指涉的可能性〞④可见朱英诞诗歌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是十分自觉和明显的   朱英诞的这首诗是无“我〞的,“秋水〞成为诗人的移情对象。

      知音难觅是“秋水〞的孤独,也是诗人的孤独,人类的孤独朱英诞继承了废名“当下性〞的诗学观,注重当下的情绪和审美体验的书写诗人性格含蓄,三四十年代在伪北京大学接替废名讲授新诗,作为留守在沦陷区的知识分子,他对现实对未来都有着诸多的担心与时代的不相容让他只能将自己圈禁在自我世界,他内心必然是孤独的,他渴求知音的出现当然,朱英诞的孤独和苦闷并非是他一个人的伯牙在钟子期死后,异常悲哀,不惜摔琴绝弦,从此不再弹琴;鲁迅遇到瞿秋白,深感“一生得以知己亦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可见知音难觅的孤独和苦闷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共有的   知音固然难觅,但朱英诞不强求,他持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秋水〞具有老子在?道德经》中描述的水的特点,即“上善假设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无为而无不为,无形而无不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诗人以描述秋水独立、内敛的特质开篇,并且进一步阐释了她波澜不惊的特质,五彩斑斓惊不了她洗尽铅华的决心,云卷云舒扰不住她恬淡虚无的宁静且终章将意象转到闲适恬静的渔女身上,可见诗人内心宁远,认为对待人生应像水一样“善万物而不争〞,随意修度,方为人生之美这也体现出了北大核心期刊道家文化贵虚静、尚朴拙的特色。

        参考文献:   [1]陈芝国:?朱英诞诗歌:古典与现代互涉的美学》,?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年2月第1期   [2]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   [3]理查·罗蒂著,李幼蒸译:?哲学与自然之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12月版   [4]陈芝国:?抗战时期北京诗人研究》〔2022年博士论文〕   [5]陈萃芬,陈均:?关于诗人朱英诞》,?新文学史料》,2022年第4期   注 释:   ①陈芝国:?朱英诞诗歌:古典与现代互涉的美学》,?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2年2月第1期   ②废名 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   ③理查·罗蒂著,李幼蒸译:?哲学与自然之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12月版   ④陈芝国:?抗战时期北京诗人研究》〔2022年博士论文〕,第192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