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的成长动力实用.pdf
2页健康的成長動力(Growth Forces) 胡志偉牧師自然教會發展 (Natural Church Development) 是一套幫助堂會健康成長的理念與實踐工具,發展至今,全球超過四萬間不同堂會使用在新版Color Your World with Natural Church Development, 國際自然教會發展創辦人施瓦茨(Christian A. Schwarz) 發現,當堂會於31 個月 (兩年半後 ) 進行第三次調查問卷,八項質素平均有6 分的增幅,而整體人數升幅平均有51%假若堂會只是抱著湊熱鬧心態進行自然教會發展調查問卷,忽略了進行問卷只是堂會健康成長流程的初階,更重要的是堂會領袖能持之以恆落實行動方案,不斷改進其弱項(Minimum Factor)當堂會經過了 12 個月,進行第二輪調查問卷,那些正視弱項所在,並曾採取針對性行動,必然在整體評分有所增長核心價值每一套促進堂會發展的工具,必有其核心價值; 自然教會發展 也不例外以下六項正好反映自然教會發展的核心價值: 創意(Creativity):確信神賜予人運用創意 ,使人可以解決問題 ,並發展不同風格多元 (Diversity) :因應不同文化與宗派傳統,採取多樣化途徑,而非劃一的模式 。
質素(Quality):事工質素導致量的增多 ,而堂會事工專注於增進信徒生活的質素流程(Process) :成功的關鍵在於長期的持續流程,朝向正確方向的一小步也是進步均衡(Balance):堂會不同事工層面,皆要朝向合神心意的均衡發展專注(Focus):不同事工中,要嘗試專注於其一,從而帶來更大的成效筆者認同此六項核心價值,正與教會更新運動事工價值脗合,健康的堂會事工要湧流創意,又能多元發展,而一切活動皆要朝向質素不斷提升的流程,在均衡發展中能有策略式專注無論馬鞍峰教會、柳溪教會或其它增長的堂會,在不同事工範疇(如敬拜、小組、佈道、關係等) 皆要有均衡的成長,又能知其所弱而能取長補短 成長動力 (舊譯為生物法則 ) 正由於自然教會發展不是一套封閉而自限的工具,在其發展流程中不斷改進,務求此工具更能適切不同地區的堂會需要施瓦茨發現有若干教牧自以為充分掌握自然教會發展八項健康質素,他們仍沿用舊有思維處理弱項,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施瓦茨分析太六 28 :細研究野地裡的百合花 呂振中譯本, 想 和合本不是簡單理解為看一下,此希臘文katamathete 指向殷勤地學習、觀察與研究從細心觀察自然受造界,我們可以學習並借用這些成長動力(本文限於篇幅,列舉其中三項,下期待續) : 1.互依 (Interdependence) 正如神的創造,萬物之間存著微妙的緊密結連,人不能獨立於自然界以外,生物鏈的破壞,必會導致人要承受自然災害。
堂會的運作,不同事工部門之間也是互依,一方的缺失會帶來整體的損害當堂會投放資源過多於某項事工,其它事工可能要面對資源緊絀的危機因此,教會領袖切戒對短期成功重視過高,宜長遠地看待事工的發展如新到任教牧一上位,就要革新堂會崇拜,或實施團契小組化,可能在短期內見到成效;但長遠地可能失掉了核心成員的信任,發揮團隊領導困難重重! 直線思考使人以為每一行動只有一種果效;互依動力提醒我們,採納了某項事工做法必有其副作用 我們要了解某項事工的引用,將為堂會發展帶來哪些副作用? 如堂會外聘神學生為主日學教師,以解決師資不足;但長遠地會否使更多信徒自卑,不敢教導聖經,而長期倚賴外援? 先評估可能會有的副作用風險,又了解本身可能會有的反應,就能全面地處理不同事工之間的張力改善弱項,通常只針對一至兩項診斷出來要改善的質素;但教會領袖又明白牽一髮而動全身,改進中的弱項,必同時帶動整體堂會質素的提升2.繁殖 (Multiplication) 在神的創造,沒有限制的增長方為不正常一棵樹不會生長至無限大,卻會繁殖另一棵滿有生機的樹;耶穌的大使命職事,透過生命影響生命,從而不斷培育門徒按照自然教會發展理念,倍增乘數的敵人乃是加數,不斷加上去只會使堂會組織臃腫,不一定發揮至佳功能。
惟有繁殖另一個生命有機體,堂會的發展才能超越其限制所有受造之物皆有其生命週期,組織老化或衰退,也是正常的自然定律有些時候,教會領袖也得接納事工終結的現實,如堂會關閉、某些事工或聚會停頓等當教會領袖誤以為事工開了門而不能關門,必然窒礙任何創新和變革,或加增信徒勞累;忘掉了耶穌教導我們: 一粒麥子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 (約十二 24)教會領袖緊記一棵蘋果樹的真正成果不是蘋果,乃是衍生另一棵蘋果樹;健康的小組不以多了組員為滿足,乃朝向拓植新的小組堂會的再生能力,可以繁殖有再生力的事工、小組或團契與信仰群體等,就是表明此繁殖動力的正常發展教會不能只有現今的一代,我們須要有代代相承的健康教會! 3.轉化 (Energy Transformation) 這是六項成長動力中最精采之一,正如病毒入侵人的身體而使人不適,但少量病毒卻可轉化為疫苗的接種,從而增強身體的免疫系統,對抗病毒教會領袖須要認清堂會生態並存兩股力量: 助力和阻力,而領袖能巧妙地轉化阻力為發展的助力如面對堂會某些唱反調的反對派 ,領袖的對策之一,就是停止與對方在此方面不斷角力施瓦茨建議,與其消磨時間與資源在這些 誓死不屈的反對力量,不如接受他們就是如斯真實,而善用有限資源在更重要的事工。
倘若教會領袖更能轉化這些阻力,促進神的國度,是更美好的事! 我們常要問的是:我們怎樣善用目前處境,促進神的國度?在華人文化中,太極的 借力打力 或中醫的以毒攻毒,同樣說明了 轉化作用;此動力的掌握與運用,對建立健康堂會起著甚有果效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