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及答案.docx
4页《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北宋 家二、解释加点的词语1.月色入户:2.欣然起行:3.念无与乐者:4.遂至承天寺:5.怀民亦未寝:6.相与步于中庭:7.如积水空明:8.中庭: 9.藻、荇交横:10.盖竹柏影也:1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四、文章主旨: 五、写作技法: 六、综合问答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这样描写月色的好处: 2、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读罢文章,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依据课文内容或主题创作一副对联。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二、解释加点的词语月色入户:门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念无与乐者:考虑,想到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怀民亦未寝:睡觉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中庭:院里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盖竹柏影也:原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四、文章主旨作者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情感尽在其中。
五、写作技法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记叙(叙事)、描写(写景)、抒情六、综合问答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画面: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给人似真似幻的感觉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影子,表现了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这样描写月色的好处: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作者对月的描写,不是明写,而是暗写,别具匠心,写月光的美好2、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闲人”:即清闲的人在这里含义复杂首先,指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是两个情趣高雅的人,同来赏月;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胸怀远大抱负,却一再被贬,说自己是“闲人” ,是一种自慰作用:“闲”是文眼,闲人是点睛之笔,深化中心,点明主旨3、读罢文章,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苏轼虽然被贬,心情忧郁,但他并未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设法寻求解脱,所以我们要像他一样,遇挫折,不消沉,调整好心态,乐观面对,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
4、依据课文内容或主题创作一副对联贬黄州身单心寡 庭中竹植幻影游承天神释形骸 月下苏子夜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