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词:《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赏析.docx
3页宋词:《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赏析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原文 宋代: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到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唱歌,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漂浮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像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拂过湖岸在飞行 【解释】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巧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集合处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亮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模糊笙歌:指唱歌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浪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赏析】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沉着自适的闲雅心理 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淌中的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漂亮风光,以“轻舟”作为观看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布满诗情画意,读来清爽可喜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由于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闲适地漂浮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欣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动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到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快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到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淌感 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亮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符合规律。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安静,为这一趟闲适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也许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长,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闲适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风光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曲折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严厉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犹如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爽得意,有很的强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