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析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固守”与“转型”.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6505118
  • 上传时间:2021-09-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析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固守”与“转型”“ 论文摘要:由于部分教师受限于思维定式、受阻于教育价值理解、受困于理论匮乏,致使其依然固守传统要实现教师的转型,首先必须树立名师意识,力争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其次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第三要磨于实践,积累富有个性的见解与创意;第四要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论文关键词:教师 教育改革 固守传统 转型 一、教育改革现状分析 二、教育改革中教师“固守”的根由 教育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成败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不够彻底,对于课程改革新理念的价值判断仍然停留在表面认知上,致使部分教师在教育改革中依然“固守”传统 1.受限于思维定式 基础教育改革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追求教育理想的广阔舞台,同时也给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之倍感困惑面对全新的课程理念、系统具体但又有一定实施难度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和新颖、开放、充满情趣的各科教材以及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一些教师一时难以适应,无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转变。

      课程改革十余年来,教师的教学中依然相当程度地存在着重传递轻引导、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商轻情商、重分数轻素质的工具理性主义倾向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部分教师扮演着矛盾的角色:既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奋力抛弃者,又是其忠实的执行者这意味着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首先承认自己是一个具有理论构建潜质即具有学习理论、吸纳理论和构建理论能力的主体,同时又承认自己的专业生活需要不断的构建尽管教师理论主体自觉对教师专业发展意义重大,但现实中教师的理论主体意识常常处于被抑制或缺失的状态这一矛盾事实背后的原因是,广大教师难以挣脱传统教学思维定式的束缚,陷入了“理论”难以指导“实践”的尴尬境地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习惯于固守其既有的经验而对教育教学中所发生的发展变化往往视而不见认真审视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不是基于教师学科知识储备不足等教学技能不娴熟造成的,其主要根源是我国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理念构建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教育理论是一种体现人类教育智慧成就的逻辑体系教育理论的思维方式是在教育生活中凝聚和升华的规范认知,集中表现为探索教育真理的求真思维、尊重教育事实的求实思维、自我扬弃的批判思维和超越现状的创新思维思维集合的力量决定着思考价值的最终判定。

      可以说,理论的思维是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独创性的理智力量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理论的不足是致使其教学思维方式失去独创性、批判性,并逐渐僵化、萎缩的根本原因由于受限于个人思维定式与外部教学环境的束缚,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犹如重复性的机械劳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更替,换言之,是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转变思维方式、重建教育理念是相当艰难、甚至十分痛苦的事情就教师个体而言,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意味着教师对业已存在的认识误区、思维定式和教育行为的批判这种批判还会受到来自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甚至社会传统流弊的多重压力压力之下,势必加固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致使教师死教书教死书、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坏”教育将得以延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就是好教育,教人变坏就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2.受阻于教育价值理解 生命实现最优发展、生存获得最佳状态是教育本真价值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使受教育者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使他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实现教育本真价值的最大化,教师就要不断地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新时期,基于对人的发展的重新定位,确立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追求的核心价值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当前的教育改革为教育的功能赋予了新的内涵,更加强调了对“人”的关注受教育认知和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对教育核心价值的理解与追求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即新旧教学理念的并存不同的教育认知支配着不同的教育行为基于对传统教学的固有认知,加之对教育本真价值理解得不够,致使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依旧照本宣科或照“屏”宣科,缺少双向的信息和情感交流,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学离不开知识,教学永远是关乎知识的教学但是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关注了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忽视了通过知识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价值,即“转识成智”的价值作为教师,须有培育“完人”的高尚情怀要把一个人的德、智、体、美、情各方面综合起来,育出一个完善的人,以实现教育本真的价值追求课堂教学中,不论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是道德与精神的孕育,都要服务、服从于人的生命活动,要让学生的生命意义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其生命活力得到张扬 3.受困于理论匮乏 教育理论是人们借助一系列的教育概念、教育判断和推理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

      教育理论是在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进行抽象、概括与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专门化、系统化的理性认识和间接反映教育者要运用理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去探索教育的奥秘,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并用以改造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活动教师熟谙教育理论,对当前教育改革所倡导且适合自身教学的理论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他就有能力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教育改革的基本主张为参照物,观照课程,指导实践,反思课堂活动,完善课堂行为教师在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容易借助理论的指引解决问题固守传统教学方式,甚至抵触课程改革的教师,主要是缺乏对课程改革理论的正确认识与理解缺乏教育理论的引导,教育者将很难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亮点,即使偶尔发现了,也容易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登高才能望远,居高才能临下只有通晓教育理论,才能站在教育理论的前沿,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正确的认识,才能认清教育改革的形势并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之中 “ 三、教育改革中教师“转型”的根基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那么,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教育改革大计,教师为本;学生发展大计,教师专业成长为本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赞美的是名师引导学生生成智慧的课堂那么,名师的智慧从哪里来呢?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反思中来 1.不断向名师学习 “处处留心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名师并非仅靠“闭门造车”、“孤军作战”就能成就,需要整合教育群体的优势资源,需要博采众家之长,需要吸收“我师群贤”之精华因此,教师要有敏锐、深刻的洞察力,要“观其形”、“探其意”、“知其人”,要“在平凡中觅精彩、在现象中究本 质”教学技艺是名师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也是可供听课教师学习、借鉴的可贵之处面对名师课堂,应”透过设计看底蕴”、“透过现场看艺术”,从中吸收精华、借鉴经验,并通过不断跟进的实践模仿和历练,打造出自己的成功课堂,进而实现赶超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主要原因是他们经过若干年的教学研究和积累,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名师的课堂教学无论是领先的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设计,还是融洽的课堂气氛和精湛的教学技艺,都能使观摩教师深受启发,并激发、凝聚观摩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普通教师通过研讨全国知名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之术、参悟其成才之道、学习其可学之处,从中吸收养分,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落实于自己的教学中,并以此来支撑、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2.坚持理论学习 教育理论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撑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地指出:“发展与培养是不能给予或传播给人的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就教师而言,“自己内在的活动与努力”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要素深入系统的理论学习能帮助教师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要不断地学习研究,通过参加研讨、与同行交流、阅读学术期刊,全面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通过系统地学习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理论,取其精华,并加以继承和发扬;同时还要大量地阅读当代教育专业书籍及新课程理论,进一步探讨先进的教学思想要学会借鉴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与理念建构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借此来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理论对实践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拓展实践主体的视阈、给实践主体以启发、作为实践主体反思的依据以及作为教育实践的价值导向教育理念不正确是新课程改革中诸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正确的教育理念,有着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内涵正确教育理念的树立离不开教学理论的支撑在当前,教师教学理论功底不扎实已成为制约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

      在教育教学观念快速更新的时代,社会在变、学生在变、国内外教育形势也在变,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更新教学理论、充实教育思想、创新教学思维教师只有通过系统完备的理论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来加以实现 3.勤于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中,诸多的教育教学问题需要教师理性地引导、机智地化解运用教学智慧和有创意的教学实践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理性处理,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的反思,不仅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起的作用,还能够加深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理解,可有效地提高其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策略和采取的行动不是随意的举动,而是经过判断、思考和评估的其表面上反映出来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深层次上反映出来的则是教师潜在的理论深度教师的教学实践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教学行为的表象,更是一种内在的教育教学认知的外显正是教学实践使教师潜在的教育教学意识渐次凸显,并逐步系统化、理论化,并促使其专业不断发展与完善,最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批判性的反思活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教育目标到教育理念、从教师角色到教学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新课程改革迫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进行批判性教学,不断地明晰自己内隐的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他们不仅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还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及其对学生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的价值当教师开始探讨这些问题时,他们的教学活动就成为了一种积极的探索行为;当教师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时,他们就会主动思考教学行为表象下的深层意义,并检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价值意义与此同时,教师批判性反思中被唤醒的教学意识又会促使其不断地改进教学实践,不断地重新思考,不断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研究并实践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生在这种成功的教学实践中会主动参与,获得个人意义和生命价值教育此时为个体生命的自由舒展提供了最适合的成长环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实现了对教育本质功能的最好诠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实践对于其从新手成为成熟的专业教学人员以及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想通过知识研究为教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就必须对作为教师职业生命一部分的实践知识给予充分的重视,使教师成为自身知识的构建者和发展者。

      在教师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可以用一切具有典型意义的概括唤起自己清晰的意识, 借助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