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讲题文化资产与社区生活.pdf

3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7372108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5.9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講題:文化資產與社區生活 主講者:張崑振(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 副教授) E-mail:kunchen@ntut.edu.tw題綱 題綱 ◆古蹟保存實踐的五個歷程 ◆古蹟保存實踐的五個歷程 第 13 條 主管機關應建立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之調查、研究、保存、維護、修復及再 利用之完整個案資料 (文化資產保存法) 1.指定公告 2.調查研究 3.規劃設計 4.修復施工 5.管理維護(再利用) 1.指定公告 2.調查研究 3.規劃設計 4.修復施工 5.管理維護(再利用) ◎指定公告與地方社群:青田街案例 ◎調查研究與地方社群:調查座談會 ◎規劃設計、修復施工與地方社群:修復參與 ◎管理維護與地方社群:生活化的保存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2008 年世界遺產提報案例:祇園祭(八坂神社) ◎2008 年世界遺產提報案例:祇園祭(八坂神社) 2008 年 7 月 30 日,京都新聞以「ユネスコ無形遺産に 14 件:京から祇園祭と 木造彫刻修理」為題,報導了京都市政府向文化廳提案,希望以祇園祭山鉾(神轎) 巡行作為提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無形文化遺產」 : 「在 30 號,文化廳以『京 都祇園祭的山鉾行事』 (京都市中京區、祇園祭山鉾工會) 、 『木造雕刻修理』 (下京區 ‧美術院)等 14 件文化遺產為先,提議登錄至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基於無形 文化遺產保護條, 約在明年製作完成的世界代表性無形文化遺產名單。

      」 報導中提及, 祇園祭可回溯到 1100 年前,以祈求消除疾病、瘟疫為目的,並以 66 座鉾(即矛意) 來象徵當時日本地區的數目目前出巡的山鉾中,計有 29 座被指定為重要有形民俗 文化財 祇園祭起源於平安時代前期貞觀 11 年(869) ,當時京都爆發疫病大流行,於是 在中京區神泉苑附近的廣大庭園設立 66 座鉾,以迎接祇園社神,祈求能夠消除災厄 祭典在應仁之亂 (1467-1477) 後曾經中斷,16 世紀初時才在市街民眾的倡議下回復, 由於民眾奉獻了許多來自中國、波斯、比利時地區的花毯裝飾品,使得山鉾顯得更加 華麗,而有移動美術館的尊稱 1祇園祭行事歷程 時間 項目 內容 7/1-7/5 吉符入 象徵祭典開始,町內關係者開始協辦祭典 7/2 くじ取式 (抽籤式) 以抽籤方式決定 17 日神輿出巡順序抽籤之後,各神輿 代表到八版神社參拜,祈求祭典順利進行 7/10 お迎提灯 下午 4 點半左右提燈者整隊,從既定的路徑回到本社,迎 接要進行清洗的神輿 7/10 神輿洗式 下午 8 點左右,將三座神轎的「中御座神轎」抬至四條大 橋上,用神水清洗神輿 (三座神轎:中御座、東御座、 西御座) 7/10-14 鉾建・山建 從倉庫取出神輿加以組合。

      7/13 長刀鉾稚児 社参、久世駒 形稚児社参 坐在長刀鉾上的幼童於上午 11 點,頭帶立烏帽參拜八坂 神社 7/14-16 宵山 (祇園囃子) 每座神輿都點上幾十個燈籠,加上祇園囃子的演奏,而在 鎮上的町家也會擺設屏風,供人欣賞,即屏風祭 7/17 山鉾巡行 上午 9 點 32 座神輿從四條烏丸出發巡行 7/17 神幸祭 下午 4 點神輿渡御前在八坂神社本殿進行的祭拜儀式 7/17 神輿渡御 三座神輿從下午 6 點開始繞境,最後停於四條御旅所 7/24 花傘巡行 上午 10 時因為後祭與 17 日進行的山鉾巡行合併,為了重 現神輿風采,以十幾座花傘沿著京都街道跳舞,還有鷺 踊、久世六齋、子供神輿、祇園囃子、稚児等上千人參加 (行程:八坂神社、市役所、四條御旅所、八坂神社) 7/24 還幸祭 3 座神輿在下午 5 點左右從四條御旅所出發巡行,於晚上 10 點回到八坂神社 7/28 神輿洗式 與 10 號的神輿洗式相同 7/31 夏越祭 與八坂神社內的攝社疫神社鳥居上懸掛大茅輪,祈求参拜 者通過後能夠驅除瘟疫 祇園祭與葵祭、時代祭二者同為京都三大祭之一,與大阪的天神祭(天滿宮) 、 東京的山王祭(即神田神社的神田祭) 。

      祇園祭典為期一個月,每年 7 月 1 日便由各 山鉾町舉辦的「吉符入」儀式展開,而在 17 日時白天進行的山鉾巡行,以及夜間由 代表八坂神社祭神的三座神輿展開的「神幸祭」達到最高潮祭典過程中,除了驅除 疾病的山鉾外,各山鉾町的護符也都是去除疾病、功成名就的重要象徵 2◎日本第一個重要文化景觀案例:近江八幡的文化景觀與聚落 ◎日本第一個重要文化景觀案例:近江八幡的文化景觀與聚落 近江八幡發展之初,為豐臣秀吉 16 世紀所建的八幡城的城下町為基礎,成為近 代商業城市,也是近江商人的發源地至今仍保留江戶時代,包括「新町通り」 、「永 原町通り」、「八幡堀周辺」 、 「日牟礼八幡宮境内地」區域,其中「八幡伝統的建造物 群保存地區」還被指定為國指定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區,經常成為歷史劇攝影 場所,也是威廉メレルヴォーリズ居住建築作品留存的地方 八幡城附近主要道路有兩條,分別為中山道和朝鮮人街道朝鮮人街道為德川 將軍年代,慶賀朝鮮李氏王朝派遣之使者到來而建,沿途接待住所眾多由野洲經近 江八幡伸延至彥根市的鳥居本附近,為大路中山道之分支中山道東起江戶日本橋, 西至京都三條大橋(即在鴨川上的那條橋,大家已經在前看過喔) ,為古代運送貨物 及傳遞信息必經之路,與東海道齊名。

      此外,附近的水鄉地域有將近 160 公頃,於 2005 年 9 月 1 日,依據景觀法指定 了所謂的「景観計画区域」 ,在 2006 年 1 月 26 日成為以「近江八幡の水郷」指定為 第 1 号「重要文化的景観」 ◎世界遺產的修復:平城宮跡 ◎世界遺產的修復:平城宮跡 平城是日本奈良時代的京城地處今奈良市西郊710 年(和銅 3 年)元明天皇 從奈良盆地南端的藤原京遷都於此,並成立「造平城京司」 ,同年 12 月舉行鎮地祭, 正式展開新都城的興建工程定都奈良主要受到道教思想「藏風得水」的風水觀念影 響平城京一直是天皇統治全日本的首都所在,共有元明、元正、聖武、孝謙、淳仁、 稱德(孝謙天皇再度即位) 、光仁、桓武計八代七位天皇其規劃模仿唐朝都城長安, 南北長約 4.8 公里、東西寬約 4.3 公里,都市計畫採用「條坊制」 ,將「平城宮」置 於北端中央,以南區分為「左京」和「右京」 ,再以中央南北向的 85 米朱雀大路為中 心,將市區分為左右兩京規劃出東西向的條大路、南北向的坊大路,形成棋盤狀的 整齊道路網絡 平城宮為遷都奈良後所建大內宮室,位處平城京北端,主要由舉行禮儀儀式的 朝堂院、官員辦公的官衙(役所)組成。

      桓武天皇遷都長岡京後,遭到廢都的平城京 漸漸為人所遺忘,宮城建物漸次傾圮,土地再度回歸農田直到明治年間,東大建築 史家關野貞在田中發現平城宮的基壇,平城宮遺跡於 1922 年被日本國政府指定為史 跡(後指定為特別史跡) 昭和年間更確立了平城宮遺構的所在,而由奈良國立文化 財研究所於 1959 年正式展開挖掘調査工作根據遺跡的發掘成果,朱雀門(1998 年 竣工)和庭園進行復原、重建原城內古建築遺跡,在 1998 年 12 月,以「古奈良的 歷史遺跡」而與東大寺等建築共同列入世界遺產名單,也是日本第一個登入世界遺產 的考古遺跡目前則是大極殿的復原工程,預計在 2010 年完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