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和远航ppt]郑和远航.docx
9页[郑和远航ppt]郑和远航 【教学设计】 (1) [郑和远航]郑和远航课文原文 导语: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华明朝航海家、外交家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郑和远航课文原文,盼望可以帮忙到大家! 郑和远航课文原文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很多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殊宏伟壮丽,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很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辞,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愿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动身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盼望同他们友好交往。
各国君臣观察船队规模伟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逼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情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观察过的宝船,个个赞叹不已当时中华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兴奋,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华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非常愿意同中华人做生意许多人还向中华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布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咆哮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犹如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静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突击郑和依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拢船队时,郑和的船队飞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终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始终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固的探究精神,也开阔了中华人的眼界郑和出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很多国家的经济文化沟通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延长:《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 《郑和远航》选自苏教版学校五班级语文下册第11课,是一篇融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课文重点推荐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状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固的探究精神和精彩的航海技术在教学中,我依托文本,借助多媒体,引领同学亲近课文,走近郑和,走进历史,努力追求着同学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双赢课前布置同学充塞做好预习工作,培育同学自主学习课文的本领课堂上先检查同学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深化文本,理解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让同学自主参加到学习过程中来力求给同学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同学充塞与文本对话,张扬阅读共性,升华情感这堂课的动身点是课本,回归点也是课本,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接近文本 [教学思路] 本设计确立了“以文本为本,紧扣说写训练”的理念,凭借语言载体,读写结合,调动同学的学习乐观性,让同学自学质疑,老师精讲点拨引领同学亲近文本,走近郑和,同学经过读说写进行沟通展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懂得详写、略写的作用 3、经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华古人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同学振兴中华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读懂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内容 2、感受郑和下西洋的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再现“远航”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郑和远航》 2、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了解这段兴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 3、我们来穿越时空,回到600年前,领会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盛大场面 (播放视频) 二、研读感悟、走近“远航” 过渡:看完视频后,让同学谈感受,引导同学学习1—3自然段 (一)感受规模大 同学自由朗读1—3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味到这是一次规模伟大的远航?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 1、人多(送行的人多;随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2、船多船大(经过详细的数字说明来感受);船的配备、设施先进齐全 相机出示:“其中62艘大船特殊宏伟壮丽,先进的仪器读好句中的数字,渲染宝船的大,突出宝船宏伟的气概。
出示第三自然段“将近中午,浩浩荡荡地动身了”重点指导朗读,从朗读中体味到郑和的决心、威猛和自信 小结:这部分主要交代郑和第一次远航动身时的时间、地点和人员以及船只的数量、大小、配备,渲染了出访西洋时的壮丽场面 过渡:郑和第一次远航就这样浩浩荡荡动身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次怎样的远航吗?(引出“友好交往”这部分内容 (二)学习友好交往 1、指名同学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词句,概括这节内容,想一想:“这是一次 的远航小组沟通体味 2、小组沟通展现(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观察船队规模伟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赞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4、张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他们是怎么沟通的? 指名沟通 小结:郑和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沟通、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情欢迎 (三)战胜凶险 过渡:这次远航只是“彩旗”和“欢呼”,“欢迎”与“讴歌”吗?迅速扫瞄第五自然段,想想航行中船队是否一帆风顺,都遇到了哪些凶险,郑和又是怎样克服的? 1、指名沟通:风浪险恶;海盗凶狠。
2、指导朗读,相机出示语句:“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了险恶的风浪??犹如要把船只撕裂指导朗读,感受风浪的可怕 3、面对险恶的风浪,凶狠的海盗,郑和是怎样一一战胜的? 指名沟通 4、用“这是一次 的远航的句式概括这部分内容 小结:面对各种凶险,郑和没有屈服,他靠着顽固的毅力,才智的头脑,镇静自若地战胜了凶险,他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究精神! 三、树立形象、感受远航 (一)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出示:第六自然段内容 1、请大家读读这段话中的数字,从数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第一次远航,35岁的郑和威猛雄壮,最终一次远航他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是什么让郑和的鬓发全白了? 同学沟通,感受人物精神:敢于探究、勇往直前,为了与其它国家经济文化沟通和友好往来鞠躬尽瘁 3、今日我们为什么要纪念郑和,纪念郑和远航?(引导同学学习郑和的精神,了解郑和远航的重大意义 小结: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具有重大的意义,让我们齐读课文最终一段。
4、总结:同学们,让我们永久记住这位航海英雄——郑和;让我们永久牢记这段光辉的历史——郑和远航! 四、学习写法、拓展延长 1、郑和远航一共有七次,而课文为什么只重点描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 2、让我们再一齐来回顾一下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情景吧!请大家迅速扫瞄课文1—5自然段,试着依据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来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五、布置作业 1、(出示郑和像) 此时此刻,假如您就站在郑和纪念像前,最想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推举阅读书目: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 [板书设计] 郑和远航 扬帆启航 友好交往 规模大 时间长 范围广 战胜凶险(2) [郑和远航]五班级语文下册《郑和远航》课文原文 1405年7月11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很多面彩旗迎风招展受明朝皇帝派遣,35岁的三保太监郑和即将率领船队第一次出访西洋随行的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共两万七千八百多人 两百多艘船只整齐地停靠在码头边其中六十二艘大船特殊宏伟壮丽,这些大船又叫“宝船”每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
船上有九根桅杆和十二面风帆,可以乘坐一千多人,需由二三百人驾驶船上配备着航海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仪器紧挨着宝船的还有很多战船、粮船和水船 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辞,接着高举令旗,大声喊道:“启航!”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愿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动身了 船队出了长江口,驶过东海和南海,破浪西行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盼望同他们友好交往各国君臣观察船队规模伟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逼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情欢迎,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 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观察过的宝船,个个赞叹不已当时中华的丝绸、瓷器早就名扬海外,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兴奋,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华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非常愿意同中华人做生意许多人还向中华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然而,这次航行也布满了凶险在大海上,船队好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狂风咆哮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犹如要把船只撕裂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静自若,指挥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过海盗的突击郑和依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摸摸靠拢船队时,郑和的船队飞速将海盗包围起来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终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始终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固的探究精神,也开阔了中华人的眼界郑和出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很多国家的经济文化沟通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五班级语文下册《郑和远航》课文原文] 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