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19页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日期:2011-04-07 来源:扬州日报 浏览次数: 次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扬州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共扬州市委关于制定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时期扬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描绘了扬州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扬州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目标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各项预期目标和任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十一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7.99亿元,年均增长14.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955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00.8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7.78亿元;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逐步提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业稳步推进,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18.8%上升到2010年的37.9%;汽车船舶、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电子书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2006年,我市在古城保护和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荣获“联合国人居奖”新城西区、广陵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古城保护深入推进,整治“双东”历史街区,实施教场地段改造,有序推进文保单位与历史建筑修复,名城特色进一步彰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京杭运河“三改二”工程竣工通航,江海高速扬州段、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大公路建成通车,苏中江都机场、沪陕高速江六段、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新淮江公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乌塔沟分洪道工程开工建设;扬州港“一港三区”加快建设;二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建成并网发电,扬州电厂扩建工程完成扫尾工作和脱硫改造实施县乡河道疏浚和水库加固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550公里,所有行政村都通上了四级公路;所有乡镇都建有垃圾中转站,垃圾集中处理率达90%;市区全部实现区域供水,宝应、高邮、仪征3县(市)新增区域供水受益人口100万人。
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62元,比“十五”末增加10387元和4247元;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城镇职工三大保险覆盖率达到97%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参保率达到99.8%文化、教育、卫生、人口计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古琴艺术、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州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新馆、音乐厅、美术馆、游泳跳水馆等文化体育设施陆续建成全面普及了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十五年教育,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建设覆盖率达100%全民健身事业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品牌赛事平安创建水平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连续八年保持在96%以上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自2003年,连续三届六年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汽车及零部件、数控金属板材加工、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建设了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南大—扬州光电研究院、南大—扬州化学化工研究院、西安交大(扬州)科技园等一批“三新”产业公共研发平台,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4家,五年累计专利授权超过10000件 发展活力显著增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重点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基本达到内控事项与预控措施全覆盖的要求企业债券发行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开发区开发总公司、城建控股公司成功发行企业债券28亿元;汇银家电、长青股份顺利上市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五年新增民资注册资本金1579亿元,是“十五”的4倍;利用外资稳步增长,五年累计注册外资实际到账84.6亿美元,是“十五”总量的3.9倍;沿江开发、园区建设深入推进,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中海造船、玛切嘉利液压机械、晶澳太阳能、上海大众整车、天威新能源太阳能电池组件、华电燃气热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地 生态环境显著优化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行动计划》,全市有51个乡镇通过了全国生态乡镇省级考核,其中,7个获得国家命名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单位GDP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三个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实施“绿杨城郭新扬州”工程,建设了古运河风光带和润扬、蜀冈等森林公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3.5%全市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超过85分。
总体来看,“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为“十二五”及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十一五”规划执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产业结构还需优化;城镇化步伐不快,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社会发展总体仍滞后于经济发展,面临社会转型引发的新问题新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比较大;资源要素制约和生态环境约束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进入后危机阶段,全球经济失衡经过强制性调整,逐步恢复再平衡和低速增长世界贸易持续恢复增长,受世界各国贸易保护政策主导,各种贸易争端将进一步加剧;国际投资逐步趋于活跃,受发达国家再制造战略推动,国际产业转移将更加多元化;全球战略资源更加趋于紧张,受国际投机资本炒作,大宗商品价格将加剧波动;国际金融体系加速变革,受地缘政治和利益集团左右,人民币长期升值的压力较大国内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步伐持续加快,各项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空前加速,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连续性、灵活性逐步增强,但受内外部资源、环境约束和国内区域政策影响,东部地区能源资源和劳动力面临的竞争压力将不断加大。
江苏经济将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苏南地区将率先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沿江地区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沿海开发持续推进,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将持续处于加速发展期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将进一步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城乡二元结构将进一步改善综合判断,“十二五”期间,我市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将面对诸多风险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三节 发展阶段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处于人均GDP跨越1万美元的发展阶段,将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基础上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发展的主旋律 发展方式进入加速转型期十二五”时期,面对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和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我市必须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社会建设进入全面加强期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和管理、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更加重视发展的协调性和均衡性,要妥善解决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社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与满意度。
城乡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十二五”时期,随着全市城镇化水平加快提升,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政策措施落实,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全面进入深度调整期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辐射延伸,城乡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逐步转移,农村人口加快向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集聚,社会保障和各项社会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市建设进入品质提升期围绕扬州建城2500年,“十二五”期间,扬州将立足“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目标,全面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在从运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的同时,扬州正向高铁时代、空港时代迈进,全市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秀美,文化影响力更加广泛,城市品质、市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第四节 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扬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发展、城镇化、民生幸福、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更加注重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更加注重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特色的彰显,到“十二五”期末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初步建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以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为主题体现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推进“三个扬州”建设,以创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精致理念引领城乡建设、推动城市品质提升,以幸福理念引领民生改善、推动社会文明和谐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突出发展创新型经济,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提升集约发展水平,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进一步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以创新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以产业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创新,努力把扬州建成创新产业发达、创新技术领先、创新载体优良、创新人才富集、创新体系健全的创新型城市 ——以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抓手,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不断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完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以民生幸福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追求,实施民生幸福战略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提升社会就业质量,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以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动力,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增强吸引技术、资金、人才的能力,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分享经济全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