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多案例比较民族志.docx
4页读《Multicase Ethnography: Tracking the Demise of State Socialism》——《多案例民族志:对国家社会主义消亡的追踪》一、导言《Multicase Ethnography》作为《The Extended Case Method》一书的第四章节,是布洛维进行基本的拓展个案法的基础之上对民族志研究全球化问题所作的新的方法论尝试布洛维通过对国家社会主义消亡过程的追踪调查来展示对多案例民族志方法的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得地方的过程性和宏观的形塑地方性过程的全球结构紧密结合布洛维在本章中展现了他是如果通过对他在美国、匈牙利和俄罗斯所作的工厂调查、研究、分析,以对修正市场资本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做出贡献二、关于 Multicase Method1、方法论的提出布洛维采用多案例比较的民族志方法是为了解决学者针对他从前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研究时所提出的两点质疑而做的:一是他的老师 Jaap van Velsen 所提出的虚假的比较,即将现实的资本主义和空想主义的社会主义进行比较,这是不负责任的一种比较方式;另一个是 Robert Merton 所提出的将资本主义等同于工业化的问题,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污名化,对工业化过程的研究不能够等于对资本主义的研究。
因此布洛维在对匈牙利和俄罗斯的案例研究中在扩展个案的比较方法基础上采用了多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这一方法是基于民族志方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多场域民族志研究方法(Multisited Ethnography).多场域民族志方法被 Marcu(1995)认为是超越了个人生活范畴,实现了对全球化内在过程进行追踪的方法这种方法研究人们的移民过程,追踪移民者到达不同的地域,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化对移民者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将整个全球化的过程采用不同区域的连续性观察连接成一线,更侧重的是全球化过程中跨越国家、民族边界的关于整合、联系等方面的研究,然而布洛维认为这始终对应的是传统人类学的研究逻辑布洛维所采用的多案例比较方法是从经验主义对象到理论对象的研究过程在这种比较的方法下,多案例比较法侧重的是案例之间的差异而非联系性,将问题放在差异是如何产生并且进行再生产之上,因此多案例比较方法是一个双重建构的过程:从经验\现实意义上讲是观察社会力量如何作用并且社会或成的表达的问题;从想象层面上来说就在于我们在田野中所采用的视角和理论框架来进行建构的过程2、扩展个案法的四个关键维度按照布洛维在方法的介绍中所述,扩展个案法包含四个关键时刻,即比较维度。
在实在主义的维度上包含有对案例之间的背景(context)和过程(process)的维度,而在建构层面上就涉及到理论假设(theory)和视角(positionality)维度同时,按照外生性和内生性原因,布洛维又对四个维度做以重新划分,如下表:表 1 多案例比较法的四个维度外生性维度 内生性维度现实层面 背景 过程建构层面 理论 视角背景、过程和视角都是为了理论而建构的分析维度在扩展个案法中对话即比较是这种反身性民族志方法的重要本质布洛维的对话将两个过程结合在一起,一是从外延到中心,由表及里的路径,另一个是将数据和理论进行对话,即理论的建构过程3、多案例研究法的应用布洛维的研究是针对先进资本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比较而展开的在布洛维选用的第一个研究案例即匈牙利的案例研究中,并不考虑历史变化的问题,即比较研究是非历时性的,比较了国家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官僚专制和先进资本主义下的霸权主义专制,并将这两种制度和早期资本主义的市场专制做比较在这一案例的比较研究中,布洛维的比较路径是从背景比较分析入手,进入过程比较,而后进行视角比较,组后得出理论方面的比较以及结论布洛维说明在多案例比较方法中,并非是选取一些案例的样本然后进行集中的比较,而是进行一个案例和另一个案例的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比较、分析逻辑回应了“统计性归纳”方法的抽象逻辑,用样本推论总体的分析逻辑在实际的比较重,布洛维选取了哈拉兹梯在匈牙利的红星拖拉机厂所作的案例研究作为比较的对象,首先将之与自己在美国联盟所作的研究进行背景即政策性机制和过程维度的比较,而后布洛维进入匈牙利,选取相似工厂(Banki)和哈拉兹梯的研究再进行案例比较,进行视角维度比较,从而得出与哈拉兹梯的不同结论,以及对哈拉兹梯的结论影响原因进行猜测当作者完成现实层面的比较之后就进入了建构性层面的维度比较,布洛维和卢卡斯(Lucas)到列宁钢铁厂(Lenin Steel Works)工作,最终通过与哈拉兹梯所持有的集权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不同意”进行比较,完成了理论再建构过程这种扩展个案方法四个维度的比较方法,并不可能同时关注,即在同一个案例比较重进行多维度的比较,布洛维补充说一般来讲只能关注一个维度而其他的维度是常量、不变的而且通常要从现实层次的比较开始,按照扩展个案法常常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视角,便可选择从政治性经济视角即背景的比较开始,而其他的维度放到后面去解决4、比较的进行扩展个案法的特点是将实际经验的研究和宏观层面的分析结合起来,微观层面的分析是为了进行宏观层面的比较,寻找切入的比较点。
并且按照在上文中所提及的比较逻辑,要先进行一个维度的比较而后开展其他维度的比较,在每一个维度的比较中都存在着微观和宏观结构进行联系的过程首先在背景比较重,布洛维并没有将目光直接放到宏观层面,首先进行了二者的微观比较布洛维和哈拉兹梯的工作性质、工资获得方式(计件工资制)都是相同的,但是哈拉兹梯在工作强度上远远超出了布洛维的程度,在微观的层面的比较得出问题的关键点之后,布洛维在宏观层面上进行了比较宏观的层面猜测与解答,同样是按照案例之间的比较方式展开对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回答是先进资本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政治性经济情况不同作者通过对哈拉兹梯工作经验进行解剖来和作者自己的经验进行比较哈生活在一种沉重的制度之下,这些规则来自于工头、党派、贸易联盟就像琐碎的办公室职员规则一样哈生活在一种被布洛维称为官僚专制的状态之下,而这种机制不同于联盟国的霸权主义管理体制联盟包含有内在的国家和内在的劳动力市场,这两种机制是可以消除部分哈拉兹梯所面临的一些专制经验的,所以哈拉兹梯是没有这种安全舱口的那哈拉兹梯到底害怕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他如此努力的工作,要一次性操作两台机器这么辛苦?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到官僚专制的重要的基础,也就是计件工资体系中去寻找。
在这个时候作者对霸权主义专制和官僚主义的专制进行比较在霸权主义专制的情况下,如果一份工作不能用效率来衡量的话,工人还是可以保证一份合理的工资收入这种经济保障促生了两种类型的生产限制:工人会偷懒,因为有基本的工资保障;配额限制,高生产量要求以免管理者会工作轻松而在红星拖拉机厂,没有最低工资保障,也没有针对增加生产的保证所以在红星厂既没有偷懒的可能也没有配额限制的可能,因为在这里没有生产的“天花板”即产量上限哈拉兹梯对这种专制配额没有任何的防范性他没有办法建立一种反规则来与这种工作强度做对抗这样看来官僚主义专制让工人没有可能组织起对抗性的力量,而联盟国下的工厂由于有最低工资、失业保障并且有一个详尽的碰撞机制能够保障工人对抗停工,从而引起了一种霸权主义秩序,在这个秩序中管理者是要哄骗而不死强迫劳动者进行生产的,工人们因此是将工作组织曾为一种劳动竞赛的形式而不是艰苦误区的工作,从而达到管理者的产出目标在分析这些不同的生产机制的同时布洛维分析了他们不同的政策机制先进资本主义在霸权主义之下所形成的生产秩序是能够制造出工人的同意的,能够扭转直接的工人和资本主义方的对抗,反而转化成协助资本主义者实现生产目标的形式;官僚专制下的工人虽然无法形成一种直接的、外显的力量对抗,他们面度的是共谋:从管理人员到贸易联盟到党派的。
但是工人形成了一个秘密的自治权和创造性的领域,哈拉兹梯称之为“homer” ,会爆发出强烈的针对整体的政策体系的反抗力量因此作者得出结论是:国家社会主义比先进资本主义更加脆弱,更加易受到攻击而团结工联(波兰的公会联盟)也准确的证明了作者的结论接下来的三个维度比较中,作者始终抓住案例之间,即从自己和哈拉兹梯之间的微观比较入手,寻找背后的宏观结构原因进行分析,最终完成了理论再建构三、方法论的比较哈拉兹梯所代表的极端主义理论视角和作者持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的竞争性解释的分析方法体现在布洛维的扩展方法中在本章开头布洛维批判了传统人类学割裂普遍性联系,以及符号互动论和民族志方法学割裂社会进程,悬空时间和空间,压缩历史性背景的弊端扩展个案法突破了布洛维在本章中所提到的关于宏微观的对话问题,并且通过匈牙利和俄罗斯的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解决了时间、空间的联系问题布洛维所关心的是理论的建构与再建构过程,并且在比较的开始即选择案例的开始就选择了理论比较的对象,这和扎根理论无理论视角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同时扩展个案法的理论比较也不同于格尔茨的文化阐释方法,虽然同样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对话过程,但格尔茨的理论比较是抓住某些文化范畴或者影响文化的关键概念进行意义结构的分析,扩展关于概念的理论视角,微观是宏观存在的表现形式和解释形成的基础;然而扩展个案法是在对微观进行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在宏观结构层面寻找微观的解释源泉。
本篇文章不仅充分展现了布洛维关于扩展个案法的四个关键维度的比较方法以及应用,宏微观对话的分析如何操作,同样说明了在扩展个案法中如何应用多案例比较的民族志方法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