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组盐成土及冻土PPT建筑土木工程科技专业.ppt
26页三组盐成土及冻土PPT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1概念2成土因素3成土过程4地理分布5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6目录CONTENTS分类与改良利用一、盐成土的概念:一、盐成土的概念:盐成土是指在矿质土表至30厘米范围内有盐积层,或上界在矿质土表至75厘米范围内有碱积层,而无干旱表层的土壤盐成土相当于土壤发生学分类中的盐土和碱土二、成土因素二、成土因素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盐类直接参与成土过程而形成1· 在气候要素中,降水和地面蒸发的强度与土壤盐滞化关系最为密切2 ·地貌要素中,地形高低起伏,物质组成直接影响到地面和地下径流的运动,也影响土体中盐分的迁移3· 母质的沉积类型及其沉积特性4·植物对盐分在土壤中积累的作用三、成土过程:三、成土过程:1,盐化过程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大陆内地以及半湿润地区的低平洼地区域盐化过程发生的基本条件是气候干旱,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且水流滞缓,并且地下水矿化度较高。
2,盐化过程:盐化过程是指土壤中易溶性盐分随毛管水向表土层运移,累积的过程盐化过程的分类盐化过程的分类易溶盐随地表水和地下水从高处往地势低平处汇集,在蒸发作用下,易溶盐析出而累积于土壤表层;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通过毛管上升作用携带易溶盐升至土壤表层,强烈的蒸发作用使易溶盐浓缩析出,富集于土壤表层干旱地区的农业土壤,由于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可能提高灌区地下水位,从而引起盐化过程发生,这种过程称为次生盐渍化滨海低地,则会因海水浸渍与溯河倒灌,引起盐化过程发生规律性规律性土壤中易溶性盐分如CaCO3、Ca(HCO3)2、MgCO3、Mg(HCO3)2、CaSO4、Na2CO3、NaCl的溶解度,以及它们在土壤溶液中的迁移能力差异较大,土壤表层聚集的盐分组分会随地形表现出明显区域分异规律2、碱化过程:、碱化过程:碱化过程:是指土壤溶液中的钠离子进入土壤胶体,交换出一定量的钙离子或镁离子或铵离子的过程土壤碱化过程经常是苏打盐水(Na2CO3)盐化、土壤积盐与脱盐交替过程的综合碱化过程的两个阶段:①季节性积盐、脱盐交替,并以积盐为主阶段在季节性脱盐时期,土壤溶液稀释,易溶性部分离解,产生钠离子,既提高了土壤碱性反应,又交换了土壤胶体中的钙、镁离子;而在干旱积盐时期,可溶性盐组成中的硅酸钠会转化为游离苏打,并析出无定形二氧化硅,因此土壤在频繁的季节性积盐和脱盐交替中发生碱化过程。
②以脱盐为主的阶段易溶性盐从表层淋至B层或C层,土壤胶体相当程度地为交换性钠所饱和土壤胶体高度分散,粘粒由高处向低处、由表层向下层移动淀积解决方法:解决方法: 改良碱土就是使碱土进行脱碱过程,可通过施用石膏粉和灌溉淋洗进行,石膏(CaSO4.2H2O)中的钙离子可以替代土壤吸附的钠离子,通过淋洗排出土体,降低土壤胶体的钠饱和度碱土的改良利用应遵循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一、水利措施:利用明沟排水或竖直排水降低水位减少碱的上升;大水灌溉洗刷大量盐碱 二、农业生物措施:平整土地和围埝平地,蓄水淡盐,效果非常好;熟化土壤抑盐改土,主要是地面覆盖、熟化表层、使用有机肥,加强土层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表层结构;适当的种植及合理耕作,种植耐盐作物 三、化学改良:因为碱土中含有大量苏打和交换性钠,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硫酸亚铁、硫磺等石膏的用量一般一次为150--200公斤/亩,充分磨细,可结合播种时与农家肥混合使用土壤盐化与脱盐过程所引起的碱化过程,在小区域常与土壤盐化构成规律性的空间分布模式四、地理分布四、地理分布盐成土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低平洼地、滨海平原以及红树林区。
在中国分布的范围大致沿淮河-秦岭-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以及东部和南部沿海低平原,还有包括台湾在内的热带诛海岛沿岸也有零星分布五、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征五、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征特征:盐成土表层常有白色或灰白色盐分富集,盐成土的碱土则具有特殊的土体结构,即E(淋溶层)-Btn(碱化层)-Bz(盐化层)-C(母质层)型,盐成土有机质含量低,pH值高,土壤结构差,盐分或代换性钠离子含量高诊断层: 盐积层:为在冷水中溶解度大于石膏的易溶性盐类富集的土层 ② 碱积层:为一交换性钠含量高的特殊淀积粘化层1六、分类与改良利用六、分类与改良利用1)盐成土细分为碱积盐成土和正常盐成土2个亚纲2)盐成土分布区是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区域,也具有发展农牧业的巨大潜力只要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就能适度开发利用盐成土资源 盐成土存在的问题是易溶盐含量过高,需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开沟排水,修建台田条田,降低地下水位,发展井灌井排,引淡水灌溉,并配合农业基础措施,如整平土地,增加有机肥料,种植水稻等水成型土纲系列冻土目录ß定义ß地理分布ß成土条件ß主要成土过程ß诊断面与诊断特性ß分类与利用一.定义ß冻土是指0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即具有表土呈现多边形土或石环等冻融蠕动等形态特征的土壤。
二.地理分布ß冻土分布于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北冰洋沿岸地区是冻土的主要分布区据统计全球冻土总面积约5.9×106 km2,占陆地总面积的5.5%,故有学者将冻土与冰雪合称为冰冻圈在中国冻土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山区、西部高山区及青藏高原 三.成土条件ß1.气候ß冻土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但多为寒冷性常温气候或冻原气候ß2.植被ß由于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是以苔藓、地衣为主组成的苔原植被,草本植物和灌木很少,所以植被供给给冻土的有机物极少ß3.地形、母质地形、母质ß冻土发育的母质绝大多数与冰碛物有关,其经过冰川远距离搬运冻融泥石流作用导致区域冻土成土母质的多源性四.主导成土过程ß在冻土形成发育过程中生物化学风化相对微弱,而以物理风化为主,季节性冻融过程会形成石环、石河等ß主要的成土过程有:原始成土过程、潜育化过程、盐渍化过程五.诊断面和诊断特性ß1.主要诊断面ß冻土土层浅薄,潮湿水分状况冻土,典型冻土的土体构型表层为泥炭层(Oi层),下层为滞水潴育母质层(Cg层)干旱水分状况冻土则为腐殖质层(Ah)——易溶盐分聚集层(Bz)层——钙化的母质层(Ck)ß2.诊断特性ß具有暗色或淡色表层;表土常呈现多边型土或石环状、条纹状等冻融蠕动形状特征;有机物含量低,含量在5-20g/kg;富里酸与胡敏酸小于1六.分类与利用ß 赵其国建议在中国土壤分类方案中将冻土列为独立的土纲,下设正常冻土、高寒冻土亚纲。
ß冻土由于热量条件差,再加养分贫乏,故开发利用价值不大冻土在全球变化、自然地理学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当今学术界十分关注全球变化与冻土之间的相互影响 谢谢观赏谢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