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演变特征分析.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王哥
  • 文档编号:30533852
  • 上传时间:2018-01-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演变特征分析摘 要: 该文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采用遥感和 GIS 技术手段,通过 2000、2007、2009 及 2014 年的 4 期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取研究区荒漠化现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叠加分析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的荒漠化特征进行的演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从 2000 年~2014 年期间,研究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趋势,从 2000 年的 1285004.97km2 上升到 2014 年的756433.26km2 (2)从景观指数角度分析,从 2000 年~2014 年间研究区具有景观破碎程度均较低,各景观类型之间的破碎化值差距较大等特征 (3)从景观类型的转移特征来看,从 2000 年~2014年间荒漠化程度先好转又恶化的特征,总体上荒漠化程度加剧特征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荒漠化; 遥感; 景观格局 Abstract: this text as the research area of maowusu sandy land,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by 2000, 2007, 2009 and 2014, fou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s, to interpret characters of desertification research area, and on this basis through the overlay analysis and landscape pattern index analysis method,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1)from 2000-2014 period, the study area of desertification land area has increased trend, up from 1285004.97 km2 in 2000 to 756433.26 km2 in 2014. 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andscape index from 2000-2014 with a degree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in the study area are low, large fragmentation of value gap between various landscape types. 3)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types, from 2000-201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ertification degree to better and worse,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desertification degree aggravate. From the resul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sults of the maowusu sandy land desertification governanc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maowusu sandy land; Desertification; Remote sensing; Landscape pattern 1. 引言 ?S 着社会不断进步,自然灾害发生概率越来越频繁。

      在自然界本身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灾害日益增多,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众多生态灾害中,荒漠化灾害已经是全球较为严重的灾害之一,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深刻体会到近年来频发爆发沙尘暴,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沙源就是荒漠化所造成的产物荒漠化灾害对基础设施、生产建设、粮食安全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生物群落退化、土地退化及环境恶化等方面 我国是荒漠化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报告》的统计,截止到 2009 年底,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 27.33%,总面积为 262.37×104hm2,已经分布在18 个省、直辖市的 508 个旗县我国每年因土地荒漠化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560 亿元人民币,已近 4 亿人口受到土地荒漠化危害 内蒙古是中国荒漠化灾害最是严重的省区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61.77 万 hm2,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 52.2%,草原牧区、农牧交错带的荒漠化灾害最为突出 毛乌素沙地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是生态灾害较容易产生的地区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

      随着毛乌素沙地区域的经济不断发展及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植被覆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80 年以来,全球变暖的趋势已日趋凸显,加上气候与地表覆盖变化具有密切联系的关键点,使毛乌素沙地成为当前关注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以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分布现状、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原因,可为沙地开发和合理利用,实现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毛乌素沙地亦称“鄂尔多斯沙地” ,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地区,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行政区域内为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和乌审旗的部分地区、陕西省榆林北部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的地区,总面积达 3.6hm2,经纬度范围是:37°27′30″~39°22′30″N、107°20′~111°30′E   4.3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景观类型转移变化特征分析 荒漠化面积的角度来说,2000 年~2005 年未荒漠化和荒漠化的面积比例差不多,虽然面积有所变化,但不是很大,细说荒漠化等级,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动态2005 年至 2007 年之间的变化比较大,未荒漠化面积变小,比例减少 10%左右,同时荒漠化面积增加,比例增加了 10%左右。

      在 2009 年,跟 2007 年相比,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保持水平线,荒漠化等级里也没有明显的变化到 2014 年,荒漠化更严重了,面积又增加 180302.49hm2,比例下降了 5%与此同时,未荒漠化面积下降了 162695.61hm2,比例减少了 4%增加的荒漠化等级里转移最多的为轻度荒漠化,主要为轻度风蚀荒漠化,面积上升了 214727.58hm2,比例多了 8%2000 年~2005 年,改善面积小于退化面积,但差距很小,变化值也很小,虽然没有在明显的退化,但是存在着隐形的恶化2005 年~2007 年,改善面积大于恶化面积2007 年~2009 年,恶化面积比改善面积大四倍,因为是变化值不是很大,所以退化的不是很严重2009 年~2014 年,还是退化了,而且比较严重,恶化面积为 17606.9hm2 5. 结论   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对物质生活质量追求不断提高,人类无止境的向自然资源进行掠?Z 性的开发和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进程,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及发展 本文通过遥感和 GIS 技术,对 2000 年、2005 年、2007 年、2009 年、2014 年共 5 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了以下结论: (1)从 2000 年~2014 年期间,研究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趋势,从 2000 年的 1285004.97hm2 上升到 2014 年的756433.26hm2。

      (2)从景观指数角度分析,从 2000 年~2014 年间研究区具有景观破碎程度均较低,各景观类型之间的破碎化值差别较大等特征3)从景观类型的转移特征来看,从 2000 年~2014 年间荒漠化程度先好转又恶化的特征,总体上荒漠化程度加剧特征 参考文献: [1] 胡孟春, 刘玉章, 乌兰,等. 科尔沁沙地土壤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J]. 中国沙漠, 1991, 11(1):22-29. [2] 张华, 李锋瑞, 李玉霖,等. 科尔沁沙地奈曼旗近 5 年来风况及合成输沙势[J]. 中国沙漠, 2004, 24(5):623-627. [3] 张玉, 宁大同, v.smil. 中国荒漠化灾害的经济损失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6(1):45-49. [4] 格兰. 沙漠化过程的特征及其评价[J]. 世界沙漠研究, 1993(4):18-22.   [5] 朱震达, 刘恕. 关于沙漠化的概念及其发展程度的判断[J].中国沙漠, 1984, 4(3):2-8. [6] 吴薇, 王熙章. 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遥感监测[J]. 中国沙漠, 1997, 17(4):415-420. [7] 王一谋. 彩色红外航空像片解译方法在现代沙漠化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中国沙漠, 1986, 6(4):47-5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