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差异及其实践启示.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卢卡****7
  • 文档编号:320429348
  • 上传时间:2022-07-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差异及其理论启示  浅析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差异及其理论启示  一、新旧福利经济学产生过程比拟分析  〔一〕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20世纪20年代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打破了西方福利经济学开展的寂静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A..庇古出版了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福利经济学重新受到重视,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认为,个人的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整个社会的福利应该是所有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在此根底上,庇古提出了两个福利根本命题:国民收入程度越高,社会福利就越大  〔二〕新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20世纪30年代的一场大争论使西方福利经济学发生了一次大的转折:旧福利经济学被新福利经济学所取代新福利经济学由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于采用了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等新的分析方法,试图解决旧福利经济学难以答复的问题,因此称为新福利经济学  二、新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比拟  〔一〕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理论分析  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标志是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他更致力于寻求一种方便的测定和改善社会福利的方法,其主要观点是:  1.福利的本质是一种意识状态,或者意识的关系状态  一个人的福利寓于他自己的满足之中,它可能源于物的占有或者其他原因。

      因此,国家应当注意贫穷问题,致力于增加福利假如一个人欲望稳定,他持有一种商品越多,那么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持有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持有量所获得的效用就越来越小,直至为零  2.认为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经济福利愈大  一个国家的全部经济福利是个人经济福利的总和,所以经济福利和国民收入这两个概念是那样对等他指出: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即:或者国民收入增加,而不减少穷人在其中占有的绝对份额,或者使穷人占有绝对份额增加,而不减少国民收入,都一定会增加经济福利因此,收入均等程度是福利极大化的必要条件  3.财产转移论  富人的财产向穷人转移有两种方法:一是自愿转移,即拿出一局部财产兴办教育、保健设施;二是强迫转移,即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手段,例如征税,可以集中一局部国民收入,再通过社会福利制度的补助使穷人的收入增加,也可以补贴  〔二〕新福利经济学代表理论分析  1.卡多尔希克斯的补偿原理  根据帕累托最适度原理,一切社会变革都只可能为垄断寡头谋利益,即使点滴改进,也不能损害垄断的利益,而社会人群中会有一局部人的利益由此将不可防止地受到进犯补偿原理的本质在于,假如一些社会成员经济状况改善的同时不会造成其它成员的经济状况恶化,社会福利就增加了。

      但是社会变革,不能使所有人同时受益,而是总有人受损因此,政府应该对受害人进展相应的补偿例如,向受益人征更多的税,以削减他们的受益额;向受害人支付补偿金,以减轻他们经济状况恶化程度  2.相对福利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经济学家强调福利的主观性和福利的相对性,认为社会福利是一个既无实际意义,又无实现可能的幻觉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福利永远得不到满足当人们受到外界的影响时,又会产生需要当这种需要满足后,人们还会有新的需要这个过程是连续的、永久的因此,要满足各种需要以到达生理和心理持久平衡是不可能的  3.阿玛蒂亚森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福利经济学方面获得了创始性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  阿玛蒂亚森不可能定理克制了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各种可能性,为现代福利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矗为经济分配不平等的测量提供了与现实较为一致的福利经济思想基矗如何测量一国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以及因收入分配不平等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一直是经济学所关注的热点阿玛蒂亚森将他的福利理论运用于贫困研究,提出阿玛蒂亚森贫困指数阿玛蒂亚森首先指出了新福利经济学理论在研究贫困问题上的无力,认为帕累托世界根本没有考虑生存前提假设问题,即人只能在效用程度到达一定程度的根底上才能生存。

      森提出一套较为科学的饥荒分析框架,使福利政策分析纳入饥荒形成机制理论之中  三、新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启示  以建立社会福利为目的的新旧福利经济学,其伦理源泉直接来自于功利主义理论同时也因其所特有的价值判断性质而显示出浓烈的伦理意蕴福利经济学虽然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社会效用的最大化以及社会的物质消费与分配,但是,这种研究本身在客观上也表达出了人类在伦理道德方面的需求,比方对家庭幸福、精神愉快、友谊、自由、正义等等的需求福利经济学在其理论上和对理论的诉求上,也突出地表达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强烈关心  虽然新旧福利经济学强调问题不同,例如旧福利经济学强调分配均等,而新福利经济学强调效率而忽略二次分配,而且在政府是否给予适当干预也存在着极大的分歧,但新旧福利经济学都只关注收人的再次分配,而对于初次分配均采取了回翻方法因此对于我国而言,新旧福利经济学中关于收人再次分配的理论我们需要借鉴,但同时仍然需要坚持我们通过收人的初次分配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由于当时对于自由市场经济的迷信,使得初次收人分配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从而导致社会收人差距的不断扩大我国在收人分配上从来都非常关注公平在今后社会福利分配方法上,将需要重新审视公平与效率两者的关系,坚持做好公平与效率两者兼顾,促进社会和谐稳步开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