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连接线夹安装说明.ppt

13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1130864
  • 上传时间:2017-05-2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8M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无螺栓电连接线夹安装说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宝鸡器材有限公司,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安装方法,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安装方法,承力索、接触线、并沟电连接 线夹拆卸方法,压接设备及辅助工具,并沟电连接线夹安装方法,一、承力索电连接线夹安装方法,1、压接准备:,取承力索电连接线夹本体及中夹板,仔细检查型号规格是否正确;检查线夹本体、 中夹板以及压接用电连接线表面是否清洁,是否存在氧化层、杂质、污物等;检查压接模连接配合是否满足压接设备要求,型腔表面是否光洁,有无氧化层、杂质或其他缺陷;检查压机电源连接是否正确,液压部分是否存在漏油、压力不足或其他故障;,2、压接:,裁线:依照施工图要求量取相应规格、长度的软铜绞线,在正确位置处用记号笔做标记,在标记两端用窄胶带进行绑扎,胶带绑扎圈数不少与3圈;沿标记处用剪线钳裁线;修整线头,确保线头不散乱夹的内表面、中夹板的圆弧处及软铜绞线、承力索绞线压接部位均匀涂抹导电脂,按图示意步骤依次装入软铜绞线、承力索及中夹板该步骤注意事项将连接好的承力索线夹放入压接模下模腔内,并确保线夹本体整体位于模腔中心位置,两端扶正,装好上模,压接直至上下模分模面重合,保压不少于5秒钟,泄压,拆下上模并卸下模具;,用游标卡尺测量压接部位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压接部位是否存在压接缺陷,中夹板位置是否正确;,,压接步骤注意事项,3、技术要求:,机械性能:a) 承力索电连接线夹与承力索和电连接线之间的滑动荷重均大于等于4.0kN。

      电气性能要求a) 承力索电连接线夹的载流量应大于等于被连接线索的最小额定载流量b) 承力索电连接线夹与线索连接处的温升应小于等于被连接线索的温升c) 过负荷电热循环试验后承力索电连接线夹与导线连接处两端点之间的接触电阻值应小于等于同等长度被连接线索的电阻值二、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安装方法,1、压接准备:,取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本体及螺纹卡子,仔细检查型号规格是否正确;检查线夹本体、螺纹卡子以及压接用电连接线表面是否清洁,是否存在氧化层、杂质、污物等;检查压接模连接配合是否满足压接设备要求,型腔表面是否光洁,有无氧化层、杂质或其他缺陷;检查压机电源连接是否正确,液压部分是否存在漏油、压力不足或其他故障;,2、压接:,裁线:依照施工图要求量取相应规格、长度的软铜绞线,在正确位置处用记号笔做标记,在标记两端用窄胶带进行绑扎,胶带绑扎圈数不少与3圈;沿标记处用剪线钳裁线;修整线头,确保线头不散乱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压接前应采用细砂纸将线夹本体内侧、螺纹卡子表面及接触线(特别是沟槽内)和电连接线压接处清理干净,不得有氧化皮等污物夹的通孔内、沟槽及接续线索的压接部位涂一层导电油脂;,将螺纹卡子卡在接触线压接部位的线槽内,注意卡子的圆弧部分朝向机车前进方向;,,压接步骤注意事项,将软铜绞线线头穿入线夹本体圆孔内,用刀片划开并取下缠绕在软铜绞线上的窄胶带,将软铜绞线完全穿入线夹内,并在出口侧重新用窄胶带缠绕线头,缠绕圈数不少于3圈,防止线头松散,将螺纹卡子完全卡进线夹本体内,在确保软铜绞线露出长度约20mm左右,且螺纹卡子夹上所处位置完全正确后,将线夹连同导线置入压接模下模腔中心位置,安装压接模上模;,确认各部分零件所处位置完全正确、线夹在左右、前后两个方向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后,开始压接,直至上下模完全闭合,压力达到额定压力值240KN以上,保压5秒钟;,泄压检查测量压接效果;,3、技术要求:,机械性能要求a)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与接触线之间的滑动荷重大于等于4.0kN。

      b)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与电连接线压接后的握紧荷重大于等于4.0kN电气性能要求a)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的载流量应大于等于被连接线索的最小额定载流量b) 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与线索连接处的温升应小于等于被连接线索的温升c) 过负荷电热循环试验后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与导线连接处两端点之间的接触电阻值应小于等于同等长度被连接线索的电阻值三、并沟电连接线夹安装方法,1、压接准备:,取并沟电连接线夹本体及中夹板,仔细检查型号规格是否正确;检查线夹本体、中夹板以及压接用电连接线表面是否清洁,是否存在氧化层、杂质、污物等;检查压接模连接配合是否满足压接设备要求,型腔表面是否光洁,有无氧化层、杂质或其他缺陷;检查压机电源连接是否正确,液压部分是否存在漏油、压力不足或其他故障;,2、压接:,裁线:依照施工图要求量取相应规格、长度的软铜绞线,在正确位置处用记号笔做标记,在标记两端用窄胶带进行绑扎,胶带绑扎圈数不少与3圈;沿标记处用剪线钳裁线;修整线头,确保线头不散乱夹的内表面、中夹板的圆弧处及软铜绞线压接部位均匀涂抹导电脂,按图示意步骤依次装入软铜绞线及中夹板该步骤注意事项将连接好的并沟电连接线夹放入压接模下模腔内,并确保线夹本体整体位于模腔中心位置,两端扶正,装好上模,压接直至上下模分模面重合,保压不少于5秒钟,泄压,拆下上模并卸下模具;,用游标卡尺测量压接部位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压接部位是否存在压接缺陷,中夹板位置是否正确;,,压接步骤注意事项,3、技术要求:,机械性能:a) 并沟电连接线夹与电连接线之间的滑动荷重均大于等于4.0kN。

      电气性能要求a)并沟电连接线夹的载流量应大于等于被连接线索的最小额定载流量b)并沟电连接线夹与线索连接处的温升应小于等于被连接线索的温升c) 过负荷电热循环试验后并沟电连接线夹与导线连接处两端点之间的接触电阻值应小于等于同等长度被连接线索的电阻值四、承力索、接触线、并沟电连接线夹拆卸方法,1、接触线电连接线夹的拆卸:,第一步:按下图a将接触线电连接线夹插入模具1中,并确保线夹位于模具中心位置;,第二步:用模具2切开接触线电连接线夹直至线夹离开接触线;,注意事项:拆卸过程中密切注意模具的运动状况,当线夹与接触线分离后,应立即停止切割,以免切割模具伤及接触线2、承力索、并沟电连接线夹的拆卸:,第一步:按下图b将承力索(并沟)电连接线夹插入模具1中,并确保线夹位于模具中心位置;,第二步:用模具2切开承力索(并沟)电连接线夹直至线夹离开接触线;,注意事项:切割承力索线夹本体应从软铜绞线一侧进行切割,拆卸过程中密切注意模具的运动状况,当线夹被切开后,应立即停止切割,以免切割模具伤及承力索五、压接设备及辅助工具,,,注意事项:,Ⅰ、本线夹本体两侧圆弧均为R7.5mm,为对称结构, 线夹安装时应尽可能确保承力索线及电连接线 最大直径处越过线夹棱边,以防止压接过程中 出现线夹本体将线卡散股的现象。

      Ⅱ、中夹板安装时应保证中夹板处于线夹的中间位 置,同时保证斜面角度较小 的一侧在内,斜面 角度大的一侧向外,同时保证中夹板圆弧内有 牙的一侧朝向承力索线一侧返回,,Ⅰ、压接过程中密切注意线夹有无偏斜、有无咬线的现象;Ⅱ、压接时必须确保软铜绞线缠绕窄胶带部位位于线夹外侧,禁止将窄胶带压入线夹以内;软铜绞线线头伸出线夹以外的长度宜控制在20mm左右,不宜过长,以免线头使用过程中碰到承力索线引起打火,产生电腐蚀;Ⅲ、压接过程中必须保持线夹两端扶正,若线夹两端高低、前后方向不在同一平面,禁止压接,压接过程中线夹位置必须保证始终不变;Ⅳ、注意检查压机压力表显示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240KN以上;Ⅴ、检查压接位置是否正确,压接后的线夹缝隙处涂抹导电油脂,以保护压接面处于密封状态而不被氧化;,注意事项:,,,Ⅰ、压接过程中密切注意线夹有无偏斜的现象;Ⅱ、压接时必须确保软铜绞线缠绕窄胶带部位位于线夹外侧,禁止将窄胶带压入线夹以内;软铜绞线线头伸出线夹以外的长度宜控制在20mm左右,不宜过长,以免线头使用过程中碰到接触线引起打火,产生电腐蚀;Ⅲ、压接过程中必须保持线夹两端扶正,若线夹两端高低、前后方向不在同一平面,禁止压接,压接过程中线夹位置必须保证始终不变;Ⅳ、注意检查压机压力表显示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240KN以上;,注意事项:,,,注意事项:,Ⅰ、本线夹本体两侧圆弧均为R7.5mm,为对称结构, 线夹安装时应尽可能确保承力索线及电连接线 最大直径处越过线夹棱边,以防止压接过程中 出现线夹本体将线卡散股的现象。

      Ⅱ、中夹板安装时应保证中夹板处于线夹的中间位置, 同时保证斜面角度较小的一侧在内,斜面角度大 的一侧向外,中夹板侧面按对应圆弧规格标识有 规格型,安装时必须确保中夹板上的圆弧与所使 用线型对应返回,,Ⅰ、压接过程中密切注意线夹有无偏斜、有无咬线的现象;Ⅱ、压接时必须确保软铜绞线缠绕窄胶带部位位于线夹外侧,禁止将窄胶带压入线夹以内;软铜绞线线头伸出线夹以外的长度宜控制在20mm左右,不宜过长,以免线头使用过程中碰到承力索线引起打火,产生电腐蚀;Ⅲ、压接过程中必须保持线夹两端扶正,若线夹两端高低、前后方向不在同一平面,禁止压接,压接过程中线夹位置必须保证始终不变;Ⅳ、注意检查压机压力表显示结果是否达到规定的240KN以上;Ⅴ、检查压接位置是否正确,压接后的线夹缝隙处涂抹导电油脂,以保护压接面处于密封状态而不被氧化;,注意事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