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docx

3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60805288
  • 上传时间:2023-03-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2.61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一章非营养物质代谢一、内容提要肝是人体多种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它不仅在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维生素、 激素等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体内的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重要过程一)肝的物质代谢特点1. 肝的糖、脂类、蛋白质代谢特点(1) 糖代谢 肝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与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脑和红细胞的能量供应2) 脂类代谢肝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 作用肝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以协助脂类物质及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肝是进 行脂肪酸B-氧化、脂肪合成、改造及合成酮体的主要场所;肝是合成磷脂、胆固醇、脂 肪酸的重要器官,并以脂蛋白的形式转运到脂肪组织储存或其它组织利用3) 蛋白质代谢 肝在人体蛋白质合成、分解和氨基酸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除Y- 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血浆蛋白质均来自肝,包括全部的清蛋白、部分球蛋白、大部分凝 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多种结合蛋白质和某些激素的前体等;肝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代谢酶 类,氨基酸在肝内进行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氨基酸代谢产生的氨主要 在肝生成尿素2. 肝在维生素、激素代谢的特点(1) 维生素代谢 肝在维生素的吸收、储存、运输及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肝是人体 内含维生素A、K、B「B2、B6、B12、泛酸与叶酸最多的器官;肝可将很多B族维生素转 化为相应辅酶或辅基。

      2) 激素代谢许多激素在发挥其作用后,主要在肝内被分解转化、降低或失去其生 物活性,此过程称为激素的灭活二)肝的生物转化1. 生物转化的概念 非营养物质经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使其毒性降低、水溶性和极性增强或活性改变,易于排出体外的这一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2. 生物转化的物质 ①内源性:系体内物质代谢产物,如氨、胺、胆红素等,以及 发挥作用后有待灭活的激素、神经递质等;②外源性:系有外界进入体内的各种异物,如 药物、毒物、色素、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等3. 生物转化的特点①多样性和连续性,即一种物质在体内可进行多种生物转化反 应,且各种反应又可按一定顺序进行;②解毒与致毒的双重性,经过生物转化作用,有的 毒性减弱或消失(解毒作用),有少数物质的毒性反而出现或增加(致毒作用)4. 生物转化的类型 主要有两项反应,第一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反应,其 中最重要的是存在于微粒体的加氧酶系,其特点是可被诱导生成,其意义是参与药物和毒 物的转化;第二相反应称为结合反应,是体内重要的生物转化方式,主要与葡糖醛酸、硫 酸、和乙酰基等结合,以葡糖醛酸结合反应最普遍5.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生物转化作用存在着个体差异,常受年龄、性别、诱导物 及肝功能等诸多体内、外因素的影响。

      三) 胆汁酸代谢1. 初级胆汁酸 胆固醇在肝细胞中经一系列酶的催化转变生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 汁酸,7a-羟化酶是胆汁酸生物合成的主要限速酶,受胆汁酸浓度的负反馈调节初级胆 汁酸包括游离型胆汁酸(胆酸和鹅脱氧胆酸)和结合型胆汁酸(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 氨鹅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2. 次级胆汁酸 结合型初级胆汁酸随胆汁排泌入肠道后,再在肠菌酶的作用下,使 7位脱羟基,胆酸转变为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转变为石胆酸,即游离型次级胆汁酸;脱 氧胆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生成结合型次级胆汁酸,即甘氨脱氧胆酸和牛磺脱氧胆酸3.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由肠道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重新回到肝,在肝细胞内, 将游离型胆汁酸再重新合成为结合胆汁酸,并同新合成的结合胆汁酸一同再随胆汁排入肠 道,这一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4. 胆汁酸的功能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的析出等四) 血红素代谢1. 血红素的生物合成 合成血红素的基本原料是甘氨酸、琥珀酰辅酶A和Fe2+,合 成的起始和终止阶段均粒体,而中间阶段在细胞液中进行;ALA合酶是血红素生物合 成的限速酶,其辅酶是磷酸毗哆醛°ALA合酶受血红素的反馈调节;其它影响该酶的因素 有促红细胞生成素、某些类固醇激素、杀虫剂、致癌物及药物等。

      2. 血红素的分解代谢(1) 血红素的分解代谢在体内分解代谢的主要产物是胆色素,它包括胆绿素、胆 红素、胆素原和胆素等;其中以胆红素为主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2) 胆红素的运输胆红素形成后进入血液,由于其呈亲脂、疏水的性质,对血浆 清蛋白具有极高的亲和力,所以在血液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而运输,此时的胆红素与偶氮 试剂起间接反应,被称为间接胆红素,由于未与葡糖醛酸结合,又被称为未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与清蛋白的紧密结合不仅增加了胆红素的水溶性,有利于运输;而且还限制了胆红 素自由通过各种生物膜,使其不致对组织细胞产生毒性作用3) 胆红素在肝细胞的代谢 在肝血窦中胆红素与清蛋白分离,并迅速被肝细胞摄 取进入肝细胞后与胞浆中配体蛋白一Y蛋白和Z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进入滑面内 质网,在葡糖醛酸基转移酶催化下与葡糖醛酸结合,生成葡糖醛酸胆红素,这种胆红素与 偶氮试剂直接反应,所以被称为直接胆红素或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溶性强,可随尿 排出体外,也有利于随胆汁排泄4) 胆素原的肠肝循环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菌作用之下先脱 去葡糖醛酸基,再逐步还原成无色的胆素原族化合物大部分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体外。

      少 部分胆素原在肠道中经门静脉重吸收入肝,入肝后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 素原的肠肝循环小部分进入体循环经肾随尿排出随粪便和尿液排出的胆素原接触空气 后被氧化为黄褐色的胆素5) 黄疸 凡能引起体内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转化、排泄过 程发生障碍均可引起血浆胆红素浓度升高,称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为金黄色物质,过量 的胆红素扩散进入组织引起皮肤、粘膜、巩膜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可将黄疸分为三类: 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二、学习要求(一)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掌握肝在糖、脂、蛋白质及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中的特点熟悉肝在解剖结构和组织结构特点了解肝功能受损时物质代谢紊乱的表现二)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及特点熟悉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了解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三) 胆汁酸的代谢掌握胆汁酸合成的原料、种类、关键酶及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熟悉胆汁酸的排泄及胆汁酸盐的功能了解胆汁酸的代谢调节(四) 血红素代谢掌握血红素合成的原料及关键酶熟悉血红素合成的调节了解血红素生物合成的过程五) 胆红素的代谢掌握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和生成过程,胆红素在血浆中的运输,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 转化和排泄,胆红素在肠道内的转变,胆素原的肠肝循环,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的 区别。

      熟悉高胆红素血症、三种黄疸的类型及其胆色素代谢特点了解三种黄疸的病因及血、尿、粪便检查的意义三、难点解析(一)胆红素的来源和种类按其来源不同可将胆汁酸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亦可按其结构分为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这两类胆汁酸的合成部位、原料、特点等见表:胆汁酸的来源和种类初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直接原料胆固醇初级胆汁酸合成场所肝细胞肠道特点7a-羟化7a-脱羟游离型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结合型甘氨胆酸、牛磺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黄鹅脱氧胆酸(二)三种黄疸的鉴别:指标疸正常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血清胆红素浓度<1mg / dl>1mg / dl>1mg / dl>1mg / dl结合胆红素极少fff未结合胆红素0〜0. 7mg / dlftf尿三胆尿胆红素——++++尿胆素原少量f;不一定尿胆素少量f;不一定粪胆素原40〜280mg/ 24hf1或一1或正常粪便颜色正常变浅/陶土色变浅或正常四、复习测试(一) 名词解释1. 生物转化2. 结合胆汁酸3. 初级胆汁酸4. 次级胆汁酸5.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6. 未结合胆红素7. 结合胆红素8. 胆色素的肠肝循环9. 黄疸(二) 选择题A型题1. 长期饥饿时肝进行的主要糖代谢途径是:A. 肌糖原的分解 B.肝糖原的分解C. 糖的异生作用 D.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E.酮体的利用率升高2. 下列哪些不是肝具备的功能:A. 储存糖原和维生素 B.合成尿素C. 进行生物氧化 D.合成消化酶E.合成清蛋白3. 下列哪种维生素在肝中储存最多:A.维生素D B.维生素PP C.维生素CD.维生素B E.维生素A4. 肝受损,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A. 清蛋白含量升高B. 球蛋白含量下降C. 清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相对升高D. 清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E. 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均正常5. 人体合成胆固醇最多的器官是:A. 脾 B.肝 C.肾 D.肺 E.肾上腺6. 肝细胞微粒体中最重要的氧化酶系是:A. 单胺氧化酶 B .加单氧酶 C.醇脱氢酶D. 醛脱氢酶 E.以上都不是7. 所有的非营养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后:A. 毒性降低 B.毒性增强 C.水溶性降低D. 水溶性增强 E.脂溶性增强8. 有关生物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进行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器官是肝B. 可以使脂溶性强的物质增加水溶性C. 有些物质经过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即可以排出体外D. 有些必须和极性更强的物质结合才能排出体外E. 经过生物转化有毒物都可以变成无毒物9. 肝病患者出现肝掌、蜘蛛痣是因为:A.胰岛素灭活减弱 B.雌激素灭活降低 C.雄激素灭活减低D.雌激素灭活增高 E.醛固酮灭活增高10. 在肝生物转化的结合反应中,最常见的是:A.与硫酸结合C.与GSH结合B.与甲基结合D.与葡糖醛酸结合E. 与乙酰基结合11.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A. 氯霉素在硝基还原酶的作用下被还原失效B. 普鲁卡因在酯酶的作用下水解,作用消失C. 苯巴比妥在加单氧酶作用下羟化,作用消失。

      非那西丁在加单氧酶作用下羟化,极性增加E. 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由胆道排泄12. 不在肝进行生物转化的物质是:A. 类固醇激素 B.胆红素 C.胺类 D.酮体 E.药物13. 肝进行生物转化时葡糖醛酸的活性供体是:A. GA B. UDPGA C. ADPGA D. UDPG E. CDPGA14. 在生物转化中,催化醇生成醛的酶是:A.加单氧酶系 B .醇脱氢酶C. 醛脱氢酶 D.单胺氧化酶E.水解酶15. 下列哪种物质是肝细胞特异合成的:A. ATP B.蛋白质 C.糖原 D.尿素 E.脂肪16. 肝生物转化作用:A.只包括氧化和还原反应 B.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C. 与生物氧化同义 D.有大量能量生成E.即为激素的作用17. 下列哪种物质不参与肝生物转化反应:A.结合反应 B.氧化反应 C.水解反应D. 还原反应 E.脱羧反应18. 加单氧酶体系主要存在于:A.线粒体 B.微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浆 E.细胞核19. 关于磺胺类药物在肝的灭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灭活反应是乙酰化反应B .灭活生成物溶解度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