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首都文明示范区.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凹**
  • 文档编号:166372681
  • 上传时间:2021-0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6.7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首都文明示范区篇一:怀柔区基本情况最新(2012) 怀柔区基本情况介绍 怀柔区位于北京东北部,全区总面积2122.6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88.7%辖12个镇、2个满族乡、2个街道办事处,共284个行政村,常驻人口33.6万人,户籍人口27.5万人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怀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素有“天然氧吧”、“首都后花园”之称,先后获得了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区、国家生态示范区、首都文明区等荣誉称号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6.5亿元,同比增长12.6%;各项税收68.2亿元,同比增长10.3%;地方财政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5.4%;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同比增长2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47元,同比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12991元,同比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为4.3:59.9:35.8 ——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来,怀柔区积极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构想,以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国家文化中心为契机,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步形成了以休闲会展、影视文化、科技研发、汽车制造、商贸服务等五大产业功能区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产方面,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先后建成了北房城市农业公园、四季花卉产业园等多个农业公园,打造了雁栖不夜谷、夜渤海、栗花沟、白河湾、长城国际文化村等特色沟域经济带,实现了以观光休闲、民俗旅游为代表的一产与三产的融合发展;二产方面, 大力发展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特别是随着欧曼二工厂项目的建成投产、福田重型机械项目即将开工以及福田与戴姆勒合资项目获商务部批准,全区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三产方面,随着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中科院怀柔科教产业园、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龙头项目相继落户,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提升,目前,全区文化创意企业达到3800家,特别是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将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具备承载国际高端会议和休闲度假功能的会议会展集聚区 ——城乡建设情况怀柔区生态环境优美,全区林木绿化率达75.6%,98%以上地区属北京饮用水源保护区,全区年水资源总量占北京市水资源总量的1/5,地表水质量达到国家饮用水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始终保持全市前列近年来,按照首都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的要求,怀柔区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目前,全区实现了镇乡通光缆、村村通程控、村村通油路、村村通有线电视,特别是111国道改造、怀杨路等建成通车,使全区主干路网结构基本形成;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工,“三起来”工程稳步推进,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大幅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和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怀柔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去年又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区复检 ——社会建设情况近年来,怀柔区不断加大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目前已初步构架起从幼儿园到大学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医疗服务网络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社会管理三级网络体系和社会矛盾五级调处网络全区已经实现村村有数字影厅和村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区内建有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妇女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群众性文化场所,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目前,怀柔以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的新定位,成为首都“十二五”时期重点打造的四个产业新区之一下一步,怀柔将继续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转型,着力构建起以文化科技为引领、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加快打造首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高地,使怀柔尽快成为首都的“国际交往会都、科技创新基地、影视文化新城、宜居宜业典范”,成为带动北部生态涵养区科学发展的核心力量。

      篇二: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 编者按:7月1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黑龙江省举行,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各示范区着眼发挥引领作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积极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培训交流期间,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借此机会,学习借鉴其他省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全面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其中16位代表,请他们谈谈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担当起现代农业探路先锋的职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敬请关注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服务 四川省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 四川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中唯一整市推进的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规划、促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等政策措施,全面加大了耕地保护、农田水利、道路、设施装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建设投入,在构建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农村投入机制、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耕地保护基金、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等创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黑龙江省规模 化的粮食生产基地、先进的农业信息化、一流的农机设施装备和创新的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很值得学习 下一步,主要工作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收储体系、风险分担体系和处置体系,逐步消除农村资产变资本的障碍 二是加快园区基地建设以实施“千斤粮、万元钱”粮经复合产村相融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强化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到2017年形成全域灌溉的水利渠系,使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率达到65% 三是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化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大力支持新型市场主体,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强标准化建设和品牌打造,充分发挥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两个带动”作用 四是提升专业配套服务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标准化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探索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培育发展农村新型合作金融服务机构,积极面向农村开展产权抵押融资、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拓展保险品种范围,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进一步支持保险机构提升服务水平。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制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应用,积极发展产学研联盟 五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结合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实际,通过规划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崇尚人文、适度规模、突出特色、生态环保等理念有机结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性载体,按照“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和“全域、全程、全面小康”要求,推动“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先行先试问路绿色发展 湖北省荆门市市长肖菊华 荆门市是湖北省唯一整市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中国农谷”、“柴湖振兴”发展双省级战略实施地我们将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培训班的举办为契机,勇于改革创新,奋力先行先试,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把荆门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现代农业先行区 抢机遇之先,实施全地域规划坚持“三区”示范,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即建设以科技、文化服务业为重点的屈家岭“中国农谷”核心区;以“两型”农业为重点的“荆三角”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以生态产业、生态田园、生态民居、生态人文为主要内容的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办好“示范点”创建钟祥生猪产业、沙洋循环农业、漳河新区生态农业等13个现代农业示范点,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

      打造“示范带”按照“连片种植、标准统一、配套完善”的要求,沿武荆高速、207国道、汉宜线等主要交通干线,打造经济和生态效益好的现代农业示范带 抢发展之先,加快全产业建设紧扣“一高三新”,发展高效农业以保障粮食安全、稳固农业基础性地位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全面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围绕“四个一批”,壮大产业集群以农产品加工业2013年在全市率先成为“千亿产业”为新起点,围绕“四个一批”工程 一、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县(含县级市、区)建设指标 (一)基本条件 1.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人大审议并颁布实施4 年以上;国家和上级政府颁布的有关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实施系列区域性行业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和全社会共同遵循的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生态文明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2.达到国家生态县建设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所辖乡镇(涉农街道)全部获得国家级美丽乡镇命名辖区内国家级工业园区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50%以上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县级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总量控制考核指标达到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矿产、森林、草原等主要自然资源保护、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安全监管等达到相应考核要求严守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生态红线 4.环境质量(水、大气、噪声、土壤、海域)达到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当地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环境信访得到有效解决,近三年辖区内未发生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区域环境应急关键能力显著增强,辖区中具有环境风险的企事业单位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实现无害化处理新建化工企业全部进入化工园区生态灾害得到有效防范,无重大森林、草原、基本农田、湿地、水资源、矿产资源、 海岸线等人为破坏事件发生,无跨界重大污染和危险废物向其他地区非法转移、倾倒事件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或持续好转 5.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并严格遵守严格执行规划(战略)环评制度区域空间开发和产业布局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产业结构及技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和推广工作,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全部通过审核。

      (二)建设指标 注:*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种类随国家相关政策实时调整 *资源产出率、单位工业用地产值、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率、碳排放强度、单位GDP 能耗等指标不适用于禁止开发区 二、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市(含地级行政区)建设指标 (一)基本条件 1.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人大审议并颁布实施4 年以上;建立实施基于主体功能区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补偿制度;国家和上级政府颁布的有关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实施系列区域性行业生态文明管理制度和全社会共同遵循的生态文明行为规范,生态文明良好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2.达到国家生态市建设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所辖县(县级市、区)全部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称号辖区内国家级工业园区建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45%以上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设市城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总量控制考核指标达到国家和地方总量控制要求矿产、森林、草原等主要自然资源保护、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 安全监管等达到相应考核要求。

      严守耕地红线、水资源红线、生态红线 4.环境质量(水、大气、噪声、土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