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doc
4页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条件一个传统用法律限制王权(《大宪章》、英国议会的开端)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 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并日益强大②斯图亚特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奉行君权神授、厉行君主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③阶级矛盾尖锐:资产阶级及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过程①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②高潮: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 送上断头台英国成为共和国,但统治者争权夺利不断,政局动荡③复辟:查理二世乘机复辟复辟期间,查理二世及其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反 攻倒算,竭力加强王权,恢复旧的统治秩序,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 满④结束:1688年,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思想基础启蒙运动(霍布斯、洛克)过程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 确立标志:1689《权利法案》的颁布2、 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财政权、立法权等权利3、意义:(1)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从此,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起源:国王逐渐丧失行政权。
2、形成:(1)光荣革命后,出现内阁会议 (2)18世纪初,内阁不是法定组织,是由少数大臣参加的一种会议 (3)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3、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4、运作:(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2)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思考】1、首相产生应具备哪些条件? 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1、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2、内容: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过的议席3、影响: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进一步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作用1、历史进步:结束封建专制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是历史的一大进步2、保障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3、稳定社会:在君主立宪制下,各党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对社会的稳定有利4、提供范式: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发源地,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典范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连续性: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国王的内阁到责任内阁的形成, 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历史遗产。
2、渐进性:《大宪章》的有限王权,为近代君主立宪政治提供历史传统,《权利法案》的虚位王权标志君主立宪制的初创,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进程3、创新性:独特的君主立宪制,实现了社会民主的和平转型,为后起的民主代议政体提供范本二、美国1787年宪法及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年宪法背景1、 政治前提: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2、 现实需要:邦联制的弊端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意识到建立一个中央政府的必要性3、 思想基础:启蒙思想(孟德斯鸠)4、 个人作用:华盛顿等人希望建立共和制的国家原则①联邦制原则(最高行政权归总统;联邦财政和立法权归议会;最高法院高于一切地方司法体系;各州都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②制约与平衡原则(最主要的原则,三权分立,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等);③人民主权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并实行任期制)评价地位是近代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性质为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积极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2、将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相结合,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权与制衡”原则防止了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4、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与创造性5、给美国带来长期的稳定局限①不承认黑人、印第安人、妇女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力②选举权受财产限制③没有明确规定人权内容政党政治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驴象之争”)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 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从60年代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是两党交替,轮流执政从本质上看,这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三、民主政治的扩展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标志1875年1月,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内容(1)总统:①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②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2)议会:掌握立法权,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3)内阁:由总统任命,但需经众议院同意,且对参议院负责;(4)其他:将《马赛曲》定位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位法国国庆日,并把“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等内容写入了宪法;意义①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并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②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认识①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②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③1975年宪法并没有起到巩固法国的共和政体的作用,共和派人士仍需长期斗争;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统一①俾斯麦的三次王朝战争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②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称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确立帝国为联邦制国家:①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立法等权限;②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2)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①皇帝为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③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很小;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评价进步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局限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