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张岱年:中西哲学比较的几个问题.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02443135
  • 上传时间:2022-09-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9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张岱年:中西哲学比较的几个问题转载者注:"天生我才必有用”、"No Free Lunch Theorem”等中外警句、理论说 明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他物不可企及的优势,也有单凭自身难于逾越的缺 憾明辨上述道理,人们就有可能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文化间就有可能和而不 同、共存共荣,社会就有可能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而又和衷共济的态势国 学大师张岱年教授的这篇文章从中西哲学比较的学术视角深刻地反映了这个道 理中西哲学比较的几个问题张岱年【提要】本文是张岱年教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比较哲学”系列讲座上的演讲录, 曾收录于《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新论——北京大学名教授演讲录》文中对中西 在思维方式、本体论、哲学根本范畴以及天人关系、主客关系、人生理想等诸多 方面的异同,作了颇为明晰的深入浅出的阐释,蕴涵著作者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 的精湛研究对中国哲学在理论和方法上所取得的独到认识与体验,其内容不仅给 哲学研究者以学术启迪,而且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关注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和正确的 比较方法世界哲学包括三大系统: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印度哲学每一个哲学系统都有 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特殊概念、范畴,有自己的特殊问题,有自己的特殊见解。

      研究比较哲学很有意义我对印度哲学没有研究,所以只能讲一下中西比较的一 些问题在中国也有许多派别,其见解也不一样,像儒家、道家、墨家彼此就不 一样;后来的理学也分不少派,也都不一样,情况是复杂的西方哲学更是如此, 古希腊就有不少派别,到近代、现代,西方哲学派别更多,所以很难笼而统之地 讲,西方哲学怎么样,中国哲学怎么样我今天讲的中西哲学比较,主要是就中 国大多数思想家的思想与西方大多数思想家的思想作相互比较,其中有许多例 外,中国哲学里边也有许多特殊的思想家,西方哲学里边也有许多特殊的思想家, 这些复杂情况都应该注意一、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中国哲学表现一种思维方式,西方哲学表现另一种思维方式,彼此很有区别西 方哲学的思维方式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分析,西方分析思维比较流行,比较 占势力从古希腊一直到近代,尤其近代西方哲学,分析方法很流行恩格斯也 讲过,在古希腊辩证法比较多,古希腊许多哲学家都是辩证法家到了近代,恩 格斯用了一个名词就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他说在十六世纪以后,西方就出 现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辩证法不太受重视了,把事物看成孤立的、静止的形而 上学的思维方式这个名称是黑格尔提出的,事实上这个名称并不合适,因为形而 上学还另外有一个意义,在马克思、恩格斯早年著作《神圣家族》里边也讲到形 而上学,那就是另外一个意义,就是玄学、本体论的意思。

      后来,恩格斯采用黑 格尔的用法,把英国培根、洛克以后的科学思维方法叫做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现 在这个名词比较流行了可是中国哲学从古代一直到近代,比较占势力的是辩证 思维可以说西方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主;中国以辩证思维为主,这是大概讲讲事实上中国也有分析思维,在中国有儒家、墨家、道家,墨家是比较注重分 析思维的,可是墨家到汉朝以后就断绝了,分析思维就不太占势力了中国的辩 证思维起源是比较早的,老子讲“正言若反”(《老子》第七十八章),就是说一 句话看起来是反面的,其实有深刻的含义他讲“反者道之动”(《老子》第四十 章),老子特别强调这个“反”,这个“反”用黑格尔的名词说就是“否定性”,老子认 为一切事物后来都归于否定孔子讲“叩其两端”(《论语•子罕》),遇到什么问 题,从两方面来考虑,问题就解决了孔子的“叩其两端”也是辩证思维的一种表 现从老子、孔子开始,中国的许多思想家都有辩证思维,到宋朝张载,辩证思 维尤其丰富,后来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辩证思维也很丰富在西方,也有丰富深 刻的辨证思维,一个最重要的代表就是赫拉克利特,他是西方辩证法的开端,所 以现在西方有人讲赫拉克利特就是西方的老子,过去也有人讲老子就是中国的赫 拉克利特。

      中国的老子、西方的赫拉克利特都是辩证法的代表,不过,中国的辩 证思维与西方的辩证思维有区别和不同之点老子和赫拉克利特都是辩证法的大 家,可是他们所讲的也不一样中国哲学讲的辩证思维比较注重对立的统一,特 别注重统一、注重和谐,认为和谐、对立的融合是最重要的赫拉克利特特别强 调斗争,老子特别强调和谐这说明中西都有辩证思维,可是其重点不一样,直 到现在亦是如此关于中西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前两年有个美国哲学教授巴姆 (Bahm)到北京来,他是专讲比较哲学的,写了一本书叫《比较哲学》,他对 中国哲学、印度哲学都很感兴趣,对西方哲学更有研究他说中国、印度和西方 的思维方式很不一样他画了三个图,表示三者之不同西方的思维方式:是A就不是非A,是非A就不是A,把肯定和否定分析得很 清楚,这个就不是那个,那个就不是这个在印度,说A不对,说非A也不对, 把A否定了,非A也否定了你说这个东西是这个不对,你说这个东西不是这 个也不对,根本就不能说,这是印度的思维方式在中国,这个太极图表示阴阳 互补,相反相成,相灭相生巴姆认为中国的这个思想比较深刻西方有个著名 科学家波尔就非常欣赏太极图,他认为太极图两端互补这一思想非常深刻。

      他是 个大物理学家,他很推崇中国的“阴阳鱼”我附带谈一谈阴阳鱼太极图的历史在 过去很多人认为阴阳鱼太极图出于唐朝,现在经过考证,确认阴阳鱼形式的太极 图是南宋末年才出现的在宋代有个哲学家叫周敦颐,画了一个太极图,他那个 太极图就是一个大圆圈,周敦颐当时并没有阴阳鱼形式的太极图阴阳鱼形式的 太极图是在周敦颐以后,到南宋末年,才有人画了这么一个图现在阴阳鱼太极 图很有名了,它表示中国辩证思维:两端互补,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中国古代 辩证思维有一定的水平,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遗产中国古代哲学关于辩 证思维、关于对立统一可以说有很多很深刻的思想,值得研究西方的所谓形而 上学思维方式,即分析思维方式,在历史上很起了作用,从十六世纪培根、洛克 以后,西方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了,西方自然科学就是靠所谓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就是靠分析思维,通过分析、通过实验,自然科学就大大发展起来所以,现在 我们是要发扬中国古代辩证思维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还要学习西方的分析思维 马克思主义可以说两方面都有,它一方面讲辩证法,同时也是注重分析的我认 为分析思维也是很重要的,过去,中国儒家、道家都不重视分析思维,这是一个 缺点。

      列宁有篇文章《谈谈辩证法的要素》,其中有一条就是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列宁讲辩证法是注重分析与综合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结合这是辩证法的一个 要素二、中西本体论的异同所谓本体论在英文就是Ontology,有人将其翻译成本体论,有人翻译成玄学, 有人翻译成实体论,但是与西方本体论有很大的区别西方本体论学派很多,意见彼此也不一样,其中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讲本体 与现象的关系本体与现象是两个方面,本体是现象的本体,现象是本体的表现 西方尤其是唯心论者有这么两句话:“本体实而不现,现象现而不实”这就是说, 本体是实在的、是真实的,可是它自己不能够表现出来;现象是表现出来了,可 是它不是真实的,只是本体的表现这种思想在西方新黑格尔主义那里特别强调 这个观点在印度也一样受到强调但这个观点曾在二十世纪受到西方一个大哲学 家的反对,这个哲学家叫Whitehead (怀特海)他认为,西方近代以来,都是 把现象和本体分成两截,他起了个名词:"bifurcation of nature (自然的两分)”, 把整个自然分成两片:一片是真的,一片是假的;一片是实在的,一片是虚妄的 他认为这种分法是根本错误的怀特海反对对自然的两分,他说我就是讲这个自 然,自然不应该分成两片。

      中国自古以来,许多大哲学家都是不讲本体与现象对立的认为本体与现象是统 一的,又有区别,又有统一中国哲学认为,本体是实在的,现象也是实在的, 并没有虚实的区别在中国讲本体与现象的区别是什么区别呢?是一种本末、源 流的区别一方面是本,一方面是末;本就是本来就有,末就是后来才发生的、 后来才衍生出来的;源流,源就是起源,流就是后来才产生的中国大多数哲学 家都认为本体是根本、是实在的,现象虽然不是根本,可也是实在的,这是中国 本体论的一个特点南宋初年有一个哲学家叫胡宏,他批评佛教说:“释氏……于一天之中分别幻华 真实,与道不相似也《知言•往来》)胡宏的话表现了中国哲学家的一个态 度,即认为现象也是实在的北宋哲学家程颐有两句话表示体与用的关系:“体 用一源,显微无间《易传序》)体是根本,用是体的表现,一源是讲二者 是统一的,显就是表现出来的,微就是里面深刻的内容,二者没有间隔,而是相 互统一的这句话表明了本体与现象虽有区别,但仍是统一的这就是中国本体 论的特点因为中国哲学本体论有这么一个特点,与印度、西方都不一样,不容易了解,但 表现了中国哲学的一个深刻思想现代有个哲学家熊十力先生,他讲哲学特别强 调这个“体用一源”,他反对西方体用两分,认为那是错误的。

      也有人不了解中国 哲学的这个特点,于是认为中国哲学没有本体论,完全是用西方的模式套中国的 哲学,我认为是错误的中国哲学讲体用一源,与西方哲学把体用分开是不一样 的,但中国的体用一源也是本体论,不能说中国哲学没有本体论中国哲学不仅 有它的特点,我认为它的特点还是比较深刻的三、中西哲学根本范畴的异同西方哲学有许多根本概念、根本范畴,中国哲学也有许多根本概念、根本范畴 在中国哲学中,有许多根本概念、根本范畴,很难翻译成外文;西方哲学中,许 多概念、范畴也很难翻译成中文,各有各的特点,必须了解它的真正意义这点 对研究哲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真正了解中国哲学一些范畴的真正含义,这 是很细致的功夫,不容易做到在中国哲学里边有这么几个概念,很难翻译成外文第一就是“道”老子提出这个道来:“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认 为这个道“先天地生”,就是世界的本体那么这个“道”怎么翻译呢?这就很难了 现在西方人翻译老子的《道德经》大多数都是用音译“dao”,也有人用意译,译成“way”,可是“way”就很难表示“道”的许多含义在西方哲学中也有个观念“逻各 斯”,这个逻各斯跟老子的道很相近似一方面逻各斯指世界的根本规律;老子 那个道也当“说”讲,“道可道”的可道之“道”当“言说”讲,西方的逻各斯也有说的意 义。

      但道还有许多特点,翻译成“逻各斯”也不行现在西方大多数人都翻译成 “dao”西方人对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很感兴趣,《道德经》在西方已有一百 多种译本,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翻译第二就是“气”在中国哲学中,气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气跟西方所谓的物质、原 子比较接近,气表示一种物质存在可是中国的气跟西方所谓的物质又不一样 西方所谓的物质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广袤性,就是extension,是占有空间的一 种存在,中国的气也是占空间的存在,这点是一样的可是西方认为物质具有惰 性,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必须加以推动它才动而中国的气有运动性,从先秦 时期到宋明时期讲的气,一直都是会运动的,有运动性,没有惰性,当然它有动 也有静,在它的内部包含有运动性这点与西方所谓的物质就很有区别了现在 西方人研究中国哲学、中国科学,想法子翻译这个气字,有许多人把气翻译成“生 命力”,因为这个气是会运动的事实上,中国的气跟所谓生命力分属于两个层 次,有气的东西不一定有生命,所以把气翻译成生命力也是错误的近来有一个 比较合适的翻译法,把气译成“能”,即所谓的“energy”,可是气也不仅是“energy” 我认为,气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西方讲的“mass”;同时又包含“energy”, 它是质量与能量的统一。

      中国的气这个概念既包括能又包括质,是一个很深亥刻的 概念西方的物质还有一个特点叫不可入性,这个物质不可能进去,不能进到物 质里边,除非把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