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达公司建筑施工网格化管理方案.docx
9页通达公司建筑施工网格化管理方案一、方案背景在建筑施工领域,传统管理模式常面临管理效率低、问题响应慢、责任界定模糊等问题为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特制定本建筑施工网格化管理方案二、管理目标1. 提高施工管理效率,确保各项施工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2.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3. 提升工程质量,严格把控施工各环节质量标准,打造优质工程4. 增强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高效的管理团队三、网格划分原则与方法(一)划分原则1. 全面覆盖:确保施工现场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环节都纳入网格管理范围,避免出现管理盲区2. 权责清晰:明确每个网格的管理主体和职责,做到责任到人,避免推诿扯皮3. 便于管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网格大小和边界,便于管理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和管理4. 动态调整:根据施工进度、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变化,及时对网格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网格管理的有效性二)划分方法1. 按施工区域划分:根据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建筑物分布等因素,将整个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大网格例如,可分为基础施工区、主体施工区、装饰装修区等。
2. 按施工阶段划分: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进一步将大网格细分为若干个小网格如基础施工阶段可分为土方开挖网格、钢筋绑扎网格、模板安装网格等3. 按专业类型划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不同专业,如土建、水电、消防等,每个专业单独划分网格,确保专业管理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四、网格管理架构(一)网格层级设置设立三级网格管理体系:1. 一级网格:以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为单位,由项目经理担任网格长,全面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协调和决策2. 二级网格:根据施工区域、施工阶段或专业类型划分的大网格,每个大网格设一名网格负责人,负责本网格内的施工组织、进度控制和质量安全管理3. 三级网格:在二级网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的小网格,由班组长或施工员担任网格员,具体负责本网格内的日常施工管理和问题处理二)各层级职责1. 一级网格长(项目经理)职责- 制定项目总体管理目标和计划,明确各部门和各网格的工作任务和职责 协调各部门、各网格之间的工作关系,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监督和检查各网格的工作进展和质量安全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措施 负责与业主、监理、设计等外部单位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进行2. 二级网格负责人职责- 组织实施本网格内的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进度。
严格执行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本网格内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负责,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安全隐患 定期向一级网格长汇报本网格的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协调本网格内各三级网格之间的工作关系,解决内部矛盾和问题3. 三级网格员职责- 按照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组织本网格内的施工人员进行具体施工操作 负责本网格内的现场管理,包括施工场地的整洁、材料的堆放、设备的维护等 实时监控施工质量和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初步处理措施 记录本网格内的施工日志,包括施工进度、质量安全问题处理情况等五、管理流程(一)信息收集1. 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及时收集本网格内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材料供应等方面的信息2. 利用信息化手段,如APP、现场监控等,实时上传相关信息至网格管理平台二)问题发现与上报1. 网格员在巡查过程中,如发现施工质量、安全隐患、进度延误等问题,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2. 对于能够当场解决的问题,网格员应及时进行处理;对于无法当场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二级网格负责人3. 二级网格负责人接到上报后,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估,对于自身能够解决的问题,组织力量进行处理;对于超出自身权限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一级网格长。
三)问题处理与反馈1. 一级网格长接到问题上报后,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并明确责任人和处理期限2. 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照解决方案进行问题处理,处理过程中及时向一级网格长反馈处理进度3. 问题处理完成后,由网格员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验收合格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上级网格,并在网格管理平台上进行记录四)监督考核1. 建立健全网格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对各网格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2. 考核内容包括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信息报送、问题处理等方面,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3. 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网格和个人进行批评教育和问责六、资源配置(一)人力资源1. 根据网格划分和管理职责,合理配备各级网格管理人员确保每个网格都有专人负责,且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2. 加强对网格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二)物力资源1. 为每个网格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通讯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品,确保网格管理人员能够正常开展工作2. 合理调配施工设备和材料,根据各网格的施工进度和需求,及时供应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三)财力资源1. 设立网格管理专项经费,用于网格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奖励、设备购置等方面的支出。
2. 加强对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合理、透明七、信息化建设(一)搭建网格管理平台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建筑施工网格管理平台,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2. 平台应具备信息采集、数据分析、问题预警、任务分配、处理跟踪等功能,为网格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二)推广应用移动终端1. 为网格管理人员配备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平板电脑等,安装相应的网格管理APP2. 管理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采集、问题上报、任务接收和处理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三)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1. 加强各部门、各网格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2. 通过网格管理平台,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共同解决问题八、实施步骤(一)准备阶段(5月-6月)1. 成立网格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2. 开展施工现场调研,了解施工现状和管理需求,制定详细的网格划分方案3.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网格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操作流程二)实施阶段(6月-7月)1. 按照网格划分方案,完成各级网格的组建和人员配备工作2. 搭建网格管理平台,完成移动终端设备的采购和安装调试。
3. 正式启动网格管理工作,各级网格管理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开展日常巡查、信息收集和问题处理等工作三)优化阶段(7月-8月)1. 定期对网格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根据评估结果,对网格划分、管理流程、资源配置等进行优化和调整,不断完善网格管理体系3. 加强对网格管理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巩固阶段(8月-9月)1. 建立健全网格管理长效机制,将网格管理纳入项目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2. 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网格管理的智能化水平3. 总结网格管理工作经验,在其他项目中进行推广应用九、风险管理(一)识别可能的风险1. 人员风险:网格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可能导致管理不到位2. 技术风险:网格管理平台和移动终端设备出现故障或技术问题,影响信息传递和处理效率3. 外部风险:恶劣天气、政策法规变化等外部因素可能对施工进度和质量产生影响二)制定应对措施1. 针对人员风险,加强培训和考核,建立人员淘汰机制,确保网格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2. 针对技术风险,建立技术保障团队,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
3. 针对外部风险,加强与气象、政府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制定应对方案,降低风险影响十、附件1. 建筑施工网格划分示意图2. 各级网格管理人员职责明细表3. 网格管理信息采集表4. 问题处理记录表5. 网格管理考核评价表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