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氟醚与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pdf

25页
  • 卖家[上传人]:jiups****uk12
  • 文档编号:47362595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881.76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氟醚与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姓名:王俊星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麻醉学指导教师:董有静20090401·中文结构式摘要·地氟醚与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目的探讨地氟醚与丙泊酚在左侧开胸手术单肺通气( o n el u n gv e n t i l a t i o n ,O L V )期间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食管癌根治左侧歹f = 胸手术患者4 5 例,年龄4 5 .6 5 岁,A S AI ~I I级,随机均分为3 组:异丙酚组( P 组) 、地氟醚.异丙酚组( D P 组) 和地氟醚组( D 组) ,分别与平卧位双肺通气( T L V ) 1 5 m i n ( T o ) 、右侧卧位T L V l 5 m i n ( T 0 、单肺通气1 5 m i n ( T 2 ) 、3 0 m i n ( T 3 ) 、6 0 m i n ( T 4 ) 、9 0 m i n ( T s ) 进行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 Q s /Q t ) 继里耋日木T L V 时Q s /Q t 组间无明显差异( P > O .0 5 ) ;O L V 期间( T 2 一T s ) Q s /Q t 与T L V ( T o )时相比有明显增高( P o .0 5 ) 。

      3 组O L V 各时的P a 0 2 较T L V 时下降( P 0 .0 5 ) ;Q s /Q th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i n c r e a s e dd u r i n gT I .5t h a nT 0 ( P 0 .0 5 ) .C l i n i c a lC o n c l u s i o nd o e s ( 3 m g .k g q .h ‘1 ) p r o p o f o la n dl o w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o fd e s f l u r a n e ( O .7 M A C ) i sm o r es a f e l ya n de f f e c t i v e l yd u r i n gO L V .K e yw o r d sD e s f l u r a n e ;p r o p o f o l ;o n e —l u n gv e n t i l a t i o n ;i n t r a p u l m o n a r ys h u n2英文缩略语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全称O L VQ s /Q tT L VM A CS p 0 2P a 0 2P E T C 0 2P a wC c 0 2C a 0 2O n el u n gv e n t i l a t i o nI n t r a p u l m o n a r ys h u n tr a t eL u n gv e n t i l a t i o nM i n i m u ma l v e o l a r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x y g e ns a t u r a t i o nA r t e r i a lp a r t i a lp r e s s u r eo fo x y g e n单肺通气肺内分流率双肺通气最低肺泡有效浓度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E n d .t i d a l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p a r t i a lp r e s s u r e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A i r w a yp r e s s u r e气道压P u l m o n a r yc a p i l l a r yo x y g e nc o n t e n t肺毛细血管血氧含量A r t e r i a lo x y g e nc o n t e n tCv0 2M i x e dv e n o u so x y g e nc o n t e n tS ’,0 2V e n o u so x y g e ns a t u r a t i o nH bH e m o g l o b i nS a 0 2M A PH P VA r t e r i a lo x y g e ns a t u r a t i o nM e a na r t e r i a lp r e s s u r e动脉血氧含量混合静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H y p o x i cp u l m o n a r yv a s o c o n s t r i c t i o n低氧性肺血管收缩3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申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我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论文作者签名:业匡生日期:型牲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医科大学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中国医科大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为中国医科大学,且导师为通讯作者,通讯作者单位亦署名为中国医科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内容除外)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存论文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论文·地氟醚与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_ _ ■_ k - _ - ■一刖茜O L V 因能提供清晰的手术野以利手术操作,及能保护健侧肺而成为胸科手术常用的通气方法而被临床使用但这一非生理性通气方法可能会引起通气/血流比失衡、肺内分流增加、P a 0 2 降低等反应。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H V P ) 是肺循环缺氧状态下重要的自身调节保护机制‘1 1 ,它可使非通气侧肺小动脉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使血流向通气侧转移,从而纠正失调的通气/血流比,降低Q s /Q t ,维持正常的脉搏血氧饱和度( S p 0 2 ) 临床上常用的吸入性麻醉药均对H P V 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使肺内分流增加本研究拟观察地氟醚与丙泊酚的不同配伍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为O L V 麻醉方法在临床的正确选择提供依据临床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择期行食管癌根治左开胸手术成年患者4 5 例,心肺功能未见异常、无心血管、肝、肾等疾病,年龄4 5 .6 5 岁,A S AI ~I I 级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 P 组) ,地氟醚,异丙酚组( D P 组) 和地氟醚组( D 组) ,每组1 5 例二、方法( 一) 麻醉诱导与维持麻醉前3 0 m i n J q J l , ' /r 生咪达唑仑3 m g 、阿托品n o .5 m g 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O .1m g /k g 、丙泊酚2 m g /蚝、芬太尼4 u g /k g 、顺式阿曲库铵0 .1 5 m g /k g 相继静脉注射后,施行快速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用听诊法确定导管位置合适后,接D r a g e rP r i m u s 麻醉机行机械通气,吸人5 0 %氧气。

      双腔支气管导管男性用F 3 7 ,女性用F 3 5 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置入18 c m ) ,备测压及采血分析使用麻醉维持:P 组用丙泊酚4 ~8 m g .k g - I .h1 微泵输注和5 0 %N 2 0 维持,D 组用1 .3 M A C地氟醚和5 0 %N 2 0 ,D P 组用丙泊酚3m g .k g q .h 1 微泵输注,同时吸人0 .7 M A C 地氟4醚和5 0 %N 2 0 维持3 组患者术中f H J 断加用芬太尼和阿曲库胺T L V 时潮气量为8 ~1 0m 1 /蚝,呼吸频率1 0 .- - ,1 2b p m ,吸呼比为1 :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P E T C 0 2 )维持在3 5 - - - - 4 5m m H g ;O L V 时仅通过调节呼吸频率以保持P E T C 0 2 于正常范围,其余各参数基本不变 二) 监测用P M .6 0 0 0 插件式多参数监护仪(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监测心电图、心率( H R ) 、M A P 、P a 0 2 、血氧饱和度( S p 0 2 ) ;用D r a g e rP r i m u s 一麻醉呼吸机监测气道压( P a w ) 、地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与平卧位T L V l5 m i n ( T o ) 、右侧卧位T L V l5 m i n ( T i ) 、O L V l5 m i n ( T 2 ) 、3 0 m i n ( T 3 ) 、6 0 m i n ( T 4 ) 、9 0 m i n ( T 5 ) 进行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计算Q s /Q t 。

      Q s /Q t = [ 肺毛细血管血氧含量( C C 0 2 ) 一动脉血氧含量( C a 0 2 ) ] /[ C C 0 2 - 混合静脉血氧含量( Cv0 2 ) ] x1 0 0 %C c 0 2 = ( H b x l .3 l x S a 0 2 ) + ( 7 1 3 - P a C 0 2 /0 .8 ) x 0 .0 0 3C a 0 2 = ( H b x1 .3lx S a 0 2 ) + ( P a 0 2 x 0 .0 0 3 )Cv0 2 = ( H b x1 .31x S v 0 2 ) + [ 混合静脉氧分压( P v 0 2 ) x 0 .0 0 3 ) 】H b 为血红蛋白;S a 0 2 为动脉血氧饱和度;S ’,0 2 为静脉血氧饱和度三、统计学分析用S P S S l1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4 - 标准差( ;士s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 检验P < 0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日禾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三组患者围术期实验阶段各时点的H R 、M A P 、P a 0 2 和P a w ,见表2 。

      肺内分流的变化,见表3 三组患者的肺内分流有相同的变化趋势,T L V 时Q s /Q t 组间无明显差异;O L V 期间( T 2 一T 5 ) Q s /Q t 与T L V ( T o ) 时相比有明显增高( P < 0 .0 5 ) ,且D 组明显高于P 组和D P 组( P < O .0 5 ) ;但D 组与D P 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3 组O L V 各时的P a 0 2 较T L V 时下降( P < o .0 5 ) ,但仍在安全范围内5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n = 1 5x 士s )P3 .6 ±0 .71 9 .0 ±2 .93 7 .3 ±2 .2 ·3 2 .9 ±4 .2 +2 8 .4 4 - 3 .7 ·2 4 .2 ±3 .1 +D P3 .8 ±0 .719 .5 - 1 - 2 ·9D3 .8 ±0 .61 9 .9 ±2 .9●★★★★3 8 .1 ±2 .0 幸3 3 .9 ±2 .9 奉2 8 .8 ±2 .3 ·2 5 .1 ±3 .0 ·★★★★4 3 .5 - - 4 - 1 .9 搴3 9 .3 ±2 .2 +3 3 .4 ±2 .7 车2 9 .1 ±2 .3 ·与T o 比较,·P < 0 .0 5 与D 组比较,★P < 0 .0 56表2 ,两纽呼吸循环各指标的比较( n = 1 5X + S )参数组别T。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