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本主义的动力读书笔记.pdf
6页《资本主义的动力》读书笔记费尔南·布罗代尔 (Fernand Braudel)是法国年鉴学派的第二代表人物,其主要代表作有《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15 至 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和《法兰西特征》,提出了著名的长时段理论,对20世纪末的中国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的动力》一书是 1976 年布罗代尔应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邀请所作的三次学术报告演讲集合, 主要内容是介绍其《15至 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书,同时书中附录了布罗代尔在 1985 年夏多瓦隆一次研讨会上的言谈这是其生前最后一次研讨会,因此通过此书我们不仅能学习布氏的基本史学理论,更能窥见其“终天之见”在这本小册子中,布罗代尔将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相结合,从不同的视角就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因作出解释在本书中,布罗代尔的讨论以“物质生活”为起点第一章《对于物质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再思考》中对“物质生活”进行了定义:“起步于日常生活,起步于那些生活中对我们尽责、而我们竟不知晓的东西:习惯·· · · · ·即那些千般万种的自发自止的行为① ” 尽管物质生活融入了千百年历史进程的每一个角落,但在历史研究中, 那些与我们最息息相关的往往被当成平庸之物而忽视。
布罗代尔追寻真实的历史, 对此现象感到惋惜 布罗代尔坚持认为, 资本主义并非天降之物,正是物质生活中的人口、技术、市场等因素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本书中, 物质世界被分为生产和消费两个世界, 而连接这两个世界的正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被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初级的市场经济交易范围小,典型特征是: 集市、店铺和商贩而较高级的、复杂的市场经济以交易会和交易所为代表作者考察了 15 到 18 世纪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盛衰变化, 发现欧洲经济的兴起正是由于交易会和交易所这类高级交易工具的发展,而中国由于始终缺少这样的交易工具,因此市场经济始终处于初级阶段由此作者认为: 欧洲经济的发展在于交易工具上的优势, 高级的交易工具代表了高级的交易市场通过这一逻辑继续推断的话,高级的市场经济应该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这一点将在第二章中得到印证第二章《交换纵横谈》以交换为主题在这一章中,布罗代尔将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严格区分开来, 并对二者的特征和本质进行了分析市场经济确是由商品交换引发,但市场经济本身也有两层分野:“至少有两种形式的所谓市场经济①《资本主义的动力》 ,p5 ( 甲与乙 ) , 只要稍加注意 , 哪怕只从它们建立的人际、经济和社会关系来看, 这两种形式即可识别。
②”在布罗代尔看来,第一种交换包括市场的每日交换、当地的或者近距离的交易,是普通的,透明的,利润是可预期的;第二种交换主要是远程贸易,是高级的、复杂的交换模式,常常避开规则和惯常的控制两类活动的机理不同,约束的因素也不同,资本主义的领域所包含的不是第一类活动,而是第二类活动③”但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市场经济,二者都是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史物质生活中交换的发展,而资本主义则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充盈和扩展 这一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很多的共同点资本主义也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不是现代国家创造出来的同时,资本主义在历史长河之中之所以能够取胜,就在于“资本主义与国家趋同, 即它即是国家之时”④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他们抓住各种各样的机会渗入统治阶级并最终取而代之,而这一推进过程的关键是某种安定的秩序资本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以中国为例,大富商的财产安全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毫无保障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且不说商人地位很低, 即使是大富大贵者也直接受制于中央政府科举是朝廷重新洗牌特权者的有力手段, 大族可能会被视为中央的隐患而遭到削弱。
在古代中国,即使是富可敌国的大富商, 其财富亦如浪涛中的浮萍 诸如沈万三的例子, 多年积累的财富很可能因为一纸诏令而烟消云散而欧洲因为社会结构具有稳定性,为资本主义创造了稳定发育的环境基于之前的分析, 第三章《世界的时序》 将资本主义至于世界总体历史联系之中对其进行分析布罗代尔首先就“世界经济”和“经济世界”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世界经济意为整个世界的经济,也就是西斯蒙第所说的全球市场”⑤经济世界是作者在这一章中所使用的核心概念,它所指的不再是全世界的市场,而是只地球上的一小部分经济,是一个自在的世界, 一个经济圈 作者认为自古以来就有好几个经济世界共存,他们的共同点是: 都占据这一定的地理区域、 都以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中心 (中心是会变动的)并包括了其他延伸地区和边缘地区经济世界理论是布罗代尔论证资本主义垄断和剥削本质的重要手段在15-18世纪的欧洲,先进的资本主义和落后的家奴制度并存,外围地区养活中心地区,尤其是中心地区在作为世界经济特征的分工中,边缘地区不太能主动参与,②《资本主义的动力》 ,p33—p34 ③《资本主义的动力》 ,p42 ④《资本主义的动力》 ,p43 ⑤《资本主义的动力》 ,p53 而是出于从属、依附的地位。
在这些周边地区,人们的生活常常使人想到炼狱,甚至地狱⑥资本主义靠这种等级制度而生存在欧洲的经济世界中,中心的变迁由城市的建制和统治阶段向全国的建制和统治阶段转变以阿姆斯特旦为代表的城市统治阶段向英国 (伦敦)统治转变 而促成这一转变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于是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问题: 为何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作者认为首先应归功于市场经济的力量与生气(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继而通过扩大世界市场,对外剥削而得到加强,两者交织在一起,相互催化刺激即使是今日的资本主义,作者认为其剥削和垄断的本质依旧没有改变布罗代尔在《资本主义的动力》一书中,将人类经济进行了三层分野:物质生活、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布罗代尔认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个基础,一是物质生活,一是结构紧密的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代表的是高利润领域且具有垄断性;范围上,商品化向全球方向推进 过程上,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步骤:首先是物质生活充盈发展处结构紧密的市场经济,然手是在经济结构的顶端, 以垄断和高利润为特征的资本主义与国家结合最终取得胜利根据布罗代尔的理论,我们可以反思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首先在市场的发展上, 中国就遭遇了瓶颈。
正如布罗代尔所说, 尽管拥有数量众多并且灵活的店铺, 但中国的市场长期停留在初级层面地区市场的顶端在城市,但全国范围内没有大型的高层次的交易机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通有无靠商贩和匠人在各地间赶赴不息古代中国有着充盈的物质生活, 但市场经济的网络具有很强的分散性 在欧洲,结构紧密的市场以高级的交易工具和建制为代表普遍发展起来, 如大型交易会、 证券交易所和各种形式的信贷这些高级的交易工具和建制如同枢纽一般,将市场经济这张网络上的每一个点紧密联系起来第二步——资本主义在市场顶端取胜所需要的安定的秩序在中国也是缺乏的资本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按照布罗代尔的理论, 在这一积累过程中政府需要保持某种“中立” 但事实上,这一进程在中国和欧洲遭遇了两极的待遇在近代欧洲的半封建社会中, “财产、社会特权都相对地受到庇护,由于财产是、至少想让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 · · · ·财富得以积累,家系得以成长与维持封建贵族而后又与兴起的商业资产阶级联盟,新贵逐渐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这样的社会结构比较稳定,有利于资本的积累但在古代中国,这一情况可以说恰恰相反 首先如上文所说, 科举制导致了社会结构流动性加快,世家大族⑥《资本主义的动力》 ,p55 的地位很难长久维持。
此外,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为起点,重要的经济资源都掌握在国家手中 到明清时期, 政府沿用了宋朝的特许专营制度商家需从政府获得许可才能经营关系国计民生、获利丰厚的贸易活动 在宋朝,这一许可称为抄引,到明清时期称为窝本 一些家族通过获得窝本在一世之内富可敌国,但事实上他们对于自己所获得的财富是完全没有安全感的政府给他们颁发的许可没有任何的契约效力, 当中央财政因战争和地方灾害而拮据时会任意剥削,商人没有反抗的余地 同时窝本的获得需要与当朝者维持良好的关系,官商勾结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的养料之一但由于权力层的流动性, 很可能数年内相关的官员就被替换, 窝本会被授予与之有关系的家族,而窝本的收回是不需要作任何解释的资本的积累极易中断, 这很可能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在中国开花结果的原因之一从资本主义的产生过程中,布罗代尔敏锐指出了其剥削性和垄断性的本质他赞同伊曼纽尔·华勒斯坦的论断: “资本主义是世界不平等的产物;为了自身的发展,它需要国际经济的默契 在一个显然非常巨大的空间里,它是专横组织所生下的儿子 在一个狭窄的经济空间内, 它不会生长得如此茁壮 若不借助别人卖身的劳动 , 它大概压根儿就生长不成。
”布罗代尔看来, 垄断是资本主义的本质,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在于自由和竞争这里的论述似乎些相悖 如果资本主义是在市场经济的顶端发展而来, 那么资本主义是否已经完全独立于市场经济而自成一个经济模式了呢 如果没有, 两者还有想交融的地方, 那么垄断或是竞争能否作为二者的本质区分就值得商榷如果确实两者是完全独立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本主义也经历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开始,资本主义也是有自由和竞争的特征的,而布罗代尔则将自由和竞争排除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讨论范围, 这一点值得商榷 即使是到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笔者认为竞争依然是存在的,并且愈演愈烈随着资本主义取得了对国家的掌控,这一竞争越来越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因此,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对立的关系, 资本主义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是市场经济顶端发展出来的一部分 垄断也不是资本主义产生之后才有的,市场经济之中也有垄断 综上,以笔者陋见, 竞争和垄断同时存在于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之中,只不过在资本主义中垄断的性质可能体现得跟强烈布罗代尔勇敢地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进行区分,在当时是具有有先驱性的观点 “至于我,不是作为历史学家,而是作为当代之人,我所抱憾的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如同在社会主义世界一样,人们拒不区分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信奉市场至上,尽管种种危机浮现却被认为是小害而社会主义世界的人们则将市场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加以鞭挞,经济的迟钝相比于资本主义这一大祸来说, 亦只是小患而已 “我心中的理想社会能有吗?无论如何,我不认为它在世界上有许多信徒!”布罗代尔的描述是悲观的,但是在两极对峙的当时, 两个世界又何尝不是因为将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而抱有如此狭隘的偏见呢?布罗代尔深刻洞察了这一假说的荒谬,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感到忧虑 一位历史学家在当时敢于刺破真相的勇气令人敬佩,对于一位政治家来说,那就更需要伟大的胆略和恢弘的气魄了直到上世纪90 年代,国人依旧因姓资姓社的问题而困扰着1992 年的春天,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在读完此书之后, 笔者在网上搜索了南方谈话的过程和相关内容,心中感慨万千,甚至有所揣测: “邓公的思想是否和布罗代尔的观点有所渊源呢?”“学历史有什么用,学世界史又有什么用呢?”笔者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但读完此书,再次学习了“南方谈话”之后,笔者意识到世界史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的眼界, 并警示我摒弃偏见的眼光。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价值判断:错的便是错的,对的便是对的 (这一点似乎反而是许多读书人所欠缺的,有些人甚至连作出对错判断的勇气都没有) ,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这一判断应立足于自我当下,而不应该局限于自我和当下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布罗代尔所提到的时序问题在研究问题是我们不能时序颠倒, 要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去考虑 他指出:“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研究工作中的缺陷,是极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