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机氟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pdf
242页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有机氟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本) 建设单位: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评价单位: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五年一月二○一五年一月 删除说明删除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 》等法律法规要求,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机氟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应进行全文公示,除报告中涉及国家机密的部分涉及国家机密的水文地质图等资料及相关附图附件,此部分内容建议不予公示公示内容以公示本为准 1-11 总 则 1.1 项目由来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始建于 1965 年, 现隶属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昊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资产总值 26.78 亿元作为中国有机氟材料产业化的奠基者之一,经过多年发展,晨光院已成为以萤石为产业链起点,以氢氟酸为基础原料,以有机氟、有机硅、特种工程塑料为主导产品的集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和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技术创新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晨光院是国内最早研制、开发、生产有机氟材料的生产企业之一,通过近50 年的发展,有机氟生产系统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有从原料萤石到无水氢氟酸、HCFC-22,再到中间体四氟乙烯单体、全氟丙烯单体、偏氟乙烯单体等,最后合成高分子材料氟橡胶、聚四氟乙烯树脂以及含氟精细化学品四氟丙醇、全氟丙烯的完整产业化装置 作为化工生产,全厂各有机氟生产线在生产中产生各类有机氟类废气、废渣及有机残液,这些污染物难以采用常用的“三废”处理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为处置生产中的高浓度有机氟类废气、废渣及有机氟残液,厂区建设了数套等离子焚烧装置对这些废物进行焚烧处理晨光院生产基地内于 1992 年 、1998年和 2011 年分别建成了 6000t/a、12000t/a 和 20000t/a 二氟一氯甲烷生产线,二氟一氯甲烷生产线在精馏工段会产生以 F23 为主(含微量 F21)的高浓度有机氟废气,对于环境中有机氟化物浓度,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相关的环境质量标准,从全国有机氟生产行业生产情况来看,原来有机氟废气多数直接排放,导致废气中的有机氟化物直接排入大气,有机氟化物性质稳定,容易长期滞留在大气中对臭氧层造成破坏。
近年在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扶助下, 有机氟废气在逐步进行处置晨光院生产基地原有的 6000t/a 二氟一氯甲烷生产线有机氟废气利用相关环保资助资金(CDM 项目) ,目前采用等离子焚烧炉焚烧处理现 20000t/a 二氟一氯甲烷生产线有机氟废气以前利用生产基地中部厂方自建的 2 套等离子焚烧炉处置,同时对副产的氟化氢水吸收后作为副产物利用但由于中部的 2 套等离子焚烧炉建成时间较久,工艺技术较老,设备逐年老化,设备需要不断维护检修,处理能力不断下降老焚烧设备的超负荷运转也给生产带来了的环境风险为保证生产安全,避免环境风险事故,中部的 2 套老焚烧炉于 2014 年 5 月停止运转,1-2导致目前 12000t/a 和 20000t/a 二氟一氯甲烷生产线有机氟废气无法进行处置,导致直接排入大气环境目前急需建设新的等离子焚烧炉 根据目前行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是有机氟材料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即是挖潜革新、节能降耗其中之一是行业数十年来聚四氟乙烯树脂和氟橡胶产品干燥沿用传统的蒸汽烘箱干燥工艺, 干燥时间长、 能耗高 现有晨光院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生产采用蒸汽烘箱干燥, 以 7kgf/cm2饱和蒸汽为加热介质, 吨产品蒸汽消耗达到 6~10 吨, 单批料干燥时间长达 24~30小时;氟橡胶生产采用 7kgf/cm2饱和蒸汽烘箱真空干燥,吨产品消耗蒸汽 10~12吨,单批料干燥时间达 10~12 小时。
不仅如此,由于烘干工段为人工操作,对产品质量及损耗的带来影响目前国外大公司如杜邦、大金等已采用新工艺技术替代了这一传统的干燥耗能技术,并形成成熟的工艺故厂区部分生产工艺需要节能升级改造 目前生产基地内有机氟生产系统的主要能源消耗包括电力、蒸汽、天然气、水 (工业新鲜水、 生活水) 、 压缩空气 (含仪表用) 、 氮 (普氮、 精氮) 、 冷媒 (-5℃、-15℃、-35℃冷冻盐水)等由于生产基地内发展历史很长,各类能源装置多、布局分散,现有调控系统反应速度慢,工艺参数难以优化,存在能源效率波动、难以有效利用的现象,如:燃气锅炉能效利用率最高为 92%,最低仅为 85%;天然气裂解炉排烟温度及空气配比系数不当造成燃烧系数波动较大, 裂解效率不稳定;部分冷冻机组、空压机、无离子水机组等存在低负荷运行,部分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为 60~70%左右,未达到 80%负荷率的经济运行指标,设备空转率较高 针对以上问题,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拟在生产基地内对焚烧能力进行提升,对含氟聚合物干燥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对有机氟生产能量系统进行优化节能改造针对焚烧能力不足的问题,新建焚烧设备,新增等离子裂解处理能力 1000 吨/年。
针对含氟聚合物产品干燥时间长、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拟对晨光院现有 7500 吨/年分散树脂装置及 1500 吨/年氟橡胶装置干燥系统进行节能改造, 将分别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远红外连续干燥技术和双螺杆挤出连续干燥技术,彻底改变现有干燥工艺高能耗的突出问题,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通过建设能源管控中心为基础平台,依托现有晨光院生产调度系统,利用现代化通信、计算机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企业的水、电、蒸汽、压缩空气、氮气等能源介质能源站进口总管进行计量,结合现生产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实现对1-3企业能源使用状况进行有效监控、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整体提升晨光院能量体系管理水平,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技术改造项目采用先进、可靠的等离子裂解技术、连续干燥新工艺技术及能源管控优化系统,结合晨光院现生产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将有效处置生产中的有机废物,减少蒸汽、电等能源消耗,大幅降低产品成本,并使能源优化控制和生产管理有机结合,极大地提升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 项目的实施将突破有机氟行业生产所面临的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对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以上建设内容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以上项目的实施虽然社会环境效益显著,但不会直接给企业带来大量直接经济收益,企业面临的资金缺口较大针对企业面临的这一实际困难,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于 2012 年 8 月 30 日,向发改委、财政部上报了《关于申请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节能减排项目贷款的请示》 ,2013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文 发改外资【2013】500 号“关于我国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 2013-2015 年备选项目规划的请示的通知” ,该规划将中昊晨光院有机氟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列入规划内,属于中国化工集团节能减排推广项目(包括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采用无汞新工艺改造40万吨/年PVC装置节能减排项目和中昊晨光院有机氟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子项目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成立了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领导小组,在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后,上报财政部,由财政部与亚行完成贷款谈判项目经自贡市经委以川投资备【51030014082102】011 号文备案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 253 号令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要求及亚洲开发银行的要求,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有机氟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为此,中昊晨化工研究院于 2014 年9 月正式委托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此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协作下开展前期工作,经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完成了项目环评报告的编制,呈报审查 1.2 评价目的、原则与方法 1.2.1 评价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一项制度, 其基本目的是贯彻 “保护环境”1-4这项基本国策,认真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的环境管理方针通过评价,查清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根据该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分析项目建设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弄清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的防治对策,为项目实现合理布局、最佳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2.2 评价原则 根据评价的目的,确认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 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原则; 2)选址符合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原则; 3)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原则; 4)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原则; 5)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 6)符合环境功能区要求,改善或维持区域环境质量的原则 1.2.3 评价方法 评价拟采取以下方法,以达到和坚持以上目的和原则: 1)调查分析项目的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弄清生产系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防范措施; 2)查清项目拟建址周围的环境状况,在工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项目施工期与营运期各环节的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产生量,提出避免或减少污染、防止对环境质量造成破坏的对策和建议, 预测项目建成后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3)通过现场调查与监测分析,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空气及声环境现状; 4)依据国家有关环境标准,论证污染治理和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出污染物控制措施的对策、建议,为该项目的选址、布局和工程设计从环境保护角度提供科学依据,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可行性作出明确结论。
5)针对工程的污染特征进行达标排放和清洁生产措施分析, 在要求全厂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的基础上, 核算污染源排放总量, 为制订总量控制计划提供依据; 6)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保护水资源,指导项目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建设; 7)通过对工程的环境经济分析,论述工程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1-58)晨光院现有厂区内目前有较多的在生产项目、在建项目,本项目在进行影响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在建项目投产后与本项目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叠加影响 9)调查和收集现有厂区生产设施和配套环保设施现状情况, 分析厂区环保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新带老”措施 10)结合本项目特点,分析项目实施后的环境正效益 1.3 编制依据 1.3.1 环境保护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0)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591 号令; 1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国务院国发[2005]39 号文; 12) 国务院 国发[2007]15 号文 “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 13) 国务院 国发[2005]22 号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 14)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 15)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发[2005]40 号) ; 16) “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 17)国家发改委令 2011 年第 9 号令、2013 年第 21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