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品质社区创建工作标准(试行)范文.doc
19页区质量社区创立工作标准(试行)范文 区质量社区创立工作标准(试行)范文 一、社区党建(区委组织部) (一)班子建立 1.社区大党委班子健全,作用发挥明显 2.班子成员团结干事,效劳认识强 3.民主集中制执行效果良好,决策议事效率高 4.党组织书记大局认识强,带头干事创业积极性高 5.班子成员四诺履职执行到位 (二)党员队伍 1.党员积分制施行效果明显,党员典范带头作用发挥良好 3.党费收缴、党员学习、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制度落实到位 4.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主题实践活动 (三)民主治理 1.居民委员会及下设组织机构健全,运转情况良好 2.党务、居务、财务定期公开,阳光议事日落实到位 3.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两备案”制度 4.社区网格划分科学,网格治理员构造合理,作用发挥明显,及时成立网格党组织 (四)效劳效能 1.社区效劳流程科学标准,公开透明,有效劳流程图 2.社区工作人员熟悉业务,热情效劳,工作高效 3.积极搭建民情搜集、一站式效劳、爱心传递、信息交流、文体活动平台,针对特别人群效劳方式有创新和针对性 (五)特色 1.有符合社区特点的党建效劳品牌和工作机制。
2.有展示社区特色品牌的展厅、展板 (六)阵地功能 1.阵地建立面积不低于300平米 2.内部设备设备齐全,功能设置合理、多样 3.有一站式效劳大厅,合理设置效劳窗口 4.办公区面积与活动场地面积比例合理 (七)制度落实 1.党组织制度健全,落实情况良好 2.居民自治组织有章程和制度,运转情况良好 3.严格按程序使用党组织为民效劳专项经费,效果良好 (八)和谐稳定 1.社区平安防范体系健全,技防工程到位 2.居民调解组织健全,效果明显 3.矛盾排查工作扎实深化,底数清 4.平安创立方式多样,法制宣传工作经常化 5.社区内无严峻治安、刑事案件和平安事故发生 (九)精神文明 1.创立文明社区,积极开展文明楼幢、文明家庭评比活动 2.社区内有固定的精神文明宣传栏,内容更新及时 3.社区生活环境优美、整洁、亮丽 4.创城活动居民参与积极性高 5.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居民幸福感强 二、平安社区建立(公安分局) (一)警务室建立 1.“1+2+N”人员 “1”是指一名专职社区民警,“2”是指两名专职社区辅警,“N”是指假设干网格员 同社区合署化办公并到达办公条件。
警务室标示牌悬挂于社区门口明显位置,警务室内张贴社区民警职责,并摆放人员公示牌及人员去向牌 (二)加强平安社区建立 1.组建专职安保队伍及义务巡查队伍住宅小区有24小时值班门卫,并落实签到制度及夜间巡查制度引导和支持退休党员干部及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各类社区治安力量,加强群防群治力量 2.装备符合标准的物防、人防、技防设备,并有完善的电子监控系统,建立独立的监控室,由专人看管,并建立各项台账、制度;为安保队伍、义务巡查队等装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安保装备等 3.建立治安巡查、应急处突、风险防范等相关制度 三、社区效劳中心建立、四社联动和网格化治理(区民政局) (一)社区效劳中心建立标准 1.建有1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效劳站,面积到达每百户40平方米的标准或不低于1000平方米 2.统一使用“中国社区”标识,标准设置社区标牌议事、效劳、活动等多功能于一体,其中社区组织办公用房不得超过使用面积的20% 4.设有警务室、人民调解室、卫生效劳站、人口和计划生育效劳室、文化活动中心(具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站点、社区书屋等功能)、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慈善超市等 5.公共文化设备向社会免费开放,至少有1处可以根本满足社区居民活动需求的室外文体活动场所,并装备多种文化体育健身设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到达1.5平方米以上。
6.社区配置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效劳设备,具备宽带互联网接入条件,建有社区公共效劳综合信息平台和社区网站,实现社区信息资源交互 7.社区内供水、排水、电、气、通讯等公用设备完备,正常使用,损坏的得到及时维修 (二)“四社联动”工作标准 1.至少有1个社区成立了社 2.会组织结合会、社会工作室或社区志愿效劳站中的任一机构 3.至少建立1处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为社会组织免费提供活动场所 4.街道年内施行了购置社会组织效劳工程 5.至少有5个登记或备案的社会组织登记的社会组织入驻社区效劳中心 7.45岁以下工作人员参加社工报名比例到达90%以上 8.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到达社区工作人员总数的30%以上 9.成立或引进了社会工作效劳机构的效劳 10.有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和志愿效劳记录制度 11.每个社区至少培育5支志愿者队伍,50%以上的社区党员、5%以上的社区居民成为注册志愿者 12.50%以上的社区建立社区志愿效劳活动鼓舞机制 (三)“网格治理”工作标准 1.社区制定网格化治理方法或细那么 2.二级网格划分科学合理 3.网格命名科学、编号符合规定要求 4.按照效劳半径合理设置二级网格联络站点,张贴明显标识、联络并悬挂制度。
5.二级网格治理员全部落实,符合“五有一必须”条件 6.社区效劳中心有社区网格区域图和网格划分全景图、社区网格治理图、网格治理员职责和工作内容、监视 7.二级网格内有网格长与网格治理员公示牌网格治理员进展了相关知识培训 9.楼栋、单元等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栏,公布网格长照片、姓名、联络、号等信息 10.二级网格联络站有摆放便民效劳工作工具 11.二级网格治理员装备必要的工作器材和工具(一个工作牌、一张效劳联络卡、一本民情日记本、一张网格区域图、一个档案材料柜、一个便民效劳箱) 12.社区居民信息录入率达90%以上,辖区单位、组织信息统计率达80%以上 四、社区法律工作(区司法局) (一)硬件要求 1.设有专门的司法行政工作室:承担社区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法律效劳等工作,协助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工作标识标准,场所设置标准,工作制度上墙 2.在社区效劳窗口设置专门的法律效劳、人民调解等窗口:窗口配有工作人员,安排法律效劳从业人员在窗口办理业务,并有相关工作记录 (二)业务开展要求 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和各级关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要求,制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并将党建工作纳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2.加强对普法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社区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1次普法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普法工作,装备专兼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人员 3.积极开展社区普法标准化工作,按照社区普法工作标准,做好相关工作 4.建立落实社区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制定年度学法计划,建立学法档案,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 5.开展“每月一法”宣讲活动通过法治讲座、法律征询、以案释法等方式,重点宣传宪法、婚姻家庭、继承、民间借贷、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公证等与群众消费生活亲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6.积极发动社区律师、法官、检察官、高校教师等力量建立普法志愿者队伍,全年开展普法宣讲活动不少于12场次 7.加强普法阵地建立社区建有法治宣传室、法治大讲堂,法律书屋等学法场所,并实现制度上墙 8.法治文化气氛浓重社区建有法治文化广场(公园)和普法一条街等法治文化阵地,配套建立法治宣传设备,每月更新一次内容积极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法治主题笔会、法治主题剪纸等法治文化活动每年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不少于4次 9.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和“法治文化建立示范基地”、“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创立活动 10.扎实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推进普法依法治理与社区工作深度交融,确保社区各项事务依法依规进展。
人民调解工作: 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标准化建立,对照“五落实”(落实组织、人员、酬劳、场所、制度)落实“六统一”(统一名称、印章、标识、徽章、程序、文书)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化解工作机制,提高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成效 2.积极推行“网格化”治理方式,社区调解网络完善,配齐、配强网风格解员和调解信息员 3.及时做好日常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矛盾纠纷排查调解率到达100%,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成功率到达98%以上 4.及时整理上报人民调解案卷台账,按要求做好“以案定补”工作,每季度上报一篇人民调解案例 5.积极打造社区“品牌调解室”,推进社区调解专业化、品牌化 6.积极参加各级人民调解员培训 (三)“一社区一法律参谋”工作 落实“一社区一法律参谋”工作,积极签订法律参谋合同,为社区法律参谋提供必要工作场所,监视社区法律参谋参与社区法律宣传、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效劳工作,为社区及社区居民提供有效法律效劳 (四)法律援助工作 设立法律援助站点,宣传法律援助知识,公示申请法律援助流程,提升社区居民知晓率 (五)社区矫正工作辖区内居民书面出具社区居住证明,并留存相应档案。
政机关对辖区内符合居住地条件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罪犯的家庭及成员进展调查评估工作,社区应当对其犯罪行为对社区的阻碍出具书面意见 3.履行社区矫正小组成员单位责任,协助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表现、思想情况进展理解 4.协助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社区效劳,注重社区效劳的可操作性,并为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区效劳情况出具书面证明 (六)公证工作 设立公证联络站点,配合辖区公证机构开展公证法律宣传,举办业务讲座,预防纠纷,减少诉讼 (七)信息及案例报送工作 及时报送以案释法、普法依法治理、人民调解、法律效劳等方面的信息,每月信息不少于1篇案例不少于1篇 (八)人员队伍装备齐全,工作流程完善,工作台账标准,工作材料详实,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区人社局) (一)完善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效劳站效劳功能 1.就业创业效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