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6页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4题,共150分,共5页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赵艳(以下简称赵):很多读者对你的认识是从《哦,香雪》开始的,这是一篇意境和文字都非常优美的文章,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中诗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读起来很有青春的诗意和激情,一气呵成,像是从生命中活泼泼地流淌出来的东西,很感性,也很朴实你自己如何评价这篇作品在你所有创作中的地位和价值?铁凝(以下简称铁):它在我整个创作中不是以价值高或低,分量轻或重来衡量的,而是它本身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我后来的小说在叙事上更成熟,更像一个自觉作家的写作,但《哦,香雪》焕发出来的对人生、对情感、对生活、对希望那种透明的激情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年轻的作家,如果有本领,写出那样的作品并不难,但是岁月过去了,我们经历了很多,如果还保有那样的爱和希望,还拥有那种透明的心境,那就真是不容易的我想,《哦,香雪》对我的意义就在这里现在,香雪的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我歌颂的也的确不是封闭的处于蒙昧状态的大山里的人和事。
生活在变,生活里的人也在变,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香雪孙犁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我认为,发掘我们内心的多种原始美德是任何作家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放弃的,哪怕在经历了人生的苦难之后,外在的形式变了,内部那个坚硬的核应该还在赵:无论是美还是丑,无论外壳怎样变换,内在的核始终如一地朝向对人类美好的情感、珍贵的品性的追求铁:是的我的作品中前后的人物和故事都有鲜明的不同,中间还有一些起伏文学可以而且应该有多种途径,有时是这个故事触动了你,有时是那个人使你有倾诉的愿望,但最终我将这些人和事融合在一起,通过他们,我想要实现的是文学温暖世界的功能汪曾祺说过“人是孤儿”,人真的是很孤独的,所以人需要文学的世界、希望的世界,虽然也许那最美好的境界,我们永远到达不了,但愿望在那儿,我们就会有向前走的勇气,对生活有所期待,这就够了文学应该给人们提供期待,应该温暖这个世界赵:这是文学存在的理由,也是香雪的意义所在铁:我是这样想的生活不可能完全是香雪那样的,也不应该有这样的要求,但香雪是什么呢?她是人的灵魂中最柔软的部分,是那个最宝贵的存在,以后可能不是香雪,是其他人,比如司猗纹,她的灵魂的某个微小的不为人察觉的角落里有没有香雪的部分?肯定有。
所以说,香雪的精神,香雪所意味着的人的灵魂中清澄柔软的部分应该被文学唤起赵:被提醒尤其是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更应该有她的位置,不然,我们的追求、生活、物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们最终的点在哪里?目标在哪里?我中间部分的小说有很强的失望情绪,但文学的希望可以通过失望来获得我的起点是从香雪那里开始的,底色的东西一直在赵:我注意到你的创作中农村题材的小说占了不少比重,那么,乡村对你而言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铁:当然有四年的农村生活对我的小说创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当时我年龄很小,接触到的人给我的关切,女孩子之间单纯的友谊,点点滴滴渗透到我的生活和记忆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的质朴本身就能够给我很深的触动,让我很难产生居高临下的感觉我的视角是平视的,从未想过他们很无知或者自私或者我要去解救他们什么的因为农民身上真正有大的智慧,非常狭隘的和非常开阔的东西极端地纠结在一起我对农村的、对农民的兴趣将来也不会轻易放弃赵:不少作家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擅长的创作领域,有的专注于乡村,有的热衷于城市,而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写作领域,面对新的写作对象时,往往容易发生认识和表达上的偏颇和困难而你在城市与乡村这两个领域里都能够自如地思考和言说,它们成为你创作中并行发展、各有所长的两个重要部分。
你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铁: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我们民族的根就在农村,这是一个抹杀不掉的背景和现实我们的故事环境、语言环境、生存环境和人的精神发展环境跟有着几百年城市历史的西方文学的环境有很大不同我们的本土资源很丰富只有了解了农村的过去和现在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人和事,当然,并不一定非得写与农村有关的作品,但至少应该了解笔下可以没有,但心里有,就会感觉生活得更结实一些这也许是我的偏激和保守吧就是现在,我有机会也很愿意到农村去,对我来说,那里有所谓根的东西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不是截然分开的,我常常在一个城市人身上突然看到农民的影子,虽然他从未在农村待过,在农民身上我也看到非常大气的,既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农村,而是属于中国人的、中华民族的东西而且在农村打量城市和在城市回望乡村,都会有新的收获,获得身在其中不解其味的新感受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哦,香雪》是铁凝的处女作,还不能称为她的自觉的写作,因此作品在叙事上相对来说还不够成熟B.温暖世界是文学最重要的一项功能,无论作品描述着怎样的故事与人物,最终都要回归这一功能C.为了解决新的写作对象会带来认识和表达上的偏颇与困难的问题,铁凝选择深入了解农村的过去与现在。
D.中国文学产生的背景与有着几百年城市历史的西方文学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作家要认识我们的民族之根2.下列对材料的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赵艳在访谈时,有时用问句,是为了引发访谈对象回答:有时用陈述的短句,是为了接续话题,再进一步B.赵艳在整个访谈的设计中,有意地先以小说《哦,香雪》引入,再逐步引向对作品之外更深话题的探讨C.材料中分别引用了孙犁与汪曾祺的话,表明这二人与铁凝在创作思想与创作方法上有突出的一致性D.由于访谈双方对文学有共同的话语体系,这就决定了她们进行交流时,使用了文学化和理论化的语言3.下列是张莉教授关于铁凝作品的分析,符合上述材料论及的写作理念的一项是( )(3分)A.《笨花》里有作为艺术家的本分、老实以及耐烦,也有作家对民族身份的清醒认知,这是看到外来世界后对自我处境的一次重要回视B.《逃跑》根植于日常伦理,并不追求表面的喧腾和戏剧化,不追求道德审判,它在打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力,打开我们对人的认识力C.《玫瑰门》中你可以看到男性之于司猗纹生命历程所构成的压迫,但作品更重要的是表现社会语境和历史负累之于一个女性的重压D.《永远有多远》中铁凝将深具传统仁义美德的女性和北京精神叠合在一起,写出了胡同里长大的女孩子白大省的情感历程。
4.结合材料,谈谈铁凝塑造“香雪”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4分)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铁凝的一种写作理念这种写作理念是否在《哦,香雪》一文中有所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这如豆的一小点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
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
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伍原没看到任何路标,想喊不能喊、不敢喊,是因为担心会暴露自己B.“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正是这样死寂的环境让伍原几近崩溃C.那“一小点黄黄的光”虽然微弱,但是让伍原不再孤独并燃起了希望D.老乡听不见还不会说话,这让伍原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陷入绝望之中。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