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雨水
  • 文档编号:148062993
  • 上传时间:2020-10-1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3.2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 1 页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 【导语】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 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 如 何度过这重要又紧张的一年, 我们可以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着手!范文网站高三频 道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希望你努力学习,圆金色 六月梦!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的】 了解史记的写作过程和成书原因,理解本文的背景与司马迁的遭遇 学习本文的行文特点:借水行舟,排解胸中郁结,迂回曲折,但又脉络清晰 体会文中表现出的作者身受极辱后忧愁幽思、激愤慷慨的情感 学习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生死观 积累实词、虚词与句式 【教学重难点】 积累重要实词、虚词与句式 把握课文内容安排上借水行舟的特点 通过具体句段,揣摩体会作者遭受奇耻大辱后的精神苦痛和著书雪耻的顽强 意志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的难度也比较大第一,文章内容涉及作者家世、 古代刑法种类、 古代王侯将相受辱事例、 圣贤们在逆境中发愤著书事例等,学生 对这些一般都不太熟悉,难免产生隔阂 第二,本文在写法上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行文反复曲折,跌宕生姿, 许多语句都有深刻的内涵, 而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尚浅, 短时间内恐怕难以透彻理 解。

      解决这些困难的关键, 在启发学生自行领悟, 要把基点放在启发学生自行领 悟上另外本文词句难度较大, 学生很难弄清句意, 需要教师宜多指导并检查学 生对文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 媒体设计:课文录音投影展示课文结构和部分文句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 2 页 布置预习:学生看单元后知识短文司马迁和史记 一、导语设计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开始了 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而早在两千多年前, 中国一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生死抉 择中已经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 趣异也 ”不仅如此,他也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下面,我们就 通过报任安书来走近司马迁,走入司马迁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与写作背景 1、请学生默读由看单元后知识短文司马迁和史记 ,然后介绍自己所了 解的司马迁 2、教师补充介绍作者及史记 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 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 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史记太史公自序 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 观孔子之遗风, 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 元封三年(前108) ,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 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天汉二年(前 99)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际,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 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继续发愤著书, 于征和二年(前 91)写成史记 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 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 篇,包括本纪 12 篇,世家 30 篇,列传 70篇,年表 10 篇,书 8 篇,共 52 万字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 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有很高史学价值班固称赞这部书说:“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 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 汉书司马迁传) 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不仅如此,其中陈涉世家肯定了陈涉起 义的作用;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 匈奴列传 西南夷列传等记叙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

      3、解题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 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 “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与朱元思书(吴均) 、 上 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第 3 页 高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二) 一、印度、甘地与泰戈尔 20 世纪初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和经济上受着双重的压迫为了 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个伟人应运而生 一个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圣雄”甘地他提倡与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 另一个就是罗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他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 出现的 1913 年,他成为一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家的亚洲作家颁奖词这样写 到: “由于他那之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 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的一部分悲 哀的是,泰戈尔是以“成为西方思想的一部分”而获奖,而并不是以一个完全的 “印度人”的身份而获奖的 二、泰戈尔的作品 主要诗集: 吉檀迦利 新月集 飞鸟集 主要小说: 摩诃摩耶 沉船 戈拉 三、素芭一个永恒沉默的主人公(小说倒数第二节语) 1、出生、命名、父母心田上的大石 当素芭出生的时候,她已经被规定了一个名字。

      而她永远没有机会向人们说 明自己是谁她是一个被父母“规定”的角色她被“规定”必须像姐姐和常人 们一样生活 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成为 “担忧” 、被“诅咒”的人、 “残疾” 、 “奇耻大辱”、 “胚胎的污点” 她是父母心田上的大石,一个沉默的物体 2、素芭的眼睛 素芭不能说话,她所有的言语都只能通过眼神来表达就像盲人的听觉特别 灵敏;通过素芭的眼睛,我们可以看见一个立体(立体形象或圆形人物,在他们 的身上,由我们不能直接看见的一面,那就是含蓄和深藏的东西, 人物形象的魅 力也由此而来) 而丰富的的内心世界, 同样我们也可以想象盲人的听觉也可以感 受到常人不能具有的立体感 3、素芭与自然 第二部分:素芭与自然的对比与类比 白天,自然界的丰富多彩凸显了素芭的沉默;而夜晚的自然界“停止了一切 第 4 页 的活动,蓦然间变成一座可怖且孤寂的塑像 ” “一个无言的大自然和一个无言的 女孩子”相互类比张力,造成美感 自然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而素芭的沉默是永恒的 第三部分:牛栏里的两头牛“比人更能理解那些话语的含义”(联系契诃夫的 苦恼 ) ,而在第五部分中被素芭彻底和这些无言的动物等同起来“她像是一头 无言的畜生”。

      第五部分:月亮的圆缺和素芭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联系起来她开始有了“自 我” (儿童在镜子中找到自己,而素芭在月亮象征了镜子中看见了自己,看 见了自己的女性特质)与“女性”的意识 然而就在这个自己我意识潮的时候,她的命运再次被安排 4、素芭与的朋友 素芭的朋友是一位“沉默”的朋友同时他也是因为素芭的沉默才愿意和她 接近(有一位不会说话的朋友,那是再也好不过的) 素芭希望通过他而感受到别人的承认,然而她没有成功 4、素芭的结局 自然美的丧失殆尽(从小村子琼迪普尔到大城市加尔各答,象征着素芭离开 理解她的“自然”,去到一个无限压抑她的地方城市代表着文明,而文明的基 础是语言) 祭祀牲品考官,素芭成为一个任人摆布捉弄的物品而她的父母则“保 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 四、人物形象描写的艺术 1、眼睛是人物心灵的窗户 2、直接心里描写为沉默加上语言 3、一个无声和朦胧的形象为人们带来无穷的联想 4、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链接材料: 一、泰戈尔与徐志摩 泰戈尔在上海入境,经南京、济南到北京,一路上会见各界人士,发表演讲, 由诗人徐志摩翻译 泰戈尔在上海、 北京等地用英语发表演讲, 以其独特的诗的 语言、诗的意象,表达他深奥的政治、哲学观点。

      要把他的讲话精确地译成中文 是相当困难的然而,对英语有很深的造诣、文学功力深厚的徐志摩,翻译起来 却显得游刃有余他以华丽的辞藻,抑扬顿挫的声调,从容不迫、声情并茂地把 泰戈尔的思想传递给众多听众 对诗歌艺术同样的热爱,对心灵自由同样执着的追求,敞开了泰戈尔和徐志 摩的心扉,使他们成为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泰戈尔为他的中国知音起了一个印度 名字苏萨玛在孟加拉语中, “苏萨玛”意谓雅士,对风流倜傥的徐志摩 来说,这是个贴切的名字 第 5 页 泰戈尔访华结束,徐志摩又陪他访问日本,一直把他送到香港,才依依惜别 泰戈尔回到印度,将他在中国的演讲汇编成在中国的讲话,此书的扉页上写 道:献给我的朋友苏萨玛,由于他的周到照料,我得以结识伟大的中国人民泰 戈尔把疏通蔓生着忘却的荒草的印中两国文化交往的古道,当作他访华的使命, 此题词是对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中徐志摩热诚相助的充分肯定 频繁的越洋鸿书,不断加深着泰戈尔和徐志摩的友情1929 年,泰戈尔结束 在国外的讲学, 回国途经上海, 在徐志摩家小住 徐志摩夫妇早为他布置了一间 富于印度情趣的房间, 可泰戈尔偏偏喜欢摆着古色古香家具的徐志摩的卧室,徐 志摩当即作了调整,让泰戈尔度过几天愉快的时光。

      临别前,泰戈尔用孟加拉语写了一首赠诗: 亲爱的,我羁留旅途, 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 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 显现你慰藉的笑容 原来,泰戈尔在加拿大访问不慎丢失护照;应邀去美国访问,在移民局办公 室受到非礼,竟有人问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否识字,诗人为此异常气愤 回国途中访问日本,他因提醒日本人民警惕不要被帝国野心的歇斯底里所毒化, 受到冷遇,心情郁闷可一到上海,徐志摩夫妇嘘寒问暖,极为热情在徐志摩 家中,泰戈尔仿佛置身于盛开的映山红花丛之中这首小诗中营构的反差强烈的 意象,真切地表露了泰戈尔不同的心境 二、吉檀迦利两则 在那儿 , 心灵是无畏的 , 头是昂的高高的 ; 在那儿 , 知识是自由自在的 ; 在那儿 , 世界是不曾被狭小家宅的墙垣分割成一块快的; 在那儿 , 语言文字来自真理深处 ; 在那儿 , 不倦的努力让手臂伸向完美; 在那儿 , 理智的清流不曾迷失在积习的荒凉沙漠里; 在那儿 , 心灵受你指引 , 走向日益开阔的思想和行动; 我的主啊 , 让我的国家觉醒 , 进入那自由的天堂吧 ! 灯火, 啊, 灯火在哪儿 ?用熊熊的欲望之火把灯点亮吧! 这儿有灯 , 却从来没有火焰摇曳 , 难道这就是你的命运 , 我的心 ! 悲痛在扣你的门 , 她传来的消息是你的主失眠了, 她叫你穿过夜的黑暗奔赴爱 的幽会 . 天空布满云霾 , 雨无休无止地下着 , 我不知道在我心里激荡的究竟是什麽, 但 我无须懂得它的意义 . 刹那的闪电 , 在我的视域里投下一道更深的幽暗, 我的心摸索着道路, 向黑夜 的音乐呼唤我的地方走去. 第 6 页 灯火, 啊,灯火在哪儿 ?用熊熊的欲望之火把灯点亮吧! 雷声隆隆 , 大风呼啸着 冲过虚空 , 夜, 黑得象黑色岩石 , 别让时间在黑暗中流逝 . 用你的生命 , 把爱的灯火 点亮吧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