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99699090
  • 上传时间:2023-04-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9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_陈寅恪《长恨歌》笺证:史实与虚构陈寅恪先生的诗史互证对于文学作品的研究有无真正的贡献?在很多文史研究者的内心里, 这其实正是一个疑问本文限于篇幅,仅以陈先生笺证白居易名篇《长恨歌》为例,回应这 一疑问从白居易《长恨歌》到洪升的《长生殿》,再到当代文艺中各种各样以此为题材的创作,李 杨爱情已成为中国文化中流传一千多年、并无可置疑地仍将继续流传下去的一个重要故事 正是因为这个故事的长期踵事增华的历史,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民族心理意识的因悠久而悠久 丰厚的浓度,我们几乎忘记了一个原初的提问:这个故事的来源在哪里?李杨爱情究竟有几 分历史的真实性?白居易多大程度上根据民间的传说想象加工而成?我在讲授这篇作品的 时候,学生多人次地提出一个看似十分幼稚的问题:李杨究竟有无爱情?我不能过多地责怪 他们所提的问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我不能用很原则的学院派批评术语如混淆了艺术真实与 历史真实之类将他们的问题打发掉这样做只不过是用大而化之的理论轻而易举地扼杀了学 生可贵的好奇心,其实是不负责任的态度你总得拿出证据来以事实服人而要真正正面回 答这个问题,不能不说,陈先生的笺证就显出了极可珍视的启示线索。

      在《元白诗笺证稿》关于《长恨歌》的一系列精彩考证中,陈寅恪的工作无非是体现在证实 与证虚两个方面证实就是证明白居易诗中可靠的历史事实依据,证虚即是表明哪些是白居 易的虚构关于前者陈寅恪的发现是极丰富的,譬如关于杨玉环的身世之谜;以及从云鬓花 颜金步摇句证明其中所包含的唐代贵族妇女的时妆实录;从惊破霓裳羽衣舞句中的破字考见 一个重要的唐代乐舞术语及乐天用语之浑成;从西出都城百余里的西字,考见乐天对于史实 的稔熟与下笔的不误;从风吹仙袂飘飘举一句,考出乐天所写杨妃亲舞霓裳羽衣舞,实有其 事,等等,从而证明此诗写作在社会生活与习俗层面上确有相当程度上可称得上严谨的事实 根据至于有关唐明皇在杨玉环死后是否相思不已这一重大史实关节问题,唯一一个传说根 据正是他在往返蜀地之时雨中闻铃音而伤心肠断陈氏从新旧《唐书》中唐玄宗幸蜀的记载, 以及雨霖铃此一曲调的源流,考证了此一传说的种种来源,以及种种材料之间比较而言的可 信性其可信者,正是白居易夜雨闻霖肠断声一句所本至于此种种来源的真实可靠程度如 何,陈先生在材料的限制下,基本上是持不置可否的谨慎态度于是更大的发明在于:陈寅恪又同时对这个故事的核心即李杨相思的真实可靠性问题,做出 了颠覆性的考证。

      这集中体现在关于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虚语时一句的关键性考证中 陈寅恪花了大量的力气证明唐代的温泉的作用在于祛寒去风,又详检两《唐书》,均无一次 有关玄宗驻跸温泉的记载,从而由此证明了玄宗与杨妃决无可能在夏季里到达华清宫之理 为避免推论的环节越多,根据越薄弱的毛病,他又补充了长生殿是唐代祀神沐浴之斋宫,决 无曲叙儿女私情之理这一地点上的证据陈寅恪使用材料的范围极为广博,此一结论可成定 论其次,陈寅恪又根据《长恨歌传》文及异本校读等得出证据,证明开篇汉皇重色思轻国 一句实暗启此歌下半段故事,即白居易实受汉武帝故事之启发而虚构了同样的一个人仙相恋 的爱情故事所谓李杨爱情的历史真实,经过陈氏的精湛考辨,实际上早已大白于天下只 是,依陈先生考证工作的家法取证范围要大,结论要小,不曾明确说出而已李杨爱情故事,基本上属于唐代文人白居易、陈鸿之特创至于她之所以流传千年,其中融 入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民间老百姓的理想与爱情观念这也是陈寅恪考证的启示 意义之一如果我们能对于陈先生的诗史互证细读多思,其中的启示意义都极为丰富,我们 或许能改变对于陈氏研究方法与文学关系的看似有理的偏见《元白诗笺证稿》(摘要)陈寅恪是故唐代贞元元和间之小说,乃一种新文体,不独流行当时,复更辗转为后来所则效,本与唐代古文同一原起及体制也。

      唐代举人之以备具众体之小说之文求知于主司,即与以古文诗什投献者无异元稹李绅撰莺莺传及歌于贞元时,白居易与陈鸿撰长恨歌及传于元和时,虽非如赵氏所言是举人投献主司之作品,但实为贞元元和间新兴之文体此种文体之兴起与古文运动有密切关系,其优点在便于创造,而其特征则尤在备具众体也既明乎此,则知陈氏之长恨歌传与白氏之长恨歌非通常序文与本诗之关系,而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赵氏所 谓文备众体中,可以见诗笔之部分,白氏之歌当之其所谓可以见史才议论之部分,陈氏之 传当之若依唐代文人作品之时代,一考此种故事之长成,在白歌陈传之前,故事大抵尚局限于人世, 而不及于灵界,其畅述人天生死形魂离合之关系,似以长恨歌及传为创始此故事既不限现实之人世,遂更延长而优美然则增加太真死后天上一段故事之作者,即是白陈诸人,洵为 富于天才之文士矣综括论之,长恨歌为具备众体体裁之唐代小说中歌诗部分,与长恨歌传为不可分离独立之作 品故必须合并读之,赏之,评之明皇与杨妃之关系,虽为唐世文人公开共同习作诗文之 题目,而增入汉武帝李夫人故事,乃白陈之所特创诗句传文之佳胜,实职是之故此论长 恨歌者不可不知也感谢您的阅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