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对策.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52826379
  • 上传时间:2023-10-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我们的对策提 要:传染病学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表目前病种、病例数逐年减少;年轻授课教员缺少临床实践经验;教材内容落后;传染病科向感染病科转型期的纷乱,等诸多方面挣脱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改革,而能否保证改革成功的核心是观念的变化,既要敢于打破老式观念的束缚,闯出一条新路,又要真正高度注重,踏踏实实地做好各项具体工作核心词:传染病学 感染病学 教学改革 对策 传染病学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绝大多数医院的传染病科也处在病员局限性、人才匮乏、学科萎缩、发展受限的尴尬局面更为严峻的问题是:路还将越走越窄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的传染病科及其配套的传染病学教研室更是困难重重笔者任传染病科主任兼传染病学教研室主任时间不长,但在短短几年的工作中所承受的压力、面临的困难,以及为抗衡这些压力和解决这些困难所付出的艰苦和劳动,时常让我产生一种无助的感觉不改革,我们将无法生存!不改革,我们将误人子弟!不改革,我们将愧对后裔!困境之一:典型传染病的病例数急剧减少,并将逐年减少教学医院的教研室,没有相应的病人,让学生看什么?让学生学什么?起码,在学员见习和实习期间我们应当为学生提供某些老式意义上的“常用”病例。

      可是今天,除了每天和大量肝炎病人打交道外,我们能见到几种“常用”传染病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和物质文明限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以及防疫、保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许多传染病的减少乃至绝迹,这本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成果,是一件幸事,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追求目的但是,传染病的发病有地区、季节、人种等差别,和受自然灾害、战乱以及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传染病没有绝迹,在相称长的时期内也不也许绝迹,何况还在浮现更多的新的传染病种因此,一种国家不也许没有传染病专科医生,医科大学也就不也许不设传染病学课程目前尴尬的处境表目前不是无病可教和无病可学,而是有病难寻,教、学脱节今年我们从10月初开始等待,直到11月中旬,才被告之有5名出血热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并且大多没有典型的? 俅脖硐帧5?998年的9-11份之间,该院却曾收治过150余名出血热病人,两年的差别已如此明显,再过两年、五年、十年……,将是什么样的局面呢?传染病教学将成为典型的“纸上谈兵”困境之二:新一代教员无传染病的实践经验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实践经验性很强的科学,名医、名教员一定是在长期的医疗和教学实践中产生的。

      目前年龄在40岁左右、从事传染病临床的新一代教员(涉及本人)真正诊治过的传染病病种大概不会超过20种,与已经明确病因的、和在部分国家和地区散在流行的数百个传染病病种相比,显然谈不上“具有一定临床实践经验”;而年龄在30岁左右的教员更是无经验可谈然而我们目前都是一线工作人员,或助教,或讲师,或专家,是承当大学本科学员教学的重要力量今年我教研室承当着军、海医系两个班级250多名学员和50余名护理大专生的传染病学教学任务,其承当之重前所未有,我们不得不倾巢而出,老、中、青教员人人上阵固然出此“下策”还不仅仅是由于教学任务重,让年轻教员上讲台也是培养后续师资队伍所作的必要举措但是让这些既少有教学经验,又缺少临床实践经验的新一代年轻教员上讲台,难免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更严峻的是目前或此后已不也许通过实践来积累临床经验困境之三:教材内容滞后,教、学员无所适从编写医学教材难,编写传染病学教材更难,难还是难在“尴尬”二字一方面典型传染病发病率急剧减少,政府投资局限性,研究人员对这些疾病的研究爱好削弱,病原学、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和避免措施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其她疾病相比显得落后;另一方面新现传染病在不断增长,但成熟的东西不多。

      如何在一本负责任的教科书中既简要扼要又面面俱到;既简介定性定论的学术问题又要兼顾目前发展动态,这的确是一件高难度的工作我们军医大学传染病学教材的最新版本出自1994年,按照编写著作的一般规律,所简介的内容大概不会晚于1993年举一种简朴的例子:在霍乱一章中,这本教材对霍乱弧菌O139只字未提,这样一本教材用于的教学显然已经很不合适我们在备学时不得不基本脱离原教材,大量参阅某些新的大型专著和学术资料,并尽量吸取某些重要的已定论的内容但是,学员意见很大,她们不反对接受新的东西,但她们需要有与教员授课内容基本一致的教材在应试教学模式下的医科大学的学员不仅承当重,并且十分看重考分,基本无暇看更多的课本外书籍,特别是传染病学参照书对教研室而言,新编教材或发放补充教材,不仅有一种工作量的问题,还牵涉到某些“规章 ”、“规矩”的问题可谓“难”!困境之四:教员梯队不稳定,师资质量不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由于文革导致了人才梯队断层,以及学科的萎缩使得传染病学学科缺少吸引力,导致从事传染病教学和医疗的师资队伍趋于衰弱教学医院的人员配备是一种双轨模式:医师兼教员而求职者一方面考虑的是做什么科的医生,真正乐于献身传染病医、教者为数不多。

      这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教师队伍的扩大和师资质量的提高,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事实,否认这一点是不实事求是的不仅如此,部分学员也或多或少地对传染病学的学习缺少爱好,甚至有人在入学时就已经拟定了毕业后的求职方向调查成果表白,这些学员大多把做外科医师、心血管内科医师、肿瘤科医师作为首选,问津传染科者几乎为零这必然影响到教员和学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面对学而无欲的学员,再加上前面谈到的种种困难和实际状况,教员感到“没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困境之五:教学手段混乱,学员好恶不一,影响教学效果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的冲击力和影响力都很大,其总体效果是应当肯定的但是,不同教员、不同教研室、不同窗校,在教学器材的配备和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的差别非常明显一堂课上,板书、挂图、实物、幻灯、一般投影仪、多媒体投影仪、录像,要么五花八门,什么都用,令学员眼花缭乱;要么形式单一,使人乏味但这些年来,争议颇多的,或可称之为焦点话题的仍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充足发挥与多媒体教学有关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作用,并提高它的使用效果,的确是一门艺术,对这个问题我们曾作过探讨总体看来,多媒体手段使用不当是目前的重要问题,而产生这个问题的本源在教员。

      要么完全依赖,要么使用不纯熟,要么干脆不用,这种现象已经在学员中产生很大反响我们对去年传染病教学效果做过调查,其中针对教学手段的问题,学员反映的几点意见值得注重:第一、用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不受欢迎;相反,Powerpoint下的多媒体幻灯却大受青睐;第二、个别教员用的手写薄膜视觉效果太差,令学员不满;第三、使用机械幻灯时明暗切换显得杂乱困境之六:医学院校所在地区的差别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别第二军医大学地处上海市,本地区常用传染病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伤寒、细菌性痢疾、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等均不多见我科在近三年内只收治过一例恶性疟;没有诊治过一例乙脑而其她三所军医大学分别在广州、重庆、西安,传染病谱和病种比例各不相似,与上海比较差别更大例如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常常诊治到疟疾、立克次体感染等;第四军医大学的教员常常接触到肾综合征出血热同样是军医大学,由于地区差别,见到的病种不同,培养出来的学员所掌握的疾病知识肯定有差别或多寡之别但对于部队医学院校的学员来说,为适应将来的工作,似应当在传染病学这门课程中见到更多病种可是,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的学员怎么办?困境之七:“感染”与“传染”的争论扩大到校园,教、学员均不知所措。

      迄今,国内没有感染病学教研室,但有感染病科,如我们科室就叫“感染科”,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也设感染科,并且都名副其实;也有大型著作名为“现代感染病学”、“感染病手册”更有大型的、取名时采用折中措施的专著叫“现代感染病学和传染病学”从事传染病专业的医、教人员,都明了“感染”与“传染”之争的原委,但绝大多数学员却不知争论的起因问题是,“感染”与“传染”之争何时休止?国家卫生行政部门与否和何时干预这场争论?争论的成果将给教学产生什么影响?此后的课程设立向哪个方向发展?如果学术界可以在争论中达到共识,觉得“感染病学”是此后的发展方向,那么,在目前转型期的“传染病学”或“感染病学”的教学筹划如何制定和实行?可谓“惑”! 传染病学教学的确困难重重出路只有一条:改革我校今年将吸取地方医科大学的经验和参照她们的某些成功做法,组建临床医学院未雨绸缪,前两年为这一改革已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多次组织校内各教研室的教员座谈讨论但是即将实行的这一重大改革措施还是在全校教员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最强烈的不是反对改革,而是胆怯失败无论是校、院领导,还是教员均有这样一种共同的结识:教学改革牵涉到一代人的问题,不可简朴化和粗线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针对传染病教学改革的问题,在教员中也产生过不少疑虑和争论,对有些问题的争论甚至是锋利和针锋相对的,焦点问题是课程设立:教“感染病学”还是 “传染病学”? 走出困境,最核心的一步是变化观念,观念是问题的源头第一,应当明确本专业的教学方向和授课目的是什么?规定学员在完毕本专业的课程学习后达到什么样的规定和原则?我们为什么要抱着“传染病”这个老框框不放?是不可为,还是不敢为?“感染病”不管是名称还是内涵,历来就不排斥“传染病”, “传染病”是小概念,是传播能力较强和具有流行特性的那一部分“感染性疾病”;第二,我们并不是试图通过有限的学时,培养从事感染病或传染病工作的专科医师,虽然将来学员毕业后从事感染病专业,那么她必须在工作中逐渐积累,没有必要在本科学习阶段全面掌握传染病所有病种的知识;第三,无论从事哪一种专业, “感染”这一问题都是十分棘手和常用的涉及传染性疾病在内的多种感染病,其共同特点就是有明确的病原体和有许多相似的临床体现,把握感染的某些共同特性和某些感染病的特殊问题,就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融会贯穿,至于与否见过某一种具体传染病也许不成为理解和解决疾病的核心问题因此我们觉得,从学生此后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应当大胆地把“传染病学”改为“感染病学”,并对课程设立作出相应的调节。

      走出困境的第二步就是教材和课程设立的改革观念变了,改革的具体问题就容易解决建设临床医学院有这样一种整体思路:学员尽早进一步病房、接触病人,实现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的医学教学方略要大幅度减少课堂授学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员自学和接触临床但是,“放羊”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有一种引路的过程据此,我校给各教研室安排了临床前期的总论课程和进入医院后的有限的大班课程课程内容由各教研室自行商定,但总体方针是少而精,并体现一种“引”字 传染病学的课程内容如何设立?有人提出把绝大多数典型传染病按发病率高下和所谓重要性分别在总论、大班课、小班课依次排列这给人“换汤不换药”的感觉,没有改革的实质性动作,不符合临床医学院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思路通过剧烈讨论和充足酝酿之后,最后形成的课程设计方案不仅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步也比较符合改革方向具体思路是:①强调感染病但不排斥典型传染病,因此总论部分以“感染病总论”为题,内容涉及典型传染病的共性问题②以症状为主线解说感染病学的临床问题,例如发热、出疹、腹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是许多病原体感染的共性问题,采用串联的方式讲授,这样做效果会更好,也更贴近临床③用典型的病例和教员的实践经验去引导学员进入医生的角色,这是最需要的也肯定是最受欢迎的授课方式。

      ④授课的侧重点放在临床体现、鉴别诊断和对的解决上;强调横向联系,启发学员的积极思考;不同的授课方式突出不同的侧重面,例如:临床综合课和大班课侧重于某些重要的系统性疾病的共性及个性问题;大组课侧重于某些常用的、危害较大的感染性疾病;小组课及床边教学则重要是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某些少见病则重要由学生自学,教员⑤对临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