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古代城池和堡寨的新生.doc
3页桂林古代城池和堡寨的新生桂林古代城池和堡寨的新生在秦汉、唐宋、明清时期,桂林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岭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至今,桂林仍保存了很多的各时代有代表性的城池和堡寨一道道石门、一条条石板路,就像一位位故人,见证着桂林城的兴衰苦乐,正静静等待着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东镇门承载了悠悠千年风雨东镇门承载了悠悠千年风雨在漓江边、木龙湖旁,有一座东镇门它或许不像古南门、靖江王城等古城墙那样路人皆知,但同样历尽沧桑的它却犹如胸怀博大的老者,不动声色地偏安在城市一角,跟周边的居民楼融合在一起沿江而上,驿前街周边众多餐馆热闹不已,但附近很多住家都已说不出东镇门的“板路”只有翻看史料,才能找到一些端倪:东镇门是南宋末期静江府城城门之一,轮年资,在桂林现存的老城墙中也排在很前面了在宋代,桂林曾先后四次对城池进行修筑《广西通志·卷二百三十胜迹略一·桂林府》中提到:“今城,宋皇祐中平侬智高,经略使余靖增筑,亦谓之外城在桂林任经略使的余靖,从子城的东南和东北方向,将唐代的外城、夹城扩宽和加固完成历次修筑后,人们将《静江府城池图》镌刻在鹦鹉山南边的崖壁上在桂海碑林博物馆,记者看到了这幅地图的拓片及复原图。
透过这幅高 2.9 米、宽 2.98 米的城市地图(上方还连着高 0.31 米、宽 3.08 米的“图片说明”),可以看到:宋代的桂林城东有就日门、癸水门、行春门和东江门,南有南门和威德门,西有丽泽门和宝贤门,往北延伸至观音阁,西至今翊武路,南达榕湖和杉湖,东濒漓江,面积约 2.21 平方公里与北方的城池不同,静江府城将自然山水“吸纳”为城防设施之一城市四周都是挺拔秀丽的山峰,正北以铁封山与鹦鹉山为屏障,夹城的北部、新城均建在山间与山顶,构成半山城的气势桂林城东以漓江为天然水壕,西、南二面或凿人工水壕或以桃花江为壕,形成了东有漓江、南有榕溪、西北有壕塘的护城河体系整个桂林城依山傍水,可攻可守在这坚固城池之内,静江城当时的行政区位于独秀峰以南叠彩山、宝积山、鹦鹉山、虞山围合的是军事重地今天桂林中学一带则是文庙、府学、书院等文教场所城市东边沿漓江岸线和独秀峰后,则在那时就形成了商业集散地,今天十字街的雏形也是那时候形成的处于繁华要冲的南北大街周边商店林立、门面宽阔,同时还有晓市、夜市、酒楼、饭馆等等当年,围绕静江府城,圩镇星罗棋布,包括东镇门在内的东江一带,是桂林最大的农产品集市当时,通往漓江东岸已架了简便浮桥。
今天阳桥一带是主要的商业区,过去“为商贾所藏宝物蕃货,以有易无,日以千计”桂林成了兴旺发达的岭南名城如今,东镇门旁边建成了木龙湖景区,日夜接待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关于东镇门的往事也变成了桂林历史底色中厚重的一笔,感动着市民与游客,以共建共享的姿态守护桂林山水古城址文化的几度春秋古城址文化的几度春秋桂林的宋代城墙以砖石构筑,外墙墙体以青砖为主,下方铺设方整的料石,因此使用多年屹立不倒元代,人们又用大石砌筑了城墙的外墙此后历朝历代,宋代城墙都有破损,也都经历了多次修复在历经战火之后,大部分城墙因为修路或建房被拆除如今,漫步在东镇门周边,依然可以看到城门两端城墙北连铁封山、南接叠彩山,长达 230 多米它的门洞、启关门拱及拴洞依然保存如故现存的宋代城墙共有 13 段,包含有 3 处藏兵洞、2 处城门,总长度约 1145.98 米,最宽处 19.7 米、最窄处 0.75 米,城墙高度在 0.5 至 6.2 米之间实际上,桂林值得纪念的,不仅仅是宋代的古城遗迹据市文物工作队、桂海碑林博物馆联合完成的调查,桂林从秦汉开始成为岭南的一个重要行政中心汉代桂林的县城已经初具规模,到隋唐时期,桂林的城池完成了基本的布局。
到宋元明时期,许多的县城改土为石,大多保存至今,明清时期,广西区域内的阶级矛盾十分突出,中央政权加强了军事控制,地方各种利益集团守固自保,所以在各县的乡村也开始修筑防御的堡寨体系目前,整个桂林现存的古代城池堡寨 64 处,其中秦汉时期城址 6 处,隋唐至明清时期州城或郡县地址等 17 处、明清时期堡寨 41 处它们自成体系,作为桂林 2000 多年历史的最直接的载体,展现着地方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有不少也颇具开发利用价值一位专家表示:“这些城址的发掘与研究,是全面了解广西汉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些城址的存在也是我市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直接见证,它们对提升我市历史文化的地位具有重要价值古城古堡的新生古城古堡的新生历经战乱和时代更迭,桂林城内一些古城墙周边的“原住民”已经难寻踪迹但现在居住在翊武路宋城墙附近的居民,依然对这些残存的城墙抱着很深的感情有些专家建议,将桂林各地保存相对较好的古代城池堡寨列入徒步旅游的规划中,让游客可以“穿越”在地理与历史的“时空”,在潜移默化中让市民、游客对它们产生兴趣并逐步了解对一些暂时没有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但保存情况相对较好的城池堡寨,则可以通过设立中英文文化标识等方法,对它们进行宣传和介绍。
从调查结果看,漓江西岸(雁山到阳朔段)的堡寨最多对此,文史专家也对这块“资源富矿”给予很多关注他们建议,相关的部门不妨联合起来,以设计徒步路线、完善徒步设施等方式将这些堡寨开发出来,一方面既能丰富桂林的文化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使历史遗迹得到更好的维护由于峰林众多,雁山大埠至阳朔段是明清时期发生农民起义最多的地方之一假如依托农民起义的路线和杨梅岭石城等较大的古代堡寨,开发成探险类、体育类的旅游项目也应该会有一番作为桂林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启示桂林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启示桂林古城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的过程启示我们,一定要以市场推动的方式去进行保护和开发市场推动的过程中,让资源管理者感受到利益驱动,有了利益驱动才有保护的动力,才有开发的策略要注意的是,在市场化过程中,需要注意把握节奏和方法,不能因为过度市场化而破坏了原有的精神内涵,不能以物理结构的改造升级为理由,损害文化、经济、社会效益的三方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