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小结与测评:第一单元含答案.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ha****o
  • 文档编号:85245435
  • 上传时间:2019-03-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元小结与测评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一、中央体制—— 时期发展历程先秦(萌芽)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西汉(发展)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保证了皇权独尊宋朝(加强)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元朝(加强)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明朝(强化)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清朝(顶峰)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地方体制—— 时期发展历程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

      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宋朝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将地方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央 三、选官制度—— 时期发展历程夏、商、西周世官制(1)内容: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影响:推动了奴隶社会的发展战国、秦朝和汉初军功爵制(1)内容: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爵位,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2)影响:有利于国家选拔军事人才,满足了国家统一的社会需求两汉察举制(1)内容:官吏察访适合的人才向中央举荐,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2)影响:在实行之初,按人口比例举“孝廉”,并加以考试选用,给中小地主阶级及其他社会阶层提供了参政机会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内容:中央选择德才兼备的官员兼任原籍中正官,查访本州士人,然后依据品行、门第等将士人评列九品,作为中央选官的依据(2)影响:推行初期,评判人才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后期,看重门第,沦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隋、唐、宋、明、清科举制(1)内容: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2)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演变趋势从选拔形式上看——一般都是经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组织程序,从地方到中央从选拔标准来看——经历了从重品德到重门第再到重才学的过程。

      标准逐步统一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成为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A 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体现天子为诸侯之君主由此判断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为分封制,而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故B项错误,A项正确郡县制和察举制分别出现在秦、汉两代,故C、D两项错误2.西晋初年,有大臣向司马炎建议:“今四海业已大定……宜开启土宇,使同姓必王,建久安于万代该大臣主张实行( )A.宗法制 B.分封制C.行省制 D.郡县制解析:选B 题干信息“使同姓必王”即指分封同姓王,以此来维护皇权统治,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3.桐叶封弟,典出《吕氏春秋·览部》卷十八《审应览·重言》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 )A.分封制 B.世袭制C.君主专制 D.禅让制解析:选A 分封制是天子为巩固统治将土地分给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的一项政治制度。

      题干中“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说明涉及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4.《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解析:选B 本题材料“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了专制集权、独断专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B项5.“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不可以( )A.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 B.征收辖区内的赋税C.管理辖区行政事务 D.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而加强对全国的控制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郡县长官是地方的最高长官,具有行政权、财权和军权等 6.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 )A.三省制 B.科举制C.行省制 D.内阁制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可以判断是三省制,故A项正确。

      7.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 A.唐代 B.宋代C.元代 D.清代解析:选C 从材料“行中书省”可以判断是元代的行省制度,C项符合题意8.宋初,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除特命外,不再起草诏令,而是由皇帝差遣的“知制诰”(或临时差遣的“权知制诰”)负责起草这一变化( )A.精简了官僚机构 B.理顺了职官权责C.削弱了宰辅权力 D.提高了行政效率解析:选C 材料反映了中书省长官(丞相)的起草诏令的权力被“知制诰”所取代,反映了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日益削弱9.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也经历了变化与成语“金榜题名”有关的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选D “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与世官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无关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解析:选C 隋唐时期在政治制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是三省六部的创立和完善,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其本质上还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是封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

      11.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解析:选C 题干中宰相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反映了君权不断加强的历史发展趋势12.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 )A.中朝 B.枢密院C.军机处 D.宣政院解析:选C 中朝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加强皇权的机构,枢密院是北宋设置的分割宰相军事大权的机构,宣政院是元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6分)(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西周分封制的意图来考虑;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来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来概括;第二小问,从郡县制的作用来回答。

      第(3)问,根据材料三第一句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答案:(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了二元体制2)特点: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用本地人;属吏为本地人关系: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或答地方仍有较大权力)3)特征:行省拥有部分权力,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4)趋势: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谈教育者,不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后,实行科举,“社会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厕身仕宦”岁月如歌,回顾历朝选士之路,漫步于故宫保和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据《中国政治史大纲》、《历史·选修》整理材料二 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①以往流行的看法认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②20世纪末,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过于简单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

      仅凭这一点,都应该为它谱上一曲赞歌——选自李伯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9讲钠及其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33讲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考点2化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3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docx
      猜您喜欢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5月月考试题.doc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含答案.doc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一)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含解析.doc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十五)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doc 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doc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单元小结与测评含答案.doc_bak997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2含答案.doc_bak377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含答案.doc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6.1含解析.doc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争含答案.doc_bak530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单元检测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含解析.doc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1.4含解析.doc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模块综合测试卷含解析.doc_bak200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24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含解析.doc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6.2含答案.doc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23课反战和平运动含解析.doc_bak900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五单元第19课中东战争含答案.doc_bak233 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doc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含解析.doc_bak234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人教版)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卷含解析.doc_bak213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