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中考真题【四川成都】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桂湖中》(含答案).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320647561
  • 上传时间:2022-07-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7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中考真题【四川成都】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桂湖中肖复兴①桂湖在成都之北,湖面开阔,号称“川西第一湖②桂湖,相传是杨升庵年轻时在湖边遍植桂花树而得名,又有说桂湖是杨升庵的读书处,也有 人说是他的故居当然,这样的传说,本不必较真当年,湖是官湖,并不是杨家的私家花园,杨 升庵中第入仕之前,怎么可以有权跑进湖中遍植桂花树?他家那时候在城里的状元巷(这个名字也 是因为杨升庵中了状元后改的),离着湖还有段距离,他可以跑到湖边来玩,也可以到这里读书, 怎么可以绕湖沿堤种植一圈桂花树?③其实,任何传说都表达着百姓心中对历史对人物的评判尺度,是人们代代□□相传中渗透进 来的感情杨升庵是四川是成都更是新都人的骄傲在明代,四川仅出过他一个状元自然,杨升 庵值得人们为之骄傲杨升庵不仅成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还曾经在京为官时刚正不阿,因直言犯 谏,而遭受贬黜,乃至发配充军,最后客死他乡,如此颠沛流离的命运,自然更会博得人们的同情 和敬重这样两重原因,成都人让桂湖归属于杨升庵名下,并让他植桂花树于满园之中,便可以理 解了④事实上,桂湖中最重要的建筑升庵祠,是清代道光十九年一个叫张韦书的县官到新都上任后, 敬重杨升庵而修建的。

      至于澄心阁、绿漪亭等亭台楼阁,更是后建的⑤桂湖,最值得看的,其实不是湖,而是春天里大门口的紫藤和秋天里满园的桂花⑥那两架紫藤,左拥右地,纵横交错春天的时候,绿叶如盖,紫藤花如蝶飞舞,更似紫瀑倾 泻,或似一条紫龙腾空,是园中最为触目惊心的景象在全国所有园林中,我从未见过这样巨大的 古藤同为明朝的古藤,与杨升庵、解缙并称“明代三才子”的徐渭绍兴老宅里,他亲手种植的那 架古藤,也难与之比抵不要说徐渭没有杨升庵那样的骨气,投降在严嵩严党门下当走狗,而后又 翻云覆雨,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杀了,就是古藤本身也难敌桂湖的这样铺天盖地的壮观或许,花 品里有人品,便忍不住想起美国生物学家迈克尔•波伦的话,他称郁金香、百合、兰花是植物界里 的莎士比亚、密尔顿和托尔斯泰那么,桂湖里的紫藤就应该是植物界里的泽畔长吟的屈原,起码 也是和杨升庵命运相似的苏东坡,或是路谪八千的韩愈吧?⑦十多年前的秋天,我第一次来桂湖,正赶上桂花盛放,仿佛赶上了一场新嫁娘隆重的婚礼 花香馥郁,水流一样,弥散到园子里的四面八方举目之处,身临之处,向往之处,处处都是桂花 之香金桂、银桂和四季桂,仿佛小姑娘、少妇和老夫人,齐齐地都跑进园中看新娘,个个裙袂叮 当,衣襟带香。

      我从来没有闻过这样浓郁的花香,几近醉人同为花香,桂花香味浓郁,要香就搅 得周天香透,绝不遮遮掩掩,不屑于扭扭捏捏的小家子气和故作姿态的含蓄状,是花中的烈性子, 迸发如潮,按捺不住,如烈酒这一点,暗合了杨升庵的心性与品性⑧想想,桂湖这样一座园林,实属难得节选自《成都三潮》,有删改)【注】①题目为编者所加1 .文末说“桂湖这样一座园林,实属难得”,桂湖“难得”之处有哪些?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6分).文章第②段在谈及桂湖的传说后,连用了两个反问句,目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2 .文章第⑦段中画线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金桂、银桂和四季桂,仿佛小姑娘、少妇和老夫人,齐齐地都跑进园中看新娘,个个裙袂叮当, 衣襟带香3 .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编入一本文集,请从下面四本文集中选出最合适的一项,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述 理由4分)A.《故事成都》B.《古迹成都》C.《风骨成都》 D.《文化成都》参考答案1 .①桂湖关联着令成都人敬重并感到骄傲的有骨气的文学家杨升庵;②桂湖有开花时极其壮观、花品高的巨大紫藤;③桂湖有花香极其浓郁、暗合杨升庵刚正品性的满园桂花2 .两个反问句分别说明杨升庵既无权、也不可能做到在桂湖遍植桂花树,连用两个反问句来强调他 在湖边种桂树的传说不可信;将它们放在传说之后引人思考,引出下文对传说产生原因的分析。

      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不同品种的桂花比作不同年龄的女性,写出了它们开放的不同样子;写 她们都跑来看新娘的热闹情形,生动地表现出桂花的盛与香;表达出“我”对桂湖桂花的喜爱同 时,能与前文“婚礼”的比喻形成呼应4 .选C①文章重点写的与成都桂湖有关的人与物都展现出“风骨”:杨升庵为官刚正不阿;紫藤 的花品如同屈原等人的人品,桂花是花中的烈性子②文章表达出对这些人与物“风骨”的赞美, 以及对“风骨”的推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