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历史事件类三(含答案).doc
18页一、文言文阅读(共8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⑴又何间焉( ) ⑵小大之狱( )⑶神弗福也( ) ⑷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⑴ 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4.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链接材料】晋、秦国郑①郑文公②使烛之武③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注】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2、 【北京市丰台区2020年初三二模测试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甲】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必敬必戒 引以为戒 戒备森严 戒骄戒躁B. 以顺为正 天下顺之 逆来顺受 百依百顺C. 与民由之 由是感激 必由之路 咎由自取D. 独行其道 圣贤之道 道听途说 能说会道11.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翻译: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理解:景春认为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纵横家,一举一动能左右天下的局势,是大丈夫;而孟子不以为然,认为他们“以顺为正”,算不得大丈夫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翻译: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理解: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重视“仁”“礼”“义”,在“富贵”“贫贱”“威武”面前能坚守做人的原则,得志时能“独善其身”,不得志时 能“兼善天下”12.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说说苏秦和于谦是否称得上“大丈夫” [链接材料一](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①苏秦曰:“嫂,何前倨②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③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④,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⑤乎哉!”(节选自《战国策·秦策》)【链接材料二】(于谦)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帝赐第西华门辞曰:“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固辞,不允乃取前后所赐玺书、袍、锭之属,悉加封识,岁时一省视而已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注:①[谢]表达歉意②[倨]倨傲,不敬③[季子]即苏秦④[不子]不把他当儿 子⑤[忽]不重视,忽略3、 【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初三(下)二模试题语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 《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甲】“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乙】“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又何间焉 遂与外人间隔 黑白相间 挑拨离间B. 衣食所安 死于安乐 国泰民安 转危为安C. 战于长勺 其一犬坐于前 毁于一旦 喜形于色D. 公将鼓之 何陋之有 不速之客 置之度外10.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理解:这句话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的现实,为后文鲁庄公一系列的鄙陋表现作了铺垫;也暗示了曹刿是一个有远谋的人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感处理理解:这句话体现了鲁庄公“只要勤于政务、尽心办案就能取得战争胜利”的观点,而且得到了曹刿的认可C. 译:第一次击鼓能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理解:这句话阐释了鲁军等待齐军三次击鼓后才进攻的原因,说明曹刿善于把握战机,具有较高的军事素养。
11. 执政者“取信于民”才能有所作为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取信于民”在唐太宗身上的具体表现及其结果链接材料】上①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②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③,敕令自首, 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冑奏:“据法应流④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冑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即唐太宗李世民②[擢]提拔③[资荫]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④[流]流放4、 【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二次模拟测试卷】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乡人曰 乡为身死而不受 背井离乡B. 又何间焉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挑拨离间C. 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鄙陋无知D. 何以战 不敢出一言以复 拭目以待10.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翻译:鲁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保佑人平安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理解:从此句可见鲁庄公的草率,他没有做充分的战前准备,回答不得要领,谈的是给予官僚贵族的恩惠B. 既克,公问其故翻译: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理解:直到战争结束,鲁庄公还弄不清取胜的原因,这又一次说明了鲁庄公的鄙陋11. 结合选文和下面这则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说说曹刿和商鞅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链接材料】令既具①,未布②,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③,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于是太子犯法卫鞅④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⑤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⑥,黥⑦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①[令既具](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②[布]公布;颁布③[国都市南门]秦国都城市场的南门④[卫鞅]即商鞅,卫国人,在秦国实施变法⑤[君嗣]国君的继承人⑥[虔(qián)]人名,姓嬴,他和下文的公孙贾都是秦孝公太子嬴驷的老师⑦[黥(qíng)]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刻字,再涂以墨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①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②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B.以头抢地尔 抢:碰,撞C.休祲降于天 休䘲:吉凶的征兆D.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仓鹰击于殿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C.与臣而将四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