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doc
6页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目前,随着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迄今为止,对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基本上都是采用精神状态调查量表,如SCL—90,所调查的结果主要以反映学生的精神病症状为主,而缺乏面向全体中职生,符合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成长需要,能够对中职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和职业适应等方面进行较全面测查的工具为此,我们(俞国良、姜兆萍等,2005,2006)设计编制了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了修订 一、 量表编制的理论构想 诚如前述,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主动、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俞国良、林崇德、王燕《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第3期,第49~53页根据这一对心理健康的界定,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林崇德《教育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82~686页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增刊,第326~328页林邦杰《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订》,《中国测验年刊》1980年第27期,第71~78页,并结合对中职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心理咨询实践,我们主要从学习、成长、生活和职业四个方面来测量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中,学习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对学习环境的适应性、身体和大脑活动的协调性程度、在学习中获得的情绪体验成长方面主要涉及自我成长问题,包括六个方面:社会自我、家庭自我、情绪自我、自我描述、自我和谐和自我监控生活方面主要包括人际关系、行为习惯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其中,人际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他人的信任感、合群性、亲密度、认同感四个方面对于中职生,他们将面临择业就业的问题,职业心理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职业方面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职业兴趣、职业选择、职业价值观、职业感受性、职业适应性和职业胜任感 与以上的理论观点相对应,我们从学习、成长、生活、职业四个维度来测量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根据这四个维度形成四个分量表,构成总量表初步形成的量表共174道题,在某一普通职业技术学校随机抽取一年级至三年级部分学生进行预测,对题目进行反复修改,对表达不清、所测角度有重复的题目进行修改或删除,并参考教师和专家的评估意见,增减了某些题目 经过调整后,整个量表由154道题构成学习分量表共38道题,由5个次级维度构成:学习动机(X1,由7道题构成);学习习惯(X2,由8道题构成);环境适应性(X3,由7道题构成);体脑协调性(X4,由8道题构成);情绪感受性(X5,由8道题构成)。
成长分量表共39道题,由6个次级维度构成:社会自我(C1,由5道题构成);家庭自我(C2,由6道题构成);情绪自我(C3,由7道题构成);自我描述(C4,由7道题构成);自我和谐(C5,由7道题构成);自我监控(C6,由7道题构成) 生活分量表共41道题,由6个次级维度构成:信任感(S1,由8道题构成);合群性(S2,由6道题构成);亲密度(S3,由8道题构成);认同感(S4,由6道题构成);行为习惯(S5,由8道题构成);生活自理能力(S6,由5道题构成) 职业分量表共36道题,由6个次级维度构成:职业兴趣(Z1,由5道题构成);职业选择(Z2,由6道题构成);职业价值观(Z3,由7道题构成);职业感受性(Z4,由5道题构成);职业适应性(Z5,由5道题构成);职业胜任感(Z6,由8道题构成) 量表采用自陈量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真实的感受或情况回答问题,并采用五点记分法:完全不符合(1分),比较不符合(2分),不确定(3分),比较符合(4分),完全符合(5分)为了避免系统误差,对其中的一部分题目采用反向记分,最后再统一重新编码 二、量表的修订与信度和效度检验 (一)被试与方法 1.被试 该量表在2005年4月对某一普通职业技术学校一至三年级学生进行了全体施测,参加测试学生共1 991人,回收有效问卷1 941人份。
被试年龄范围15~22岁,平均年龄17.26±1.12岁,男生1 015人,女生926人,一年级639人,二年级695人,三年级607人 2.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班为单位集体施测,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对做主试的班主任进行统一培训,测试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测试完后将数据录入SPSS12.0中,进行统计处理 (二)研究结果 1.项目分析 以测验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界限,进行被试在每个题目得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题目高低分两组平均数t检验均达到统计学显著性(p<0.01) 2.因素分析及量表的构成 对总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如下:取样适应性KMO值为0.815,四个分量表高度符合在一个因子上,且该因子可以解释样本总方差的68.088%因此,从总体上说,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结构是合理的对四个分量表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删除了负荷值低于0.4的题目最终共删除29道题,总量表保留125道题 3.量表的信度检验 分别以克伦巴赫α系数、Guttman分半信度作为信度指标对本量表进行了信度检验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中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849~0.945,分半信度在0.782~0.895。
总量表和各分量表都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见表7-8 表7-8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信度 量表学习成长生活职业总量表α系数0.865**0.849**0.859**0.849**0.945**分半信度0.820**0.801**0.815**0.782**0.895** 4.量表的效度检验 (1)各分量表的结构效度对各分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见表7-9至表7-12在学习分量表中,五个因素在各自构成题目上的负荷值的分布范围为0.417~0.743;在成长分量表中,五个因素在各自构成题目上的负荷值的分布范围为0.433~0.717;在生活分量表中,五个因素在各自构成题目上的负荷值的分布范围为0.416~0.766;在职业分量表中,五个因素在各自构成题目上的负荷值的分布范围为0.415~0.754结合表7-9至表7-12四个分量表的因素分析的数据,可以看出,四个分量表具有较好的因素结构,所以我们认为四个分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表7-9学习分量表的因素分析 因素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学习动机6.68022.26822.268学习习惯2.3677.89130.159环境适应性1.6365.45435.614体脑协调性1.4494.82940.442情绪感受性1.2264.08644.529 表7-10成长分量表的因素分析 因素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社会自我5.94717.49017.490家庭自我2.5647.54125.031情绪自我1.8505.44030.471自我描述1.6284.78935.260自我监控1.4064.13439.394 表7-11生活分量表的因素分析 因素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同伴关系6.27319.60219.602师生关系2.6608.31227.914亲子关系2.0476.39834.312行为习惯1.5104.72039.031生活自理能力1.3244.13743.168 表7-12职业分量表的因素分析 因素特征值贡献率累积贡献率职业兴趣5.85620.19420.194职业选择2.2937.90828.102职业价值观1.8856.50034.602职业感受性1.4314.93639.538职业胜任感1.0834.39243.930 (2)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分析。
四个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86~0.864,说明四个分量表所测的内容与总量表所测的内容间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见表7-13) 表7-13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程度 分量表学习成长生活职业相关系数0.786**0.864**0.863**0.808** (3)次级维度间的相关分析同一分量表中的各个次级维度相关较高,而不同分量表的各个次级维度间相关较低(见表7-14)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分析与思考 (一)关于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系数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说明本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对四个分量表分别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各分量表所提取因素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39.394%~44.529%,题目的因素负荷值的分布范围为0.415~0.766可以看出,四个分量表具有较好的因素结构,所以我们认为四个分量表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构想效度,各项指标均达到心理测量学标准,符合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要求 (二)关于量表的结构和内容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对各分量表的结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重新命名学习分量表的五个次级维度不变。
成长分量表中,剔除了自我和谐次级维度,保留其他五个次级维度:社会自我、家庭自我、情绪自我、自我描述和自我监控因为在因素分析过程中,构成自我和谐次级维度的题目分散到其他次级维度上,可以理解为和谐的自我体验是包含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过程中的生活分量表中,在进行因素分析过程中,经因素旋转后,信任感、合群性、亲密度、认同感四个次级维度上的题目根据人际交往对象的不同进行了重新组合,即与同伴交往有关的题目聚合在一起,与老师交往有关的题目聚合在一起,与家长交往有关的题目聚合在一起这一结果与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信效度检验结果有所不同张雅明、曾盼盼、俞国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第1期,第6~8页估计是随着年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中职生采取的态度、情感和行为方式也不同,表现出分化现象,更愿意和同伴相处,从同伴中获得帮助,而与成人相对疏远这与国内研究者阐述的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从接受父母权威和影响定向到接受同伴群体定向的趋势一致陈会昌《青少年对家庭影响和同伴群体影响接受性》,《心理科学》1998年第3期,第264页因此,在此分量表中,对次级维度进行了重新确定和命名,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三个次级维度取代信任感、合群性、亲密度和认同感,这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两个次级维度仍然保留职业分量表经过因素分析,职业适应性的题目分散到职业兴趣和职业胜任感这两个次级维度上,因此剔除了适应性维度,保留了职业兴趣、职业选择、职业价值观、职业感受性和职业胜任感五个次级维度对此可以解释为,个体对自己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的认识中就包含了职业心理的准备和适应 (三)关于量表的应用和展望 目前在我国,中职生往往是中考失败的学生,他们面临的不是升学压力而是就业压力因此,由于特定的社会角色,及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生往往表现出与普通高中生不同的心理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