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邯郸晋语内部语音差异研究.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7198341
  • 上传时间:2022-05-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邯郸晋语内部语音差异研究邯郸晋语内部语音差异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邯郸晋语区语音现象的整理与分析,探究 了晋语区内部存在的语音差异及其成因,对进一步把握邯郸晋语区整 体语音面貌,乃至分析研究邯郸方言音系都有着十分重耍的意义关键词:邯郸方言晋语区语音差异 意义一、引言汉语方言区的划分多以语音特点为主要依据晋语到底是否应从 官话方言中析出独立成晋语区,学界尚存分歧但因为其保留有入声 调,所以可以说是北方官话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前贤李荣(1989)《汉 语方言的分区》,乔全生(2004)《论晋方言区的形成》,侯精一(1986) 《晋语的分区(稿)》、(2006)《论晋语的归属》、(2008)《现代晋语 的研究》等,以调类为划分标准,对晋语进行了八分,即并州方言、 吕梁方言、上党方言、五台方言、大同-包头方言、张家口-呼和浩特 方言、邯郸-新乡方言、志丹-延川方言其中邯郸-新乡方言即邯新片,是主耍的晋语方言小片之一,有 入声,但衰退较严重,平声分阴阳,上、去不分,一部分地区能区分 尖团,并只保留阴入,阳入舒化,古全浊入今多归阳平,清入和次浊 入多保留喉塞尾邯新片包括磁漳小片和获济小片,前者一般分尖团, 后者一般不分尖团。

      而位于邯郸区内的晋语磁漳小片也有不分尖团的 情况,这也是邯郸晋语内部语音复杂性的表现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古本《竹书纪年》中已有商末殷纣王 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丁卫国,春秋时 为晋地,战国时,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 158 年的繁华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 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 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 三国魏时邯郸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 魏郡隋唐吋,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 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 衰落而成小县唐五代时,邯郸东部的大名悄然兴起宋太宗将天下 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大名至馆陶一带,是宋辽交兵的占战场,到金朝吋,大名曾为藩国大 齐的都城,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府治明太祖洪武元年(公 元136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 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吋期邯郸一带的政治、 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 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

      在抗H战争、解放战争吋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1945 年10月5日邯郸城获得解放o 1949年设立了邯郸专区,1993年经国 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川 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所谓“邯郸晋语”,隶属邯新片的磁漳小片,包括的地区有邯郸 市区、邯郸县、鸡泽、永年、武安、涉县、磁县、临漳和成安邯郸晋语区最西面为涉县,西与山西省黎城、平顺县相连,南与 河南省安阳、林州市隔漳河、浊漳河相望虽然邯郸是晋语的边缘地 带,但涉县是邯郸晋语的腹地,这里的晋语特征很浓,并从西向东递 减,直至东面的曲周、肥乡、广平、魏县四县这四县的晋语特征虽 有遗留,但已不占统治地位,让位给了冀鲁官话和中原官话晋语区北边有三县,武安毗邻山西左权县,北连河北邢台沙河市; 永年北亦与邢台市毗邻;鸡泽北与邢台市的南和县、平乡县为邻,这 里接邻的邢台沙河市以及南和县、平乡县都属于晋语区,加之武安、 永年、鸡泽的晋语受邻市晋语的影响不大,总体上亦从东向西递减, 直至消失晋语区南面的磁县、临漳两县与河南省安阳市毗邻,这两县深受 河南安阳话的影响,自身的语音特点已有所变化,例如临漳县漳河以 南的语咅特征已趋同于河南安阳晋语语咅特征。

      邯新片是历史形成的,其中也不乏移民要素明清时期大量山西 移民的进入,使得晋语成为当地主导语言,继而不断与当地原有方言 进行交融另一方面,考虑到邯新片邯郸话与片内其他地方方言有所 不同,且邯新片本是河南话的晋东南化,而邯郸晋语也确实在十年前 具有较多的上党片典型的语音特征,例如调值与上党片沁州小片同, 有阴平(31)、阳平(⑶、上(55)、去(53)、阴入(31)、阳入(535) 六个调类,但邯郸阳入今多读阳平,也就是说邯郸晋语目前应有五个 调类可见,研究邯郸晋语内部语咅区别,可为晋语内部细化研究提 供重要的区别特征及理论依据本文据中国社科院1981年版的《方言调查字表》和北京语言大 学语言研究所2008年曹志耘主编的《汉语方言地图集》,在田野语音 调查的基础上,对邯郸晋语语音进行了描写与分析,梳理了晋语邯新 片磁漳小片在邯郸区内的语音现象,分析论述了其内部存在着的差异 性特征,旨在为邯郸晋语所处的方言过渡区语咅交融发展演变研究提 供个案参照二、邯郸晋语内部语咅差异(一) 声母分析1.中古知庄章组的今读中古知庄章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演变轨迹,在邯郸晋语区出现 了折中的发展从发展结果来说,邯郸晋语知庄章今读音有三种情况, 对照钱曾(2012)《官话方言的语音研究》的分类判断,我们亦赞同 其分属于二分型和合一型。

      知庄章二分主要以中古的等呼、韵摄为条件,分为甲、乙两类, 邯郸晋语知丿上章属于二分型的大致情况如下:由上表可知,永年、临漳(北部)两地开口庄组二与章组三声母 相异、归类不同,是邯郸晋语内部二分型最显著的特征除这两地区外,邯郸晋语区的绝大多数地区属于知庄章合一型, 即中古知庄章今声母完全或大部分合流为一类,读t? (?)组或ts 组读咅具体情况见下表:古知庄章今读音在邯郸晋语区的表象,产生的原因当有以下两点:(1)读咅來源不同一是來自知组开口三等、章组止摄以外的 开口,以及知章两组遇摄合口一套的读咅,在邯郸晋语区今读[t?、 t??、?],跟精组洪音相混;二是來自庄组、知组开口二等、章组开 口止摄,以及知章两组遇摄以外的合口一套的读音,在邯郸晋语区今读[ts、ts?> s]① (2)演变方向及发展阶段先后不同首先,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近代汉语时 期进行了二分到合一的演变,而邯郸晋语区一部分知庄章声母未进行 演变,所以仍保留有二分型其次,邯郸晋语知庄章声母的发展轨迹 有异,导致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发展阶段先后不同一是由?演变至? 的轨迹,一是由?、?演变至t?的轨迹,所以在合一型内部发展出了 t? (?)组或?组读音形式。

      2•疑母、微母的变化中古疑母字本读[?]声母,现今读为零声母在其历吋性演变过 程中,邯郸晋语保留了一种特殊情况,即存在演变过程中的[?]声母 由此,邯郸晋语疑母字今读音也有三种情况,即[?]、[?]、[?]声母 见下表:如上表所示,邯郸晋语区的邯郸市区、邯郸县、鸡泽、永年、武 安、涉县,古疑母字仍读[?]声母;磁县、临漳、成安,读[?]声母; 其他地区读[?]声母,且普遍存在于晋语区各县晋语舒化的人群中, 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或说明疑母有消失发展为 [?]声母的趋势尹大仓(1995)在《邯郸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其形成》一文认为“邯 郸晋语片各区县,微、疑、影、喻合并后,不仅微母保持着17世纪 以前的读咅,而且疑、影、喻的读咅也被同化为[v] 了” o其基木认 为邯郸晋语微母字今读[v]声母而依据我们的实际语音调查,邯郸 晋语区不仅有读[v]声母的,也有读[?]声母的即如上表所示,邯郸 市区、邯郸县、鸡泽、永年、武安、涉县、临漳读[v]声母;磁县、 成安等读[?]声母3 •尖团的区分分不分“尖团”是指古声母精组和见晓组在今细咅前有无分别, 即读音是否相同有分别的即视为分尖团,无分别的即视为不分尖团。

      从上表可知,邯郸晋语的邯郸市区、邯郸县、鸡泽、永年、成安, 区分尖团,它们的团音一般读为[?、??、?],尖音一般读为[ts、ts?、 s];而武安、涉县、磁县、临漳,不分尖团,无论來源尖音、团音, 现代一律读为[?、??、?K4. Fl母的变化邯郸晋语日母字今读咅显著的特征有三点:一是全读[?]声母的: 二是开口呼前读⑵声母,合口呼前读[1]声母的;三是读[?]声母的 如下表所示:(二)韵母分析1•从“等呼”看今读音变化中古洪细等呼与今音的开齐合撮大致有较为整齐的对应关系,但 是在邯郸晋语中存在一些复杂的情况邯郸晋语果摄合口一等溪、E 母字,臻摄合口一等泥母字、三等来母字,通摄合口三等來母、心母 字,止摄合口三等來母字,部分“等、呼”的声韵拼合结构变化要比 普通话大约晚•个阶段,且今读音基本停留在《切韵》咅系阶段,邯 郸晋语各区县在此特征上存在差异,如下表所示:2.特殊韵字特殊韵字是指从读咅来源或演变角度,能有代表性地表现出不同 韵字的区别特征本文选取的特殊韵字是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其在 邯郸晋语内部有三种读音形式如下表所示:《广韵》止摄开口三等日母字儿(儿、、)、而(、、 而鸟)、尔(、迩)、耳(洱、)、二(贰、)、饵(珥、)等韵 字,依据王力(1980)《汉语史稿》的拟音,读为[??i>n?i>?>?>??>r], 与今现代汉语中读[?]完全不同,而由《广韵》读咅演变到今读咅的 轨迹是复杂的,中间经历了由《中原音韵》支思韵演变成儿化韵的过 程,且此过程中的韵字依据宁继福拟咅,读为[? ?]o而后在浊咅清 化规律的影响下,逐渐演变为[?]。

      李思敬(1986)《汉语“儿” :?] 音史研究》认为,“儿” [?]音,从隋唐至明代大致经历了 [??>??>?>?>??]的演变由于邯郸晋语区内部人们发咅习惯的不同, 分别衍有[?]和[??]读音,值得注意的是邯郸晋语区大多数地区仍保 留[?]读音3•蟹摄、止摄、效摄、流摄、通摄的分析蟹摄、止摄、效摄、流摄、通摄诸韵摄字的读咅,在邯郸晋语内 部表达形式有略微不同,以下进行具体分析(为便于称说,表中永年 代表地区包括邯郸市区、邯郸县、鸡泽、武安、涉县、成安;区别于永年等地韵母读咅的磁县代表地区包括临漳经调查并参照曹志耘 (2008)《汉语方言地图集(语咅卷)》),总结如下:表中各韵虽然不能囊括邯郸晋语韵母存在的全部差异,但是在一 定程度上也有所反映,这对研究邯郸晋语韵母有重要意义三)韵尾分析1.舒声邯郸晋语[n]尾韵在咸摄山摄的舒声韵和臻摄深摄的舒声韵两方 面存在内部差异,如表9所示:“咸摄、山摄的舒声韵,邯郸市区、邯郸县、永年、成安、临漳、 磁县读[??、i??、u??、y??];武安、涉县读[??、i??、u??、y??]; 鸡泽读[?、i?、u?、y?]o ”②可以看出,主要元音鼻化了。

      值得注 意的是鼻化与否的分化条件以及主元音高低变化趋势的诱因前者所 需条件在于咸摄、山摄舒声韵的儿化现象,也就是说在邯郸部分晋语 区咸摄、山摄舒声韵字可能由于发咅习惯常被儿化,儿化的基本性质 是在韵母发音的同时带上卷舌动作,但又因为卷舌,致使韵尾丢失, 元音鼻化而后者变化趋势主要与官话区影响的程度有关,且成反比 关系,即影响越大,元咅越低关于臻摄、深摄的舒声韵情况,如上表所示,武安、永年、鸡泽 三县的北部一带读作纯口音[ei、uei、iei、yei];涉县、武安、磁 县西部一带,读作舌根鼻音韵尾[??、i?、u??、y?];邯郸市区、邯 郸县、临漳、成安与普通话读音相同,读作[?n、in、u?n、yn]这 与尹大仓(1995)研究结果相对应,即[n]尾韵的分化为读作纯口咅, 无鼻音韵尾;读作舌根鼻音韵尾[?];保持M尾韵三种情况可以看 出,[n]尾韵是多轨迹发展的,其中,读作舌根鼻音韵尾[?]的情况, 例如:“群一穷一琼”在武安地区韵母皆读[y?],与毗邻邯郸的山西 晋语同,可见其发展来源,而且这三种读音形式口西向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