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doc
6页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短文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①久之②,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③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注释:①两不相下:不相上下 ②久之:过了很长时间 ③逐:追[1]根据短文内容,在( )里写出带点词语意思1)耸毛竖尾2)白猫走入室[2]哪只猫输了?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抄写在下面2. 阅读天地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拥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_______主人怪而问衡 怪: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小古文阅读 燧明国 ① 不识四时昼夜②,有火树名燧木,屈盘③万顷。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④於其国,息⑤此树下有鸟若鸮⑥ ,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⑦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注释:①燧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③屈盘:曲折盘结④至:到⑤息:休息⑥鸮(xiāo):鸱鸮(chī),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⑦感:感悟[1](理解句子)结合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段文字讲述了燧人________的故事[3]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这一自然现象的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一例4. 阅读理解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1]“叶公好龙”中,“好”字的读音是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叶公好龙”?用“ ”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3]叶公看到真龙以后是表现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叶公真的喜欢龙吗?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下列加点字与“竞走”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走私 B.行走 C.奔走相告 D.走亲访友[2]下列加点的“之”字各指代的是什么,请写下来1)人问之 (2)取之,信然 (3)诸儿竞走取之[3]翻译下面的语句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2)取之,信然[4]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___________________[5]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6.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猫 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斗于屋上(________) 黄猫奋起逐之(________)白猫走入室中(________) 不敢复出(________)[2]两猫相斗,惊心动魄。
请用“_______”画出描写这种紧张激烈场面的句子[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________)猫,另一只是(________)猫它们在(________)上打斗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________);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两不相下结果(________)猫败而(________)猫胜7. 课文直通车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 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本文出自《___________》[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和整个句子1)常与诸小儿游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3)取之,信然[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窃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王冕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窃入学舍______________ (2)父怒挞之________________(3)夜潜出________________ (4)闻而异之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2)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了这段话,用过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评价一下王冕,说说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文言文阅读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注释:欲:想要惠:通“慧”若:好像奇:以……为奇(在此应指特别)欲:想要乃:于是,就故:……的原因庐:(简陋的)房屋之:代词,代“这件事”[1]魏武帝喜欢何晏吗?请找出短文中的句子进行回答[2]对“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让魏武帝站在里面B.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坐在里面。
C.于是何晏在地上画了一个圆框,让自己坐在里面[3]你感觉何晏的性格特点是( )A.当机立断 B.胆大心细 C.聪明机智10. 阅读乐园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róng rǒng)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jìng jǐ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诸儿竞走取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文言文阅读 凿壁偷光①匡(kuàng)街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dāi)③ , 衡乃穿壁④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①本文选自《西京杂记》,②区街:西汉经学家③速: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④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1]下列说法只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A.读“匡衡勤学而无烛”时可以这样停顿:“匡衡/勤学/而/无烛”B.匡衡偷邻居家的蜡烛来照着读书C.这是《西京杂记》中的一个故事D.匡衡穿过墙壁到邻居家看书[2]匡衡是一个________的人,我还知道跟他一样的古人是________12.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1]“折枝”的意思是( )A.折断了树枝 B.压弯了树枝[2]从“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上结的李子很多[3]“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13. 读古诗,然后完成练习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写的是他送他的朋友( )去( )时的情景,表达了他( )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 ) (3)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 )女娃女娃游于( ),(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
[1]按原文填空[2]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3]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课内阅读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A.老媪 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 C.没有实际意义[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