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对平利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doc
4页应对平利县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作者:柳忠平为全面掌握平利县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求 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近期,我们对全县农村人口老龄化情况开展了 专题调查一、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平利县辖9镇3乡,190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 2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9. 7万,全县有60岁以上老年人3.1万,占总 人口的13. 5%,其中,农村有60岁以上老年人2. 6万,占农村人口 的13. 2%,占全县老龄人口的87.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 老龄化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60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国家或 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 的7%或以上显然,平利县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其发展趋势呈现 出以下特征:1、 老龄人口所占比例高老龄人口比例已占全县人口的13. 4%, H每年以2%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2014年全县老年人口将达到4. 5 万人,老龄化率将近20%2、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不同步,未富先老现象突出平利县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安康市(12. 3%)的水平,但该县在经济发展上 却处于全市中上游水平,人口收入水平较低,贫困人口较多。
3、 老龄人口高龄化明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 平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该县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3. 05岁,H呈逐年延 长趋势全县9()岁以上高龄老人519人,百岁老人2人近年来,平利县以创建省级老龄工作先进县为契机,全面贯彻落 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宣 传教育活动,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一是健全组织 机构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主任,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副主任, 19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老龄工作委员会,12个乡镇成立了老 龄委,194个(村)居委会成立了老年协会二是狠抓老年维权县 级由词法机构牵头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各乡镇成立了基层老 年人法律维权服务站,全方位地无偿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宣传、咨询和 援助等方面的服务三是落实各项政策将8625名农村贫困老人全 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及时足额发放90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保健津 贴;将农村五保对象、老复员军人、农村老年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农村 新型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民政部门统一缴纳,对五保对象的医 疗费用实行兜底;农村老年人普遍和儿女签订了《赡养协议书》,落 实养老责任四是完善服务设施。
一方面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建设,全县已建成县中心敬老院1所,区域性敬老院2所,乡镇中心 敬老院14所,村级五保集中供养点38个,集中供养五保2616人, 集中供养率达到了 73%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 县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3个,设有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娱乐 室及室外健身活动器材等为老服务设施五是弘扬先进典型积极开 展敬老模范乡镇(单位)、敬老模范村、孝亲敬老之星等评造活动, 努力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氛围二、农村老龄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赡养老人的比重上升, 家庭负担重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的现象比较突出2、 人口老龄化所需要的公共服务不断在增长,政府用于老年人 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3、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影响公共资源的供给,老年设施、 老年服务、老年福利、老年优待等资源显得供不应求4、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不足,对新农村建设带来一定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 工,老年人成为农村的主力军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和农村人口老 龄化挑战已交织在一起,使“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出现复杂化的 新特点,也使农村“留守老人”不堪重负。
同时,部分外出务工人员 常年不回家或有赡养能力不履行义务,将留守老人、儿童推向社会、 推向政府,给农村老龄化问题带来新的矛盾三、几点建议(-)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是全面落实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贫困老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 围,确保其基本生活提高高龄老人生活保健津贴标准,对80周岁 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二是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家 庭、集体、社会、国家”四位一体的养老机制,使养老保障覆盖全社 会,实现老有所养三是全面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农村医疗 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提高老年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实现 病有所医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制定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老龄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 力,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与农村社区服务中 心建设有机结合,逐步实施老年服务项冃,大力建设农村养老服务机 构,逐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为丰富农村 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平台,着力创造温馨和谐的养老环境三)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以居家养老 为主,社会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采取 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多渠道筹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投资 开发老年服务设施和老年服务业,大力发展家政照料、老年人互助、 医疗保健、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实行有偿、低偿或无偿 服务。
同时,要加强老年生活产品的组织生产,建立老年生活产品的 专供市场,不断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四)发展老年文化事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积极探索发展农村老年人文化事业的新思路、新方法,将老年文化事业纳入 全民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在政策上加强引导和鼓励,建立健全 适应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的教育体系切实加强老年人的思想教育工 作,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与农 民生产、生活相结合,与增收致富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全 面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